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社会学、科技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4种结果及其表现形式冲突与融合、整合与协调.冲突是由互动双方不同特质和属性之间的相互比较、压制和求同等所引起的分歧、斗争或矛盾;融合是互动双方在完全"消灭"对方基础上而形成的新的统一状态,即互动双方的一体化;整合是指科技与社会互动中的一方在受到另一方作用时所作出的一系列调整自己行为以配合对方的适应性反应;协调是互动双方在保持对方独立即不消灭对方的基础上达到的关系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2.
运用社会学、科技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 4种结果及其表现形式 :冲突与融合、整合与协调。冲突是由互动双方不同特质和属性之间的相互比较、压制和求同等所引起的分歧、斗争或矛盾 ;融合是互动双方在完全“消灭”对方基础上而形成的新的统一状态 ,即互动双方的一体化 ;整合是指科技与社会互动中的一方在受到另一方作用时所作出的一系列调整自己行为以配合对方的适应性反应 ;协调是互动双方在保持对方独立即不消灭对方的基础上达到的关系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已成为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我们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这一理论,防止产生科技决定论。  相似文献   

4.
关于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我们有这样的认识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与科学发展的互动是可持续的良性互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具有全球性、长远性、组织性、系统性的特点.实现互动的基本途径是坚持科学服务于生活;加强科普教育创造良好的科技氛围;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技立法,规范互动行为;构建互动"转换体",协调科技与人的发展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双向互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双向互动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并从这个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的特殊性的客观事实;这个规律存在的理论依据;及人们在认识和运用这个规律过程中的差异影响其实现程度等三个方面,对科学技术与生产双向互动规律作了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机械自然观与有机自然观——中西自然观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自然观的不同表现为机械自然观与有机自然观之区别。机械自然观包含个别性但缺乏普遍性,它表现为对自然的外向性征服,缺乏对自然有机性的理性认识;有机自然观包含普遍性但缺乏个别性,它只是内向地思考自然,缺乏积极的实践改造环节。文章认为,中西自然观具有互补性,现代自然观应是中西自然观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7.
科学理论创新,属于一社会的自源发展范畴。中国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和性质,总体上尚处于依附发展阶段,这决定了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尽快完成和实现科技本土化,从而促成社会文化进入到自源发展阶段。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观的深刻变革。认清中国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的逻辑出发点,抓住科技本土化的主战场,对传统认知思维形态之缺陷保持高度警醒并给以自觉主动的革新,进行一场理论、实践、制度皆包含在内的完整的文化创新,这几方面构成了科技发展观变革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从传统发展观、新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观的演进相继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发展观、新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科学发展观是迄今最新、最高理论成果.省察当代发展观的演进过程,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也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任何单义的解释,都是在总体上对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的内容实质作了某种片面的不正确的理解。因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多义性的:本体论维度的“物质的自然”观;认识论维度的“人化的自然”观;价值论维度的“生态的自然”观。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的整体性质,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任何单义的解释,都是在总体上对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的内容实质作了某种片面的不正确的理解。因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多义性的:本体论维度的“物质的自然”观;认识论维度的“人化的自然”观;价值论维度的“生态的自然”观。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的整体性质,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进步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在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从R&D看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发展、演化,并展望了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科技革命与人——自然的伦理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已经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这三次科技革命,一次比一次突显了人在人与自然伦理关系中的主体性,同时也强化了自然的社会-历史性.当代人与自然这一伦理关系之所以被人们所意识,是由于人们面对了一次次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等.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向度、非协同发展的模式,实现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多向度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科学技术引导人在真、善、美三个方面充分展现自己的本性和才能,是人发展与完善自身的内在动力。由于科技发展与人的社会责任、知识成果运用的动机与效果之间存在可能的冲突,科技发展对人的发展也具有否定性影响。必须对科技活动的主体提出自我调适的要求,促进人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借助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和理论对近年来科学技术异化的现象和根源作了深入的分析,提出科学技术应当在道德方面进行价值重塑,即从忽视人文价值的科技异化泥沼中走出来,以到达科技人性化的幸福彼岸.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批判过自然哲学,而他所倡导的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实际上也是一种自然哲学、对于恩格斯的这种看来有些矛盾的自然哲学观,我国哲学界一直存在严重的理论误解、要弄清楚恩格斯的这种看来有些矛盾的自然哲学观,就必须正确理解恩格斯怎样批判旧的自然哲学;怎样改造旧的自然哲学;以及怎样创立新的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现念已被当今社会广泛接受,既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又是诊断国家健康运行的标准。本文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实事求是观,并探讨了实事求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现代科学技术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出发点,在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桂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促进西部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各民族的进步与繁荣,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推动。西部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必须要走出一条既有中国特色,又能够与国际接轨,还要坚持从西部的省(市区)情实际出发,立足于推进各民族进步与繁荣的路子。此外,还须加快知识创新步伐,提高各民族的科学素养,提高各族劳动者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素质,奠定科技创新的基础。积极构建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推动科技创新事业的健康发展。积极运用高新科技、信息技术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确立以信息化辅助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发展策略。积极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加大科技创新事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和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重视科研、科普,崇尚创新、自觉创新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丹东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科技创新是引领当今世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突出丹东区域优势,增强丹东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引领作用,更好实施丹东未来重大科技专项和建设重大产业创新基地,形成互动共赢的区域科技发展机制和"西进东联、点轴支撑"的区域科技发展格局,对丹东市重点产业的科技应用情况做一深入分析,提出丹东市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