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岩 《领导科学》2020,(8):42-45
新时期,面对治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在自适应性、非线性及多样性方面与复杂适应系统特征相契合。通过标识、内部模型、积木等机制联动,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形成了自身运行机理。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效能,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增强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聚集效应;创造公共价值,提升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主体能力;发展"互联网+",优化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公共治理环境下高等教育政策主体拓展为决策主体、执行主体、合作主体、评价主体、影子主体,其责任为适应共同治理而相应发生变化。高等教育政策主体履行责任的环境和条件包括完善公共治理环境、提升政策主体能力、强化政策主体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3.
国企分红、治理因素与过度投资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国企分红与其过度投资的关系,以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在国企分红与其过度投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本文以2001~2004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及治理因素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支持了当前国有上市公司的低现金股利政策促进了过度投资的假说,并且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会制约国企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公司治理环境、治理行为及治理绩效间关系这一研究问题寓于作为复杂经济系统的中国电信产业演进和改革过程之中,通过事件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结合运用,在搜集中国电信产业1949年-2009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1997年-2007年发展数据以及对其进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公司治理环境和治理行为的发展过程遵循间断均衡演进规律;中国公司治理行为呈现对治理环境的整体跟踪与滞后效应,并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对环境产生影响;治理环境与治理绩效具有密切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的完善以及战略能力的提升是治理缋效提升的前置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调查了在中国城市土地使用权交易过程,特别是政府参与并扮演重要角色的交易,是否满足并体现出了良好的政府治理原则。从法律法规报道等各种资料中收集信息并进行严格的分析,发现从80年代开始,政府治理主要的改善来自制度环境方面。揭示了中国城市土地权交易正在逐步回到一个良好的政府治理环境中来。同时城市土地交易市场的正常运作、高效和效益很大程度不取决于土地交易的类型和权利的类型,而是政府治理系统是否发挥其该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多数国有控股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明、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董事会空壳化等诸多的问题.公司治理分为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强有力的外部治理无疑对公司治理制度的合理构建和有效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但内部治理环境是否完善,监督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治理的成效.因此在研究公司治理时,必须重点考虑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7.
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国内学者近两年对城市社区治理进行了见仁见智的探讨。文章主要从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国家力量、社会力量、市场力量以及国家-社会-市场三种力量间的冲突与协调等四条路径对近两年既有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综述,学界已就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多中心社区治理结构的形成等达成共识,协作治理将是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8.
治理效能是反映和体现制度优势的重要标尺,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有力保证,是反映和体现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指标。领导干部治理效能存在的素质差距包括治理思维差距、治理知识差距、治理能力差距、治理心态差距。新时代领导干部提升治理效能,应当增强治理知识力,成为治理专家型领导;增强治理行动力,成为治理卓越型领导;增强治理创新力,成为治理变革型领导;增强治理引领力,成为治理战略型领导。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外部治理环境视角,研究盈余管理的区域分布特征及规律,采用2003-2009年沪深两市836家上市公司数据,运用OLS回归方法检验了不同地区外部治理环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了公司治理在薄弱的外部治理环境中发挥的替代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我国各地区的外部治理环境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的局域空间集群现象,分布特征有规律可循,即东部地区外部治理环境最好而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最低,中部地区外部治理环境一般,而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也居中,西部地区的外部治理环境最差且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最高;(2)外部治理环境因素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市场化程度越高、政府干预程度越低、法治水平越高,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3)公司治理水平的差异会显著影响外部治理环境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关系,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减轻外部治理环境对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当前的社区治理中,居民的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不足制约着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提升社区治理效能,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的组织化力量,增强居民集体行动能力;将信息技术嵌入赋权行动,拓展居民参与治理的渠道;夯实社区赋权的制度基础,为赋权居民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过程中,城市基层治理推进缓慢且困难重重,主要表现为主体角色定位清晰但功能作用发挥不足、多元主体关系明晰但矛盾重重、各类问题明确但解决方案总是治标不治本等。为此,以国家政策法规为依据,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可将其划分为领导型、负责型、自治型、参与型、合作型五个类别;以相应的治理理论为基础,可构建城市基层治理多元关系网络理想模型,即党建引领的党—政关系、协调指导的街—居关系、执政为民的街—民关系、协同合作的街—社关系、自治为民的居—民关系、互助互惠的社—民关系。同时,对照此理想模型,运用现状树界定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关键问题并探究其产生的根原因,可得出结论: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关键问题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消极增强循环圈使得部分关键问题不断强化,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暂时加剧了基层治理问题。为此,完善城市基层治理,应建立社会治理重心有序下移的协商机制,既保证下移的管理服务事项与资源一起下放到基层,又避免下移工作简单化和行政命令化;同时,要围绕调整街道—社区关系、打破两个消极增强循环圈以及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统筹引领能力、街道社区为民服务能力及城市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开展城市基层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化网络的兴起,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成熟,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全社会的数据量呈指数型增长,全球已经进入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时代,以数据为基本手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新社会形态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虚拟公共空间与现实空间数据化进程同步加速的挑战,围绕数据进行城市战略调整和治理创新既是城市调整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的战略要求,也是提高城市治理效率、降低城市运行成本、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本文重点从城市数据化、数据开放化、开放创新化、创新社会化、社会平台化、平台服务化六个方面介绍了城市数据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周荣超 《领导科学》2023,(1):114-117
数字化生存是数字时代的重要表征。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需要进行数字化赋能与赋权。数字化赋能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具推进城市向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赋权利用区块链、云计算等提升治理主体数字化参与和协同的能力。上海市在实践中注重从经济产业、社会生活与政府治理三方面推进转型,将刚性治理与弹性治理有机结合,实现了治理效度与人文温度的互嵌。理想的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路径,需要从整体性治理与韧性城市建设两方面系统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4.
内部治理、外部环境与中国家族企业生命周期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为什么会有关于中国家族企业的“三代消亡”论?文章分析了中国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短暂的内因与外因。受内因制约,家族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程度过大或过小都容易产生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负面影响。外部因素有时也能对中国家族企业的存续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家族企业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的模式改进其内部治理结构。文章还提出了适用于经验检验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性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5.
赵福昕  孔陇 《领导科学》2023,(6):97-102
重塑基层社区治理逻辑思维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思路在领域建设、价值遵循、发展目的方面具有高度耦合性。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当前我国基层社区治理的目的要求和执行结果相悖,具体体现为精细化治理要求与基层减负放权的实践逻辑相悖、民主协商制度与治理共同体聚合力不足相悖、智能高效治理要求与数字鸿沟难以跨越相悖。基于此,应通过党建引领以提升社区治理管控效能、主体联动以强化社区治理服务效能、科技赋能以激发社区治理创新效能、文化渗透以释放社区治理的绿色效能等,将“四维蓄力—四重效能”作为重塑基层社区治理格局的路径选择,将构建有序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作为开创中国现代化建设新布局的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时代城市发展融合智慧技术的应用,探求技术嵌入下精细化治理模式已成为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社会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时,呈现出公民、顾客、伙伴等多重角色属性。城市治理环境主要呈现出治理系统整合化、治理结构合理化、治理工具科学化、治理方式智慧化等特征。基于政府部门与多重角色公众的互动逻辑,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转型,城市治理者应精准识别角色,扩增交互途径;动态回应需求,提升交互能力;拓展智慧应用,强化治理效能;完善顶层设计,推进以点带面。  相似文献   

17.
严也舟 《管理评论》2012,(4):28-35,44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05年期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对控股股东与管理者合谋侵占公司利益的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其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正相关,而非控股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控股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负相关;集团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程度显著高于非集团控股股东;董事会中内部董事的比例与控股大股东的资金占用正相关;地区法治化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这两个外部治理环境因素也对控股股东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地区法治化水平越高,政府干预程度越低,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越少。  相似文献   

18.
人才资源既是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内核动力,又是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留住人才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亟须解决的首要难题。经济因素对于提升人才留居地方的意愿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但随着社会治理不断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功能逐渐凸显。社会治理对吸引人才定居发挥着直接和间接两种效应:一方面,社会治理效能能够直接地提升人才的定居意愿;另一方面,社会治理效能会间接地强化经济因素对人才定居意愿的提升作用。因此,要以高质量的社会治理水平提升人才定居意愿,即以幸福感为纲,持续提高生活质量;以公共安全为基,筑牢心理安全防线;以公共服务为先,提高社会治理普惠水平;以公平正义为本,确保获得感有效达成;以社会参与为重,构建多元共治治理格局;以社会保障为依,实现人人生活有保障。  相似文献   

19.
郭青  王国宁 《领导科学》2022,(6):120-124
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基础治理单元,其治理现代化能够不断巩固我们党在基层社会的执政根基,打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微观基础,是满足城市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要举,也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外部融接与内部并举是推进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二重向度。做好外部融接应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机契合,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动态融入,与数字赋能社区治理新模式对标竞进,与城市社区人口结构变化深度适应;加强内部并举需发挥城市社区党建的全面引领作用,强化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的社区治理制度保障,构建以“两邻”理念为主导的社区情感治理机制,打造数字化社区服务互动新平台。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团队效能成为众多跨国企业面对的重要问题。跨文化团队效能的内涵包括团队绩效、团队成员的情感状况以及团队的外部适应程度三个方面。跨文化团队的效能受到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特点,跨文化团队的管理,任务的类型以及跨文化团队的组成等因素影响。管理者应依据组织内外部环境特点及任务类型组建跨文化团队,提高跨文化团队的管理能力,通过必要的培训提高成员的跨文化胜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