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华 《广西社会科学》2006,(12):169-172
范旭东是中国化工事业的奠基人,其毕生致力于发展工业以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他认为,要振兴中华必须振兴中国工业,而欲振兴中国工业,则必须依靠科学。他的科学救国思想通过他创办实业、重视科学研究、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2.
谈爱国实业家范旭东的创业思想李运华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毕生致力于创办化学工业。他抱着实业救国和科学救国的"书生之见",一心为振兴中华而创业,始终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兴业,并高度重视人才和人的创造作用,一生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集中于事业,其业绩...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他毕生致力于洋务事业,积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军事装备、生产机器和科学技术.主观上李鸿章只是想引进西方的某些物质文明,增强满清王朝的国家实力,实现自强.但客观上李鸿章毕竟创办了一系列新式近代企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留学生与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开启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风,以他们的思想言行影响了近代社会诸多方面。留学生首次将西方科学完整地移植到中国来,成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他们对科学的传播一方面有利于近代中国科学的普及,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留学生不仅在选习科目上侧重于自然科学以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而且积极致力于科学救国思想的宣传与实践。1915年中国科学社及《科学》杂志的创立,标志着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科学救国思潮在促进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革和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他毕生致力于洋务事业,积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军事装备、生产机器和科学技术。主观上李鸿章只是想引进西方的某些物质文明,增强满清王朝的国家实力,实现自强。但客观上李鸿章毕竟创办了一系列新式近代企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6.
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给民族企业蒙上了一层阴影.30年代初,大危机对中国的滞后影响开始显现,九一八事变加剧了中国市场的衰退,中小企业境况堪忧.在范旭东的推动下,永久黄集团加大了对外技术扩散的力度,为提高国内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从永利、黄海社到中国工业服务社,范氏集团服务社会的道路始终如一.范旭东等用其自身行动诠释实业救国的理念,中小企业的点滴进步成了他们最大的收获.虽然一些构想没有机会得以实施,但是他们对技术扩散的支持和推崇促使近代国内中小企业在劫难中坚强成长.  相似文献   

7.
从"革命救国"到"科学救国"--任鸿隽尽瘁于推展科学的一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剑 《学术界》2003,(6):234-243
任鸿隽的“科学救国”理念与一般仅停留于“技术救国”层面不一样 ,他将追求科学真理、进行纯学术研究作为发展中国科学的重要方略 ,看作是科学家角色之本质特征。同样 ,与当时大多数“科学救国”论者停留于“空谈”不一样 ,他一直认为进行艰苦的科学研究是发展中国科学的唯一正途 ,乃大力宣扬科学研究 ,并创办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 ,使之成为近代中国科研机构的典范。以后无论是担任大学教授、校长 ,还是就任中央研究院职务、主持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 ,他都本着为国家建设服务的理念 ,致力于中国近代科学事业的推展。  相似文献   

8.
屠文淑此文登载于《兰州大学学报》一九八九年第二期上.文章指出,北大孕育了七十年前的革命风暴,论功当首推蔡元培先生。蔡元培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也是一位民主革命家.他任北大校长期间,推行“兼容并包”“学术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首先明确学校的性质和学生学习的目的,“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科学文化人  相似文献   

9.
陈璧是清末任期最长的邮传部尚书,对近代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任邮传部尚书期间的主要政绩有四:一、"定法"邮传部,规划全国铁路轨线;二、主持京汉铁路的收回,为中国挽回了部分利权;三、提拔重用了一批铁路管理人才,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四、支持商办铁路,为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救国主张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虽然未能挽救中华民族于危机之中,但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追求真理的热情,对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如今,新中国今非昔比,全国上下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新探讨这一课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