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不断提升的政府网站内容数据不仅可以描绘政策注意力,也为中央政策向地方层级扩散的测量与评估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我国多层级政府组织治理模式下,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地是政策生效的前提条件.对纵向政策扩散的有效测量和评估将有助于理解政策扩散机制,提升政策落地效果.本文基于全国省、市级政府门户网站每日内容更新数据,通过概率主题建模方法建构主题概率矩阵,刻画政府对不同主题的注意力分配差异,并基于概率主题建模结果构建函数测量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扩散速度与扩散程度.本文讨论了测度建构的原理和细节,并引入机器学习方法进行鲁棒性检验,通过多政策主题扩散的混合回归分析了影响短周期政策层级扩散的因素.研究以测度建构为突破口打通文本数据挖掘到有价值公共管理知识的“中间层”,对政策信息学在政策扩散及评估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政府网站建设是数字治理现象的基本类型,也是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已有研究对政府网站建设绩效差异形成的条件和机制缺乏深入探讨。本文在TOE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政府组织行为的特点,提出了理解地方政府网站建设绩效差异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使用fs/QCA对我国31个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的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存在驱动高水平政府网站建设绩效的4种路径:以技术管理能力为构成的技术型;以技术设施建设、注意力分配和同侪竞争压力为构成的技术—平衡型;以注意力分配、财政资源供给、同侪竞争压力和公民外部需求为构成的组织—环境型;以强调技术设施建设、财政资源供给、同侪竞争压力和公民外部需求的环境—平衡型。其中,技术型驱动路径在提升政府网站建设绩效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2)在特定的客观禀赋条件下,注意力分配和技术设施建设可以通过等效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政府网站建设绩效。(3)作为主观可控条件,技术管理能力和注意力分配是地方政府克服客观禀赋条件制约,推动政府网站建设的可行手段。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化发展背后多重因素间复杂互动本质的理性认识,并为政府网站建设带来有益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公共危机是制约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对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均有不利影响。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发展期,风险来源复杂且不易觉察。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方面,也受到利益格局调整、道德失范等因素的影响。从伦理角度分析,地方政府应该强化伦理意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并通过强化伦理建设、健全公共危机治理机制等方式,尽快走出公共危机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4.
协同治理是地方政府突破"公共事务政府管理"局限,走出政策冲突困境的新思路,既是政策冲突治理的新探索,也是"公共事务公共治理"的现实选择和发展方向。本文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治理结构,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协同行动的集体决策机制与政策利益协调机制等途径,多元协同治理政策冲突。  相似文献   

5.
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对地方政府落实环境与资源保护责任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督察中暴露出的各种整改问题也引起了各界关注。PV-GPG理论的公共价值建构与元治理理论对央地治理关系的论述有助于追溯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结合PV-GPG与元治理理论,地方政府环境绩效治理问题的症结是价值建构环节缺失、领导系统协同性欠缺、战略管理虚位以及督察问责错位。根治整改问题要建立地方政府环境绩效治理的社会价值建构机制、完善领导系统协同机制、构建问责联动机制,切实发挥战略决策在政府环境绩效治理中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6.
许珂  周伟 《领导科学》2020,(4):7-11
区域生态环境类属准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地方政府是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监管和责任主体,是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因此,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必须合作。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行政区划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府际合作的割裂、地方政府间区域环境治理目标选择的差异、地方政府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合作中的责任不对等,使得地方政府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合作陷入困境。要通过搭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府际合作平台,纵向督查与横向考评相结合,经济激励与政治激励并重,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利用市场机制倒逼地方政府主动合作来突破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7.
吕芳 《管理世界》2023,(2):113-124
当前关于政策执行的研究多从政策属性与政府结构来探讨执行差异。然而,为何处于同样层级、同样获得中央财政拨款的地方政府在执行同样属性的政策时仍然呈现出较大差异?基于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案例的数据集观测,本文提出,尽管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时普遍面临着资源有限的约束性条件,但是,为了获得不同类型的资源支持,地方政府在执行同样属性的政策时逐渐形成联合决策者、政治激励者、社会动员者、网络治理者的角色分化,从而导致政策执行模式的差异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在执行面临着资源约束条件的政策时,地方政府在建立政治激励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治理合作网络方面的基础性权力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方向。作为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估是对不同部门、地区和人员在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中的行为与成绩进行评估。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绩效评估存在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偏差、激励  相似文献   

9.
乡村公共物品供给项目制存在着明显的“马太效应”,即富裕村庄得到更多的公共物品,贫困村庄的公共物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种情况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地方政府项目制的选择性,会产生劝退效应、需求效应、累积效应;二是乡村禀赋与能力、资源与能力分化影响着地方政府选择,进而出现“马太效应”。乡村公共物品供给项目制的“马太效应”会造成消极影响:偏离项目制设计初衷,增加实施项目村镇压力,消解贫困乡镇治理秩序,不利于乡村社会和谐发展。基于此,应转变传统资源配置方式、改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方式、促使地方政府树立公平理念,从而增强公共物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棘手问题具有跨界性、非结构化和顽固性的特点,因此被称为社会治理的"烫手山芋"。现代化治理要求棘手问题能够有效得到解决,但现阶段依然存在着利益多元化与价值碎片化、理性与技术失效、被迫放弃与责任缺失等诸多问题。网络化治理与棘手问题具有很强的耦合性,能够有效破除棘手问题治理困境。应构建良性对话与协商机制,搭建网络化治理的基础性平台,促进公共价值的生成,并通过多元利益主体公共责任的履行将公共价值转变为社会现实,真正有效地解决社会治理中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指导思想,以地方法治治理实践为基础。为确保地方治理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必须变革地方治理模式,而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必然需要行政文化的变革,需要发挥地方领导的导向引领作用。一、地方治理模式变革与行政文化的关系行政文化是文化在行政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具体的文化现象,能够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道德现象以及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决定着政府工作人  相似文献   

12.
近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民主观念的进步,公共管理范式开始由统治向治理进行转变,多元的、参与的和合作的公共治理模式逐渐备受各国政府推崇。公共治理理论要求抛弃传统公共管理的垄断和强制特征,重视民众与社会力量的参与机制,强调政府、企业、团体和个人的共同作用,建立一种多元的、民主的和平等的合作关系。直面民众的基层领导是党委与政府形象的代言人,其素质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与治理效能。通过民众的参与来选举基层领导是提升公共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性步骤。本文  相似文献   

13.
现代公共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治理结构主体的多元化。在这个多元化的治理结构中,尽管许多非政府组织、公众都可以参与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最具权威的公共机构——政府仍然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之所以如此,在于政府掌握着大量的公共资源,有权制定对公共治理产生重大影响的公共政策,选择制度安排等。因此,政府自身的好坏,治理的有效性,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也会直接影响着公共治理的结果。而中国社会中目前暴露出的诸多问题,绝大多数都与政府自身的公共治理能力、水平有关。对于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温家宝…  相似文献   

14.
危机管控政策是政府治理公共危机的常见工具和有效手段。通过对危机情境下管控政策实施必然性与公民权利克减正当性之间所引发的公共冲突的分析,可以发现,公共安全需要、责任担当压力、政策执行失衡、公共精神缺失是危机情境下公共冲突产生的主要诱因。据此可探索"地方政府主导—基层协商众治—公民自律"公共冲突三级协同治理路径,形成以地方政府主导为走向引领力、基层协商众治为中介聚合力、公众自律为内生原动力的公共冲突治理体系,希冀三方共同发力,为健全公共冲突治理体系助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一、治理失灵:传统地方政府维稳的主要困境我国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维稳机制和运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基层的稳定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改革渐趋深入,中国处于社会急剧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条块分割、碎片化的维稳机制面对经济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增加等现实问题,日益凸显其自身的不适应性,频现治理失灵,致使一系列维稳异化的问题在基层涌现。如"一票否决"的考核机制,使维稳与  相似文献   

16.
政策执行是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关涉基层治理目标的实现,其碎片化的组织结构具体表现为央地碎片化、同地碎片化、部际碎片化,根本原因在于错综复杂的府际关系、本末倒置的权责关系、南辕北辙的执行关系、复合叠加的职责关系。基层治理政策执行组织结构碎片化的破解之道在于科学运用系统性理论,构建以信任与效能为核心的政策执行思维体系,健全以利益补偿与科学考核为中心的政策执行机制,建构以“三级融合式”为重心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出现公共性不彰显、组织结构裂化、治理重心偏误、多元主体协调沟通不畅、资源保障不足等碎片化问题,这与现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需求存在逻辑错配。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整体性、系统性取向的治理范式,高度契合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需求。为此,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碎片化的现实样态和整体性治理理论出发,分别从树立整体性价值理念,强化责任意识与公共意识;推进整体性政府改革,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组织方式的网络化;重塑全过程并重流程,重视事前预警、事中处置和事后评估每一环节;实现多元主体共治,相互沟通、协商与配合,形成伙伴关系;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合理配置资源,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等入手提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性治理模式的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18.
跨域公共危机治理是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进程中政府创新治理模式的重要议题,能否有效解决跨域公共危机治理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成为突破跨域公共危机治理困境的关键问题。在整体性治理的框架视角下,大数据以其强有力的技术驱动构建起思维整合、多元参与、协调互动、动态连续、高效平衡的治理体系,成为推动政府治理生态变革和形塑危机治理培养模式的重要力量,可为有效破解跨域公共危机碎片化治理难题提供全新理路。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失业增加和企业盈利下降是中国当前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也为盈余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考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结合中国政府失业治理的制度背景分析其影响机理,可以拓展关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后果的研究,还可为研究盈余管理的新动机和新特征提供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证据。利用2003年至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以职工平均工资作为劳动力成本的衡量指标,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对盈余管理水平进行估计,并分别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面板固定效应回归和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检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为了刻画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政府失业治理与企业财务政策选择交互作用的完整过程逻辑,对因果关系的机制进行系统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时,企业更倾向选择负向盈余管理隐瞒利润或报告亏损,这种影响在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高失业率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就业减少和失业增加,在政府承担失业治理任务的背景下,企业通过负向盈余管理可以获得更多政府就业补贴、税收优惠或减少政府转移的就业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失业治理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对于改革政府失业治理模式、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完善政府补贴政策、提高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改革行政干预导向下的政府失业治理模式,改变政府就业补助资金的投向和分配方式,优化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缓解地方政府行为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政策的扭曲。  相似文献   

20.
人口结构对于国家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人口结构变化深刻影响着经济增长模式、消费模式和中长期竞争力发展.揭示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演化机理,研究其对全社会公共治理、商业模式等微观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及变化规律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现阶段研究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改善教育公平与收入分配差距、人口跨区域流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成果.未来研究中,应继续关注人口结构的影响因素和演化机理、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人口结构变迁下的公共治理政策研究,微观组织管理理论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