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11月18日,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举行的国庆十周年庆典大会上,阿曼国家元首卡布斯·本·赛义德苏丹宣布,将成立卡布斯苏丹大学。1982年11月18日,在阿曼国庆十二周年的庆祝活动中,卡布斯苏丹又亲自为这所大学奠基。目前,这项宏伟的工程项目正在实施之中。  相似文献   

2.
埃及现有著名清真寺12座。它们驰名整个伊斯兰世界,也是东西方人士的旅游地。按建寺年代先后排列,它们是: 一、阿慕尔·本·阿绥大清真寺。它由伊斯兰名将阿慕尔·本·阿绥初建于642年,坐落在孟菲斯北面的富斯塔特,后来几经修缮、扩建。10世纪中叶,阿幕尔清真寺完成了它的装  相似文献   

3.
14 47招1819拍脚者的品格“.···“·.’·..·”·“·“·“·“···“·”···一白工(1·1)风物长宜放眼址”·..·”一,“····”“、“··,一本刊编样部(2·1)本刊评出’97中国公关十件耍闻··“·”一本刊编样部(3·l)公关理论研究如何深入·”“·”·..·”·“··”一本刊编拼部(4 .1)公关当自强—纪念本刊创刊五周年致公关界朋友 ”...........·.……“.…….”“…”·”·…本刊编样邵(5·1)《(公关世界》五年精华本》序“·”·“一本刊编样部(6·l)说方进圆话处世“·..·”··““·”·”·“·一·“·”·…  相似文献   

4.
谈到吉达,一定要从历史的黎明期谈起。据说这座美丽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她的名字取自人类之祖母夏娃,阿语中祖母一词的音译便是“吉达”。至今吉达城仍有一座陵墓,墓碑上刻着“我们的母亲——夏娃”,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吉达城名来源的有力证明。吉达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自先知穆罕默德受命传播伊斯兰教时起,吉达成了圣城麦加的门户和港口,世界的朝觐者大都从这里前往麦加。伊斯兰教前,朝觐活动仅限于阿拉伯半岛上的居民,吉达的重要性尚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生活的发展及商业活动的活跃,吉达作为港口的重要地位已大大提高。 公元前10世纪初叶,渔民在吉达海滩由东向西流的小河旁搭起临时住房,作为捕鱼回来后的栖身之所。以后,临时住房渐渐增多,发展成了小渔村。史学家们说,约2300年前一个名叫盖达阿的部落来到吉达海滩,在小渔村住了下来。该部落将渔村扩展,成了重要商站。部分史学家还认为吉达一词取自该部落一人名,此人就是吉达·本·吉尔穆·本·鲁巴尼·本·哈勒旺·本·阿姆兰·本·伊斯哈格·本·盖达阿,这是吉达城名来历的另一说法。吉达曾受到波斯文明的影响,也受到赛勒吉亚文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拍讲取.再讲取“一,..”··”·”:’“....……”二本刊编推部1。.展览业:公关又一用武之地··“··..”····”·“…郭文臣12·7O定位时代二,”·”·“·“·,.··.·“·“···“·..·”·”一秦卫平12·10.大家共此心愿、诊加强公关职业进德建设”·”·“·····”·“·“·“:i.薛刃民O本刊评出’96中国公关10件要闻”·“·”··“··”··”·一O进一步贴近广大读者“·”·”·“··········一本刊编辑部.扮禅“格”......................……,……。..…。二。。.。一石::::O利益协调:公共关系协…  相似文献   

6.
阿曼协议会     
阿曼的全称是阿曼苏丹国,由苏丹统治,苏丹的权力至高无上,且为世袭.长期以来,由于阿曼的社会封闭,很少受到外界影响,因而苏丹的专制统治一直延续至今.但近年来,随着阿曼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阿曼国内石油的大量开发后,受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专治受到一定的冲击,为了巩轱自身的统治地位,苏丹一直在努力,使国内政治逐渐走上开明化,至到1991年成立了全国性的协议会.一.协议会形成过程1970年8月9日,现任阿曼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废黜了其父亲的苏丹职务,接管政权,他旋即将阿曼国的原名“马斯喀特苏丹国”改为“阿曼苏丹国”,而且逐渐对政府机构实行改革,70年代初,首  相似文献   

7.
底格里斯河的西岸,距努尔曼新桥桥头一公里处新建了一座著名阿拉伯诗人穆台奈比(公元915—965年)的陵墓。陵墓的拱形建筑、八角星、八边形和双月牙等设计样,都充分体现了阿拉伯伊斯兰的占代文明和文化遗产。陵墓圆顶离地高19.29米。由围墙、庭院、石板广场、坛架、圆顶底部、八边形的底座和双弧形石棺等部分组成。陵墓西南面刻有“金达族人阿布·提卜·艾哈迈德·本·侯  相似文献   

8.
在阿拉伯文学中,艺术散文是表达优美,结构精良,风格雄辩,含有严密思想的作品.关于它产生的年代,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但不少认为它产生在《古兰经》之前,然后与《古兰经》并行发展、繁荣.艺术散文的主要特点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简短明了的方式阐明思想.它主要分为演说、批评、书信三大类.阿拉伯著名的演说家有:齐亚德·本·艾比、哈扎兹·本·尤素福、穆赫塔·沙格菲·本·弗贾埃、艾哈纳大·本·伊萨;麦地那的泰米姆·达利;沙姆的格兰和奥扎依.到了阿拔斯朝,散文创作有了进一步发展,数量上甚至超过了诗歌作品.当派别斗争和叛乱之火平息,阿拉伯的雄辩艺术(指演说)衰落时,人们便借助文化知识和写作艺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用笔代替了嘴.行政文书、国家的印刷品,艺术和文学的争鸣取代了演说.  相似文献   

9.
1998年3月25日,沙特驻华大使尤素夫·本·穆罕默德·迈达尼先生专程赶到上海,代表沙特阿拉伯王国王储、副首相阿卜杜拉·本·阿卜杜·阿齐兹亲王殿下向上海外国语大学赠送一批(1000本)阿拉伯文原版图书;受到校方领导及上外东方语学院阿语系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赠书仪式于当日上午11时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隆重举行;出席仪式的有上外校长戴炜栋教授、上外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兼《阿拉伯世界》主编朱威烈教授、上外外办主任陆楼法教授、上外图书馆馆长施永林教授、上外东方语学院院长陆培勇教授,以及其他  相似文献   

10.
伊本·白图泰出生在摩洛哥,全名叫艾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拉瓦迪·丹吉尔.伊本·白图泰不仅是一名著名的旅行家,也是一位感性知识丰富的地理学家.他一生中曾三次出游,足迹遍及亚洲许多国家.其中,以第一次出游时间最长,历时25年,行程最远,走了约7万5千哩.他的经历和声誉可与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相提并论. 根据阿拉伯历史资料记载,伊本·白图泰第一次离家的时间是在伊历725年7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目的是去麦加朝觐.他离开故乡——丹吉尔后,由西向东行走,穿过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到埃及亚历山  相似文献   

11.
公元12世纪,科威特这块地方被人们称作“古赖因”,意为“小犄角”。这是因为科威特湾好似月牙弯中的一汪碧水,月牙两端犹如一对牛角的缘故。1614年,当地哈立德家族的埃米尔穆罕默德·本·欧赖仪尔在现在科威特市区近海处,修建了一座城堡,并命名为欧赖仪尔“科特”。  相似文献   

12.
今天是我们阿拉伯伊斯兰史上的两个喜庆佳节,一是谢赫扎耶德·本·苏坦·阿勒·纳哈扬阁下执政阿布扎比酋长国30周年,二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成立25周年,值此机会,我向中国人民、上海人民、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和全体师生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愿.  相似文献   

13.
一、生平和著作伊本·巴哲的本名是艾布·伯克尔·穆罕默德·本·叶海亚·伊本·巴哲,巴哲是他的号,他的拉丁文名是Avenpace译为阿芬帕斯.他是中世纪安达卢西亚最著名的阿拉伯哲学家之一.安达卢西亚即现在西班牙南部地区,公元710年至1492年曾为阿拉伯人统治.我们手中关于伊本·巴哲的生平资料比较零散,不成章节,许多著作失传,所以对他的许多哲学观点了解也不甚详细.十一世纪末他出生在西班牙南部萨拉戈萨(Zaragza),712年至1119年该城曾为阿拉伯人所统治,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1118年伊本·巴哲来到塞维  相似文献   

14.
题目作者期号综合、,了、,了、矛碑、、少、,夕、.声︸、.2、.才︸、l产.、了、,了、万了、,了、,少、.产、、户碑,土J怪刀任月任J任月任︸﹄﹃匕八n︸内勺内匕内匕八匕八0八匕八勺了.、尹.、产性、了.、了、.厂‘、2.、J‘、/.、了‘、了几、户‘、子f、尹‘、了.、2.、社会学要为社会稳定做贡献············……”一,’二’········,·················….…本刊评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十周年纪念会隆重举行···············,,,·················……胡…  相似文献   

15.
愿春华满《世界》—为《阿拉伯世界》 改版而作·“...··········……陈嘉厚1·2热烈祝贺《阿拉伯世界》公开发行 五周年·····················……纳忠2·2美国学者看美国中东政策···……万光3·2文化.教,关于贝杜因人··················……元鼎1·3阿拉伯也门师范教育综述……赵培森1·7保存在古堡中的历史······……张德芳1·12阿受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张国伟2·3利比亚加尔尤尼斯大学简介…王文举2·5巴黎阿拉伯世界学院巡礼……张以群2·8源远流长—谈伊斯兰教前阿拉伯…  相似文献   

16.
阿卜杜勒·阿齐兹(1880—1953年)全名是阿卜杜勒·阿齐兹·本·阿卜杜·拉赫曼·费萨尔·本·沙特他是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奠基人、也是沙特家族的第十九代国王。十九世纪末,阿拉伯半岛上群雄割据,汉志,内志、杰贝勒沙马尔、盖西姆、哈萨、阿西尔和锡尔汉谷地等地区,各由酋长或总督统辖,表面上臣服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实际是  相似文献   

17.
埃及首都开罗素以“千塔之城”闻名于世.亲眼目睹后才知道这里的“塔”指的是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宣礼塔.宣礼员每天按时登塔,召唤穆斯林前来清真寺作每日5次的礼拜.数以千计的宣礼塔代表着埃及伊斯兰历史上不同时期和不同民族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历经千年,各领风骚,耐人寻味.伊历53年,倭马亚朝统治埃及时,埃及总督穆西勒麦·本·穆赫里德在开罗建造了埃及历史上第一座清真寺,为了使宣礼的声音传得更远,扩大清真寺在穆斯林中的影响,又在寺内建了4个高塔,这就是开罗宣礼塔的前身.伊历92年,该清真寺被推倒重建,并命名为阿慕尔清真寺.从此,宣礼塔成了清真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清真寺内往往建有多座宣礼塔,著名的爱资哈尔  相似文献   

18.
霍道伊艾(?~公元665年),真名迦尔瓦勒·本·奥斯·阿伯斯,是阿拉伯蒙昧时期末、伊斯兰时期初的大诗人.他出生于阿拉伯半岛内志地区的阿伯斯部落,母亲陶莱是该部落的女奴.也许是他自己出身低微的缘故,他并不象其他诗人那样视当时的部落氏族制度为神圣,也不把出身平庸或高贵作为评判人的价值标准.他在生活中信奉的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实用主义人生哲学,这也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中. 霍道伊尔早年师承蒙昧时期诗歌大师、悬诗诗人祖海尔·本·艾比·苏尔曼,曾当  相似文献   

19.
伊本·赫尔敦(1332~1406)出生在突尼斯的一个官宦家庭,全名叫阿布·宰德·阿卜杜·拉赫曼·本·穆罕默德·本·赫尔敦,他是中世纪阿拉伯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伊斯兰阿拉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多少年来,伊本·赫尔敦一直是东方学者的研究对象,现代西方学者把伊本· 赫  相似文献   

20.
肯迪(又译铿迭)的全名是;艾布·优素福·叶耳孤卜·伊本·易司哈格·伊本·萨巴哈·艾勒·肯迪。根据肯迪的这一名字,可以认为他是原居于阿拉伯半岛南部、建立肯德王朝的肯德族后裔。肯迪于公元801年生于库法,后游学巴士拉,873年卒于巴格达。阿拉伯乃至西方哲学史界一直认为肯迪是阿拉伯伊斯兰哲学史上由翻译古代希腊哲学文献进入创建伊斯兰自身哲学的一座里程碑。肯迪不仅仅精通哲学,而且还对数学、几何学、辩证学、医学、天文学、音乐有精深研究。中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对肯迪有过根高的评价,认为肯迪在历史上的作用,应视与古希腊学者托勒玫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