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管子丰富而杂的思想中,以法家思想略为占多。在重视经济学意义上的德治的同时,管子特别重视法治,法治思想应该是管子根据当时社会形势变化的新发明。管子及其后来的法家都强调经济和法治对政治的根本意义,反对儒家的亲亲原则,即反对儒家以伦理代替政治或者以伦理干涉政治。他们认为,伦理无法信任,不能被当做政治的根本;即使伦理有些积极意义,也由于其生效太过缓慢而变得微乎其微。法家相信,法律的有效性仅仅在于能够建立起人们对法律的社会信任,有了社会信任就足够了,其他方面都是可有可无的。但从长期效果来看,法家的法治并不成功,尽管法家看到了人性的某些方向,但也忽视了人性的另一些方面,尤其是没有看到人性的复杂和自相矛盾。法家迷信法律足以规训人的行为,是把人看成了可训的动物,这是一切强硬派专制主义的共同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儒家主张"德治",其德治思想异常丰富、完整;而法家则主张"法治",因而形成了"德治"与"法治"的理论博弈."德治"思想强调道德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忽视法律重要作用的错误倾向,其结果必然导致"人治".而法家"法治"思想虽然与今天的法治理论有重要区别,但它看到了法律在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缺陷是不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因而轻视道德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道德和法律二者不应是博弈的关系,而应是相互蕴涵、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只有秉持这一理念,我们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中"法治"与"德治"思想的梳理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和德治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根本手段,也是引导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德与法伦理辩论的主线."德治"是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儒家的德治论并非简单地主张"德主刑辅",而是倡导据德而治以反对当时法家威慑主义的刑治.引道德入律法最终也起到了扼制任意立法和专擅杀戮的社会效果.汉代的引经决狱、隋唐宋明清的法律道德化都是儒家德治论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符合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大原则.战国时期法家法治思想不乏变法、务实的伦理价值,但其"法""刑"演变成为酷吏严刑的时候严重相悖于法治的固定性要求.梳理"法治"与"德治"的伦理纠结启示我们,道治和法治博弈有度,合理发挥各自作用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法律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法律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法律规范与制度、法律设施等为内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过程.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内在矛盾与冲突主要存在于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思想等隐型结构层面,这种内在冲突的根源在于不同法律文化的物质依附性和政治功能性不同.要解决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内在冲突,必须通过学校教育、大众媒体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中国公民的法律素质,提升整个社会的法律心理、法律意识和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5.
刘顺吉  罗猛 《学术交流》2006,(12):61-63
宪政是国家依据一部分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宪法进行的治理,以实现一系列民主原则与制度为主要内容,以厉行法治为基本特征,以充分实现最广泛的人权为目的的一种政治制度。宪政建设不仅要求以实行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为其社会经济、政治条件,而且要求以宪政观念作为其思想条件。离开广大社会成员良好的宪政观念,“宪政国家”的理想只会成为空中楼阁。但宪政之路离不开本国的法律文化环境。法律文化是人类在法律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律机构和法律设施的总和,是实现宪政的土壤和根基。营造良好的法律文化将为宪政提供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汉武帝"独尊儒术"背景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秦朝法家思想失败后,西汉初期统治者以黄老思想治理国家.汉武帝即位后,针对政治、经济、思想背景及当时的社会形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终完成了对意识形态霸权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儒家主张德治仁政,法家奉行依法治国,表面上针锋相对,其实都与人性理论一脉相承。孟子的性善说为仁政提供了可能性,韩非的人性自私自利说论证了法治的必要性。其实,儒法乃至先秦政治哲学在人性之中寻找统治之方的做法透视了人性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其各执一端所导致的在各自领域道德和法律的僭越带有致命的理论缺陷。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当代具有借鉴、启迪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法家"以刑去刑"理论及实践的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家的刑事政策思想以“以刑志刑为核心的 ,秦朝的重刑主义法制实践是法家这一思想的具体展开。而这一刑事法律思想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在犯罪原因论上它犯了以“人性恶”这一抽象的人性论来解说犯罪原因的单一罪因论的错误 ;在刑罚功能论上犯了过分夸大和追求刑罚的一般预防功能的错误从而对罪犯的处刑过于严酷并由此激化社会矛盾 ;在法律经济学角度上它扩大了刑罚圈增加了刑罚量从而提高了刑罚执行成本 ,在经济层面上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相似文献   

9.
张良在汉兴后"隐居静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政治、个人等诸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张良深受秦汉之际道家思想的影响:秦汉之际的道家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庄思想有所不同,道家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深受法家及神仙方术等思想的影响,呈现出多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政治、社会、策略、修身养性等各方面均有所侧重。所以,在张良身上存在着入世之"道"和出世之"道"两种看似矛盾而实际上并不矛盾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李贽是明代著名的进步思想家。他因为非孔非圣,遭到残酷的迫害,最后死于狱中。三百多年来,对于李贽及其学说的评价,由“毁誉参半”而渐趋统一,一致认为他是向传统的儒家圣教举行发难的志士仁人,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异己。但在基本统一的认识中,对某些具体问题的认识还存在着分歧。例如李贽的政治思想到底是什么?是法家的、道家的抑是儒家的?李贽既然非孔非儒,当然他的政治思想就不是儒家的了,这是国内大多数研究者的结论。“批林批孔”运动中,“四人帮”也据此说李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但是从李贽的主要著作看,并无法家理论的色彩,说他是法家…  相似文献   

11.
对金融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是金融领域的两大支柱 ,任何偏颇都将使金融界失去作为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的功能。金融创新或金融活动与金融系统的稳定相匹配 ,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再认识必须给于同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林华本  温朝霞 《探求》2007,(5):68-72
江泽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论断。其文化思想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有一条贯串于各个理论观点的主线和精髓;有自己的核心范畴;它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全面的指导和推进作用。江泽民文化思想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造性、实践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3.
李宝明 《社科纵横》2010,25(3):84-87
个人主义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潮,这个思潮涉及到了国民性改造、传统伦理道德的反思与批判、人的解放和人格独立、个人的平等自由权利、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理想与社会革命等等许多具体问题。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观具有极端和空想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的个人主义观与中国革命事业紧密相连。个人主义思潮的兴起和消退都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对评价标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标准问题是评价理论的核心问题。评价标准是指评价主体据以衡量价值客体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尺度或依据。而具体的价值评价标准就是被评价者明确意识到的价值主体的需要 ,而价值主体的需要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既是多样的、发展的又是复杂的 ;既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又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别。这决定了评价标准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是多元性与一元性的统一 ;是正确性与合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是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始人之一,他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重视社会领域的革命,自然也应该成为人类解放所关注的领域。自然解放的关键途径是必须变革人的需要和人的本能,塑造新感性。这种解放的潜能在新社会运动诸如女权运动以及环境运动中可以发现端倪。  相似文献   

16.
17.
18.
随着经济生活的日益繁杂,地方立法的数量远远多于中央制定的数量。地方立法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地方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地方立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吴鹏 《探求》2006,(1):71-72
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也是一种美好的社会制度,同时还是一种实践着的社会运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关键是要明确她的现实要求,真正弄清楚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我们现在可以而且应该做些什么。要引导们人们相信共产主义理想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必须纠正理论与实践的偏差,必须理直气壮地抓好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康德通过善良意志、准则与道德规律、自由等几个概念,从三个命题对责任进行了阐述。仅就本书而言,康德在阐述其责任思想时,存在着从应然到实然的矛盾,也就是说,康德的责任在从先验世界过渡到经验世界中存在着推理的空白,即认为应该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并非永远成为普遍规律。在此,康德实际上暗含了要做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有利的事情这一功利主义的假定。但,尽管如此,康德"出于责任而责任"的形式主义伦理学,在时下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