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出版的各种《教育学》在论及中国古代授课形式时,几乎都沿袭着这样的说法:“中国古代只有个别授课形式,近代才开始采用西方传入的班级授课制度。”远者如1959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我国过去很早的时期内,教学工作也是采用个别授课的形式的。……直到清末,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班级上课制度才在国内逐步推行,为各级学校所广泛采用。”近者如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班级上课制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封建社会,学校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过去,我国私塾教学,就是个别教学的典型。在欧洲,中世纪的学校教学,也采取个别教学的形式。……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上课制是从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的同文馆开始的。”这种“中国古代个别教学说”是值得重新探讨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变”“常”的哲学思想,在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一哲学范畴渊源与演变过程,充分地反映了古代哲学家们的继承关系。从先秦到近代,这些哲学家们一直围绕着这一课题展开争论,时断时续,从未停止过。关于“变”、“常”范畴的含义:我认为古代哲学家们讲的所谓“变”,即是指动,亦即是指变化、运动的意思。它主要是指时间的变化和物体在空间上的位移。其实“变”与“动”是相通的,当然也有“动”的含义。所谓“常”,即是不变的意思,也是静  相似文献   

3.
大家知道,某一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是决定于它的经济基础,亦即生产关系,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又是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所以,我们要想研究中国殷周社会的性质,就必须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入手;而且要说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基本上就是要说明殷周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因为在我国古代社会中也是“土地所有制和农业构成经济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孔子(前551—前479)是我国和世界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古代大教育家。他在自述其教学法时,曾谈过下面的一段话: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一段话,出自《论语·述而篇》(以下引自《论语》的,只注篇名)。这是孔子从他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教学理论。后人把“启”和“发”这两个单音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启发”,因而称上述孔子的教学法为“启发式”教学。人们一提到“启发式”教学时,常常引它来作理论根据。本文对孔子“启发式”教学的辨析,就是对孔子上述一段话的辨析。  相似文献   

5.
写于十八世纪中叶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好的一部。在这部小说里,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卫道者贾政与不满意封建制度的叛逆者贾宝玉之间的矛盾斗争,时起时伏,贯串始终。特别是三十三回写宝玉因“不肖种种”而“大承笞挞”,矛盾冲突更加尖锐。这一场卫道者和叛逆者之间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充分暴露了孔孟“忠恕”之道的虚伪和残酷。 贾政和贾宝玉身为父子,但有着两种不同的思想。贾政是一个手不离“圣贤”书,  相似文献   

6.
“阴阳”与“和”都是中国古代辩证矛盾观最重要的哲学范畴,它们的影响涉及古代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阴阳学说、“和”的思想,甚至到今天仍在某些科学领域(如中医学基础理论等)占有重要的地位。“阴阳”与“和”范畴最早在晚周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的含义。研究晚周时期“阴阳”与“和”范畴所经历的变化发展,对于探索中国古代辩证矛盾观形成的历史路径与逻辑过程,揭示逻辑与历史一致的规律,具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朴素辩证法的思想随处可见。其中,春秋时期老子所提出的“大象无形”,就是比较典型的哲学命题,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这一命题概括了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尽管老子是运用他的矛盾学说来为他的政治目的服务,把所谓行道之君说成是政治伦理上的完人,作为统治者的标准,但是,此命题所具有的方法论的作用和意义,却对几千年的中国美学和艺术,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大象无形”便成了中华美学的一个基元命题。  相似文献   

8.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而“四人帮”却大唱反调,胡说:“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决定性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最无耻的背叛。这个“反作用决定”  相似文献   

9.
“礼不可废”——这是我国古代社交场合中人们最常听见的一个词语。 中国素称“礼义之邦”,这不仅是指中国人讲究文明礼貌,更重要的是指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礼治社会。以礼治国是古代中国的一大特征。礼,实际上已上升到政治制度的范畴,正是由于礼制的推行,才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说:“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是天生的自发的辩证论者,他们中最博学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就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并且认为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世界的黑格尔”。还说:“辩证法直到现在还只被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这两个思想家比较精密地研究过”。但是,对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多年来没有引起我国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事实上,  相似文献   

11.
道德体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资源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真谛,是合理的伦理—经济生态,相适 应的实质,是道德体系与市场体制的辩证互动。“相适应”的逻辑模型,是“‘最强的动力’+‘最 好的动力’”的合理“冲动力体系”。道德体系与经济体制的“相适应”,经历了传统经济—计划经 济—市场经济的矛盾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是“冲动力体系”的自我转换与辩证否定。在这个 矛盾运动中,家庭伦理与家庭伦理精神,始终构成“相适应”的源始性价值资源难题。新的道德 体系能否建立,中国经济能否超越“福山预言”,在相当程度上倚赖于能否合理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与时俱进”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哲学和政治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人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 ,包括人类社会 ,永远处于运动、发展、变化之中。“其为道也屡迁 ,变动不居”(《周易·系辞下》) ,“天地之德不易 ,而天地之化日新”(王夫之《思问录》)。认为“日新之谓盛德 ,生生之谓易”(《周易·系辞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新的事物、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层出不穷 ,正所谓“新新不停 ,生生相续”(皮锡瑞《经学通论》)。为此 ,孔子浩然而叹 :“知变化之道者 ,其知神之所为乎 !”(《周易·系辞上》)在承认变化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汉字的多音多义现象十分普遍。正因为这样,教学上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颤”字就是一例。笔者在几所中学听课,不同的老师对初一语文《老山界》中的“打颤”一词的“颤”字注音各不相同,初二语文《飞向太平洋》中的“震颤”一词的“颤”字注音也同样如此。这就是没有弄清多音多义字的区别而发生的混乱。多音多义字,人们历来都一直注意这个问题,我国古代第一部多音  相似文献   

14.
论与“一分为三”有关的几个学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象形态中确实存在“一分为三”,但仅凭这一点就用“一分为三”补充甚至取代对立统一规律,根据不足。“一分为三”不是矛盾的形式,而是联系的形式。“中介”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有着普遍的意义,但矛盾中没有独立于对立双方的中介。用“一分为三”、“一分为二”等对辩证法的一些观点作通俗说明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必须注意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古代“尊左”与“尚右”问题新探──兼谈以“左右”示“尊卑”的“三分法”康一、“虚左”与“位右”是否矛盾《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公子从车骑,虚左”句,课本对“左”的往解是:“左,左边的位子,是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位在廉颇之右”句,课本对“右”的...  相似文献   

16.
何谓“无差别境界”?周先生下的定义是:“无差别境界,即没有矛盾或差别消除,予盾平衡,对抗消亡的境界。”我认为,无论是“矛盾平衡”还是“对抗消亡”,都不是“无差别境界”,而是有差别的境界;都不是“无矛盾的境界”,而是有矛盾的境界。先看“矛盾平衡”。任何一个矛盾都有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两个根本属性。对立而的统  相似文献   

17.
“含蓄”,历来是我国文艺理论家特别是诗论家所津津乐道的一个艺术概念,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我国古代文艺作品,无论诗词曲赋还是书画都十分讲究“含蓄”.但是,在浩瀚的中国古代文论中,各家论述“含蓄”这一艺术概念时,其内涵及外延都不尽一致,以至当代文艺界对“含蓄”的理解和运用也不尽相同,甚至因严重分歧而引起争论.因此,搞清楚这一概念的含义对于当代艺术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意义. “含蓄”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韩愈《题炭谷祠堂》诗:“森沈固含蓄,本以储阴奸.”原意是包容、隐藏的意思.将“含蓄”一词直接运用于艺术论中则始于唐代司空图的《诗  相似文献   

18.
“逸”与“狂”在我国悠久的古代文化发展中,逐渐形成为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之一,探究其形成原因及其发展过程,可以揭示我国古代审美和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特性和趋势,那就是自然人性化倾向.有人说文学是“人学”,而古代的审美当然与“人学”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9.
“珍珠球”是满族一项古老的传统体育运动,来源于古代满族民间采珍珠活动。这项运动从发端开始,经历了辉煌与衰落,在当代终于被保护下来,得到了较好的传承。通过对“珍珠球”这一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演变、竞技方式、发展现状的梳理,可以看出其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活化石”价值、竞技体育项目资源价值及其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所发挥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矛盾”渊源的考察,认为矛盾只可分为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并对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和逻辑学界对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认识进行分析,在澄清对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逻辑学中的“不矛盾律”和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关系以及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的相辅相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