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后发企业最终实现技术追赶得益于能力重构.然而,在技术追赶动态过程中,后发企业如何进行能力重构演化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对圣龙的案例分析,本研究发现:市场动态性从外部为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机会窗口,主导逻辑则从内部为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认知引导.具体而言,初始追赶阶段的市场动态性低,后发企业通过定位逻辑实现能力演化;超越追赶阶段的市场动态性中,后发企业通过杠杆逻辑实现能力转换;行业前沿阶段的市场动态性高,后发企业通过机会逻辑实现能力替代.本研究强调了不同程度市场动态性的重要性,引入了主导逻辑视角,揭示了能力重构演化机制的内在规律.本研究既丰富了技术追赶理论,又为后发企业追赶实践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正在从追赶到超越追赶,甚至走到创新前沿,面临从"追赶者"到"领导者"转型的挑战。双元性学习组合了探索与利用两种不同学习的优势,因而成为后发企业突破超越追赶困境的关键机制。本文通过海天集团1994~2015年技术追赶过程的纵向案例分析,发现后发企业由追赶到超越追赶再到创新前沿转型的过程中,双元性学习由"分隔型双元"向"过渡型双元"再向"自洽型双元"演化,同时技术体制多样性提供的技术方向、市场空间多层次性提供的需求支撑,以及企业能力累积性提供的平台基础共同驱动了这一演进过程。研究结论深化了对后发企业从追赶到创新前沿转型机制的理解,也从双元性学习视角为后发企业追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机制。  相似文献   

3.
彭新敏  刘电光 《管理世界》2021,37(4):180-197
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过程中,既存在显性的技术能力劣势,又面临隐性的市场认知劣势,因此在构建技术能力之外还需通过改变市场认知才能突破追赶困境,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将市场认知作为独立的理论视角,且市场认知演化的关键过程及其内在机制仍未被充分揭示。本文通过对海天在注塑机领域实现赶超的案例研究,探究了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过程中市场认知的演化过程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后发企业在"追赶—超越追赶—行业前沿"3个阶段中,市场认知相应地经历了"合法化身份—差异化形象—引领性地位"的连续演化过程。(2)在此过程中,模拟机制、转换机制和塑造机制依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后发企业通过由类比行动和获取外部资源构成的模拟机制,获得了市场合法化身份;通过由疏离行动和重组内部价值构成的转化机制,取得了市场差异化形象;通过由分化行动和重构未来方向构成的塑造机制,实现了市场引领性地位。据此,本文提出一个在技术追赶动态情境下市场认知演化的阶段式过程理论模型,明确了市场认知演化的前因、机制和结果,为后发企业克服市场认知劣势,最终摆脱技术追赶困境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5.
中国的后发企业正逐渐从追赶向超越追赶甚至创新前沿演进。机会窗口视角整合了技术、需求、制度多层次情境因素,是解释后发企业成功追赶的重要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两家中国安防行业后发企业追赶过程的纵向案例对比分析,探究了后发企业在以国内领先为目标的追赶阶段与以国际领先为目标的超越追赶阶段,机会窗口与企业创新战略的匹配关系对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作用机制:(1)技术机会窗口与技术探索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和超越追赶阶段都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2)需求机会窗口与市场探索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阶段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需求机会窗口与市场利用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超越追赶阶段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3)制度机会窗口与技术利用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和超越追赶阶段都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7.
8.
9.
后发追赶背景下,本土企业获取外部知识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已成为促进企业升级的重要路径。伴随着外部知识获取研究的深入,有学者近来开始关注到"引智"学习方式研究。为打开企业通过"引智"学习促进企业升级这一过程黑箱,本文通过以珠江钢琴为背景的嵌套式案例研究发现:首先,"引智"方式经历了一个动态演进过程,从注重简单灵活的问题导向方式演变为注重系统性的项目导向方式,最后演变为注重长期性的内化导向方式。其次,组织惯例作为组织认知和行为的结合体,对于企业通过"引智"学习活动推动企业升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企业后发追赶的过程中,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吸收能力共同驱动"引智"学习方式的演进。最后,组织惯例生成显著提升了企业技术能力、拓展了市场空间,进而反馈作用于企业面临环境压力和吸收能力,引导企业进入新阶段的"引智"学习和企业升级。  相似文献   

10.
双元性学习对后发企业市场追赶具有重要作用,但现有文献对双元理论追逐目标的研究仍停留在探索目标及利用目标上。本文通过对拼多多2015—2021年市场追赶的纵向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在追赶过程中采用以差异化及同质化为追逐目标的共时型双元战略,这种组合产生的学习优势帮助后发企业在没有技术创新的情况下实现市场追赶。研究结论不仅补充了双元理论中的追逐目标,而且明确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没有技术创新仍能实现市场追赶。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跨产业价值网络的形成,中国后发企业迅速崛起,进入快速追赶阶段。追赶过程不仅具有中国情境的特殊性,而且在商业模式和新兴技术的共同作用下为后发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6家中国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进行了探索性案例研究,得出商业模式设计及其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匹配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作用机制:(1)效率和新颖主题的商业模式设计能够通过发挥后发企业优势、克服后发企业劣势从而有助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的提升;(2)商业模式设计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匹配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匹配对绩效的影响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3.
14.
后发企业通过创新能力演进实现向独角兽企业的跃升,是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然而,在创新能力演进的过程中,后发企业的创新导向和投资者偏好可能产生冲突,从而产生融资约束。基于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纵向案例探究药明康德在创新能力演进中的创新与资本互动共演的路径与机理。研究发现,在“创新-资本”共演机制的影响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融资规模互相促进、协同共生,这一过程中也存在创新导向和资本的投资偏好不匹配的情况,此时企业需要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放弃原有的市场,寻求新的资本投入,避免被资本裹挟而放弃自主创新。本文揭示了企业创新导向和投资者偏好之间的匹配关系,也为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追赶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唐馥馨  张大亮  张爽 《管理学报》2011,8(7):974-979
以浙大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制定的EPA技术标准为例,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探讨后发企业自主国际标准的形成路径。研究发现,后发企业在进行细分市场选择时应重点关注那些无主导标准、但有一定技术基础的领域,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竞争策略的选择上,要善于利用我国广大的用户资源,靠市场优势弥补技术的不足,以抢占市场先机为首,再考虑利润回报问题;此外,选择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产业领域,通过战略联盟的合作方式能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所制定的标准在技术市场的普及。  相似文献   

16.
复杂产品系统追赶难度高且生命周期长,给后发经济体企业构成重大挑战。不同于大多数复杂产品系统面临的本地制度型市场环境(如高铁、大飞机等),海洋工程装备具有全球竞争性、市场强周期性和需求离散等特征,现有技术追赶理论的参考价值有限。为此,本文探讨了中集海工如何从国际并购起步,从依赖国外设计和核心设备进口到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与市场领先的快速追赶过程。研究发现,中集通过跨国并购高起点进入海工装备市场,采取“自主可控、开放协同、共生共演”的新型追赶模式,先通过市场牵引的资源协同快速集聚复杂产品建造所需的全球创新资源,成功交付我国首批深水钻井平台,获得国际客户认可;继而通过平台支撑的流程协同构建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能力体系,自主掌握总体设计集成关键核心技术;再通过价值引领的战略协同突破关键核心子系统技术,带动国产装备水平提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实现较快追赶。本研究对于后发企业打破低端锁定、提升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红  唐媛  蓝海林 《管理学报》2011,(10):1444-1450
通过对永光集团的案例研究,回答了在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下,后发企业如何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和技术基础选择组织学习的主导模式,以促进技术能力提升这一问题。分析表明,组织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组织学习模式的选择与技术基础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后发企业技术能力发展水平、技术基础和发展战略目标影响组织学习主导模式的选择,而组织学习的主导模式又从知识积累和知识应用2个方面影响后发企业技术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19.
本研究基于220家中国制造型出口企业的数据,探讨了两种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如何通过顾客导向和竞争者导向影响企业创新倾向和新产品绩效。研究结果显示:(1)差异化战略通过促进顾客导向和竞争者导向间接改善创新倾向和新产品绩效;(2)成本领先战略直接正向影响创新倾向进而改善新产品绩效;(3)差异化战略对出口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为中国制造型出口企业如何改善竞争战略执行、提高产品创新绩效提出了管理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成琼文  郭波武  张延平  赵晓鸽 《管理世界》2023,(4):119-139+191+140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标准制定权的争夺正成为企业竞争战略乃至国家战略的制高点。针对三一重工2007~2021年在全球范围内的智能制造转型实践,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探索了三一重工作为后发企业在智能制造技术标准中从跟随者到制定者的动态竞争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后发企业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竞争经历了跟跑、并跑和领跑3个阶段,在标准竞争的不同阶段,由不同的技术赶超需求驱动资源编排,实现知识重组,进而支撑后发企业技术标准角色的跃升。具体而言:(1)跟跑阶段,在技术准入合法性缺失的驱动下,通过内化和嫁接两种资源结构化行动实现知识稳定式重组,支撑后发企业成为技术标准制定的跟随者。(2)并跑阶段,在技术扩散网络效应增强的驱动下,通过协同和互联两种资源能力化行动实现知识丰富式重组,支撑后发企业跃升为技术标准制定的参与者。(3)领跑阶段,在技术开源先发优势获得的驱动下,通过解吸和重构两种资源杠杆化行动实现知识解构式重组,支撑后发企业跃升为技术标准制定的主导者。本文由此构建了后发企业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竞争的动态过程模型,从知识存量和知识关系两个维度解析了竞争过程中资源编排策略对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