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坚持和发展了党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为人民服务与鼓励人们“勤劳致富”、“多劳多得”等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经济政策结合起来;把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的和谐统一作为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基本点和立足点;把引导人们“先富”带“后富”、“先发展”带“后发展”、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现实途径;把倡导人们为自觉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作出一定牺牲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一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
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群众观念和群众利益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应当做到“五个必须”:必须强化公仆观念 ,淡化当官意识 ;必须置身于群众之中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必须清正廉洁 ,艰苦奋斗 ;必须满腔热情 ,恪尽职守 ;必须一身正气 ,疾恶如仇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具有内在统一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要突出社会分工的特点,并指出了其理论上的贡献和实践上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很重的份量。打开邓小平理论文本,“为民”思想几乎随处可感。随着历史的演进、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容又会随之不断变化。邓小平正是敏锐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在不同的时代赋予了“为人民服务”不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为人民服务"既是一种高尚的道德理想,也是一种生存的本领。"为人民服务"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涌现出无数的先进榜样,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服务"思想继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个人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充分认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必然性,同时论述为人民服务的关键在于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去向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7.
“为人民服务”思想,既是一种政治觉悟,又是一种道德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宗旨和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准确把握“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探讨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的实现方式,对于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人民服务是以人民为最高服务对象的最高层次的道德,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三个代表"思想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涵、道德地位、实践过程作了根本的指导和重要的发挥,是新时期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人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邓小平价值观的主体基础。邓小平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在邓小平价值观中不仅将人民作为价值主体,而且将人民作为价值评价的主体;同时还强调人民利益是一切价值中的最高价值。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三个有利于"的价值评价标准;关注人才和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等等,都是邓小平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为人民谋利益是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出发点。他认为 ,为人民谋利益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是行政管理工作的生命力所在 ,是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工作的唯一宗旨和最高准则。在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和行动中 ,总是反映着为人民谋利益这一准则。  相似文献   

11.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根本要求 ,是履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的集中体现 ,也是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当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不仅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而且在社会主义新实践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即在充分肯定和尊重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对人的主体性进行了现代化提升。"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意蕴体现在它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调动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在现代化建设中只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才能正确解决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人民服务"代表了一种新型的人文精神,其丰富内涵与毛泽东民主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反对官僚主义与超越民本主义是其中的主要成份.将"为人民服务"精神渗透于现代法治,有利于为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建设营造底蕴深厚的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14.
孔子道德观的核心是“仁”,即“爱人”。“爱人”的基础是人与人在道德、人格上的平等。因此,孔子主张,在社会管理中执政者要“为政以德”,要爱民、惠民、养民、富民、教民,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这些主张反映了孔子浓厚的民本思想。孔子的这些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以人为本思想时代内涵的探讨,倡导人们用"人性"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待世界,在人与外部世界的和谐互动和人性关切中实现自然与生命的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执政为民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现代转换的结果.江泽民通过对传统"民本"思想,如民为邦本、为民请命、勤政爱民、重德修身、倡廉反贪等思想的现代转换,最终确立了执政为民思想的本质、核心、基点、思想保证、政治保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  相似文献   

17.
李贽是中国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他在宋明理学盛行的明代,挺身而出,公开不服孔孟,宣讲童心,大倡异端,批判道学,提倡男女平等,揭露官场腐败等.封建统治阶级把他的思想视为"异端邪说",大加攻击,并对李贽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直至逼上绝路.尽管李贽的进步思想在当时没有形成势力,但给中国的文化思想界带来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反封建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为民”思想从权力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各个方面揭示了执政为谁的执政理念问题,重申和突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宗旨及其所具有的时代价值,实现了党的根本宗旨的抽象概念具体化、实在化、时代化。它从思想基础、实践过程、工作目标三个方面全面规范了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思想保证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古代“时”的本义为“四时”,即四季,内涵着周而复始循环之义。“四时”由二分二至的历法观测而来,在取法于天地的整体价值观念之下,“时”又引申出“时中”的哲理判断,以及“时政”的政治标准。“时政”意为依据季节、气候、历法而行政,而非“时事政治”的简称。“时政”思想根源于中国古人“天人和谐”的宇宙观与价值观,体现着取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生存原则,对于古今政治均具有恒久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的"新民论"思想具有丰富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蕴涵.它形成于甲午战败后中国社会出现的全面政治危机.在那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自新新民"是梁启超等先觉知识分子在痛定思痛的文化自省之后确立的救国之路.梁启超早期的"新民论"思想受到严复"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主张的直接启发,是对后者的继承与深化,它具体体现于政治革新与思想启蒙的各个环节,成为近代史上一股具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时代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