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实践中, 制造商可通过商业保险策略降低因零部件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然而, 商业保险购买成本较高且可能导致供应商轻视质量问题, 放弃质量改进.为此, 本文基于完全信息下单周期两级供应链的采购合约决策模型, 研究制造商如何利用商业保险管理供应链质量风险的问题.通过比较研究, 找出商业保险策略的实施条件, 并给出最优采购合约及商业保险策略.研究结果表明: (1) 当供应商的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低时, 商业保险策略可完全消除风险承受能力对双方交易的制约, 促进双方达成交易; (2) 当供应商的企业规模较大、抗风险能力较高时, 制造商可利用商业保险策略降低零部件采购价格, 提高期望利润; (3) 在商业保险策略下, 制造商的最优商业保险策略是全额投保; (4) 商业保险的实施不一定造成零部件质量水平的下降.当质量成本或供应商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时, 商业保险策略与质量改进之间具有互补效应.当风险承受能力和质量成本均比较高时, 商业保险策略与质量改进之间具有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2.
针对气候变暖下消费者愿意对低碳产品支付更高价格的情境,以及供应链碳减排投入的外部正效应问题,考虑由上游企业的供应商与下游企业的制造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论文研究了供应商与制造商的碳减排投入行为与策略.依据供应商与制造商采用不同的行为策略的支付矩阵,建立了供应商与制造商碳减排投入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得到供应商与制造商减排投入行为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表明:供应商与制造商的碳减排投入策略与双方碳减排投入收益比密切相关,当双方碳减排投入收益比不断变化时,出现多种演化稳定均衡.针对在碳减排投入中供应商或制造商的“搭便车”行为问题,分析了契约与惩罚机制下的演化博弈结果.最后,给出了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一个在位制造商和一个入侵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结合两个竞争性制造商各自生产和销售一种存在差异化的替代产品,以及存在的顾客忠诚行为,建立了不存在差异化竞争制造商和竞争环境下的博弈模型,并得到唯一均衡解。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竞争性制造商均存在四种不同的定价策略;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在位制造商通过策略性定价有可能阻止差异化竞争制造商入侵市场;市场入侵并不一定会影响在位制造商的最优定价策略,但当差异化竞争制造商成功进入市场时,市场竞争会促使在位制造商实施低价策略,并导致位在制造商利润损失。  相似文献   

4.
随着供应链的全球化和商业环境的瞬息万变,如何应对供应风险,是企业运作管理中需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建模分析法研究了近年来运作实践中新出现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与对手合作,并建立了如下供应链竞合模型:模型考虑一个产品制造商需向一个具有随机中断风险的供应商采购某种核心零部件以制成产品,并与对手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其中对手是一个能够自己生产该零件并制成产品的集成制造商;在供应商的供应中断发生后,产品制造商可以从竞争对手处对零部件进行补货.研究发现,在上游供应商获得订单且发生供应中断的前提下,两个制造商之间的补货合作一定会达成,这意味着补货合作选项具有风险应对效应.然而从总体上看,依赖于市场潜能、供应的可靠性、产品间的替代性以及成本的大小,两个制造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既可能共存,也可能互斥(即只竞争不合作或只合作不竞争).除此之外,区别于既往文献的经典研究结论——“下游企业紧急补货选项的存在使具有供应风险的(上游)主供应商获得的订货量减少”,本文在引入供应链竞合之后却发现:补货合作选项的存在竟然会使具有供应风险的上游供应商获得的订货量增加,即两个制造商之间的合作具有向上的溢出效应.而且本文还发现,与没有合作选项的情形相比,合作的存在使两个制造商投放到市场的产品总量增加,即两个竞争性制造商之间的补货合作还具有向下的溢出效应——降低了市场价格从而提高了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5.
郑本荣  杨超  杨珺 《管理科学》2019,32(3):92-105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企业销售模式发生改变,直销渠道入侵作为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制造商采用。影响制造商渠道入侵策略选择的因素有多个方面,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供应链中制造商的渠道选择策略,但在闭环供应链背景下关于产品再制造对制造商渠道入侵策略选择影响的分析还非常有限。         基于闭环供应链中制造商回收模式选择的不同,研究制造商回收和零售商回收两种模式下制造商渠道入侵决策及对零售商、供应链系统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运用Cournot模型刻画直销与传统零售渠道之间的竞争行为,建立两种回收模式下制造商渠道入侵决策模型,并得到均衡结果。利用算例分析不同回收模式下制造商渠道入侵对供应链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①无论制造商是否进行渠道入侵,制造商回收模式对制造商、闭环供应链系统和消费者均更有利,而零售商回收模式下的利润更高。②如果传统零售渠道的成本优势足够大,制造商的渠道入侵行为使零售商受益。③当回收量不受需求量约束时,两种回收模式下制造商最优渠道入侵策略相同;当回收量受需求量约束时,制造商回收模式下制造商渠道入侵能带来更高的增量利润,但零售商回收模式下制造商受益于渠道入侵的区间更大,且制造商渠道入侵对零售商更有利。         回收模式是影响制造商渠道入侵决策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闭环供应链中制造商的渠道选择决策提供帮助,并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借鉴和决策参考,在制定相关回收政策时应综合考虑回收模式与制造商渠道入侵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了由一个在位制造商、一个入侵制造商和一个平台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不同博弈顺序结构下平台零售商对入侵制造商的开放引入策略;研究了产品质量、直销成本和利润分享系数对平台零售商策略选择的影响;阐述了平台零售商开放引入策略同制造商渠道入侵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1)入侵制造商建立直销渠道进入市场一定会损害在位制造商利益,但并不一定损害平台零售商利益,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对平台零售商有益;(2)入侵制造商提升产品质量并不意味着能够卖出一个更高的批发价格,且提高产品质量也并不总能使其获得更多收益;(3)当直销成本较低时,入侵制造商总会选择自建直销渠道的方式进入零售市场;(4)平台零售商在特定情形下可以利用开放引入策略有效阻止制造商的渠道入侵行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由一个供货商和两个制造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制造商之间的横向信息共享策略和供应商的定价问题。在模型中,上游供应商同时为下游两家制造商提供价格相同的原材料,下游制造商生产具有替代性的商品进行数量竞争,并受到相同的产能限制。以Cournot博弈为研究手段,求解了制造商的均衡订货决策和信息共享策略,分析比较了在不同的信息共享策略下制造商的利润、供应商的利润和批发价格。本文在研究制造商的信息共享策略时考虑了上游供应商的批发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均衡解受到产能约束时,制造商的信息共享策略会反向。在某些情况下,完全信息共享和完全信息不共享都可能成为博弈的占优策略。上游供应商通过调整批发价格可以影响制造商的信息共享决策。该模型为上游供应商提供了一种最优定价策略,也为下游制造商提供了求解自身最优订货量和信息共享决策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由两个供应商和单个零售商构成的二级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中,分析了随机市场需求以及供应商之间同时存在价格与质量竞争的情形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问题。在供应链集中决策、无风险补偿及有风险补偿三种情境下,构建了基于质量和价格的风险补偿模型并求得纳什均衡解。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可行的需求风险补偿策略使得供应链达到协调水平,并且需求风险补偿策略对零售商更加有利;在需求风险补偿策略下,需求风险补偿价格与其对应批发价格正相关,与其产品质量水平负相关;价格竞争程度对零售商订货量具有负向影响作用,对供应链总利润影响作用随着竞争程度增加而减弱,质量竞争程度对零售商订货量和供应商产品质量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对供应链总利润影响呈倒U型关系;需求风险补偿策略能够激励零售商的订货行为,强化价格竞争程度和质量竞争程度对供应商订货量和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在供应链系统中双渠道营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要优于单渠道营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本文结论不仅详细剖析了风险补偿策略对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影响关系,也理清了价格与质量竞争对各方行为策略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由原始设备制造商、竞争供应商与非竞争供应商构成的竞合供应链中原始设备制造商的采购决策,并分析了品牌效应、竞争供应商的模仿能力、非竞争供应商的原材料供应能力对采购模式选择与质量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源采购对原始设备制造商而言是最优的采购策略;竞争供应商模仿能力较小时,原始设备制造商决策的产品质量随竞争供应商模仿能力的增大而提高,而当竞争供应商的模仿能力较大时,其模仿能力的增强会导致原始设备制造商降低产品的质量;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品牌效应可以降低竞争供应商的竞争程度;非竞争供应商提高原材料供应能力并不一定能为自己带来更高的利润。本文考虑品牌效应和竞争供应商模仿能力等对原始设备制造商质量和采购决策的影响,扩展了现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食品供应链中质量投入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以及食品供应链质量投入的外部正效应问题,建立了供应商与制造商食品质量投入的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求解分析。结果表明:食品供应商与制造商的质量投入策略与双方质量投入产出比密切相关,当双方质量投入产出比不断变化时,出现多种演化稳定均衡。如果"搭便车"行为从对方质量投入中获得的收益很大,则供应商或者制造商进行质量投入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政府进行调控,对于"搭便车"行为进行惩罚,迫使供应商或制造商进行质量投入,对于质量投入产出比较小的供应商或制造商给予补贴,激励他们进行质量投入,增大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如何降低供应风险是供应链管理中的热点问题。本文考虑供应商拥有关于初始可靠性的私有信息,且制造商流程改进可提高初始可靠性,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制造商流程改进和采购策略联合优化下的最优合同设计。通过对比对称和不对称信息下制造商的最优采购合同,发现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降低了制造商向低初始可靠性供应商订货的概率,还可能导致过度努力。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不一定造成社会福利损失,也不一定产生信息租金。当供应商的初始可靠性水平和纳什谈判力满足一定条件时,相比与制造商的最优采购合同,供应商披露私有信息会使供应链实现帕累托改进。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结论。本文对供应风险下的采购实践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随机产出与随机需求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共担合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单位价格补贴的风险共担机制,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中随机产出和随机需求下供应商-制造商采取不同的风险共担合同对农资投入、供应商、制造商以及整个供应链的利润的影响。文中的风险共担合同包括风险无共担合同、需求风险共担合同、产出风险共担合同、产出-需求风险共担合同,结合算例,结论得出:需求风险分担可以使供应链利润增加;产出风险分担可以增加供应商的利润收益,而赋予制造商控制供应商农资投入积极性的权利;产出-需求共担合同既能增加供应链及各成员的利润收益,同时还使得双方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促使供应链良好发展。最后,结合非线性补贴的风险分担形式对上述合同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不同的补贴形式只在量上对决策存在影响,而本质上的结论并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3.
陈敬贤  梁樑 《管理科学》2018,21(9):38-49
产品质量是业务外包中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决定企业采购战略选择的重要变量。研究了生产两种替代性产品的制造商的采购战略选择问题,并讨论了不同采购战略对于供应商产品质量决策的影响。考虑制造商可以选择单源策略或者双源策略,并讨论了在四种情形下供应商和制造商的战略互动: 单源策略下,制造商可以选择分享供应商的质量投资或不分享供应商的质量投资; 双源策略下,两个供应商可以选择合作质量决策或者竞争质量决策。研究发现,一个合适的质量投资分享比例能使得与单个供应商合作战略成为制造商的占优选择; 如果制造商不愿意分享或者不愿意分享足够多的质量投资,当双源采购成本足够小时,开发两个竞争性供应商成为制造商的占优策略。对于双源采购策略,还讨论了制造商分享两个供应商质量投资的采购战略,并验证了当分享比例和双源采购成本足够小时,该战略成为制造商的唯一占优选择。另外,当制造商选择双源采购战略时,应避免供应商合作质量决策,因为供应商的质量合谋将会通过提供劣质产品而抽取更多的制造商利润。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产品的研制初期,主制造商受系统集成能力弱、缺少市场话语权、与供应商合作关系不稳固等因素的影响,在项目谈判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尤其在产品定价问题上常常受到供应商的牵制。针对这一问题,引入体现主制造商和供应商定价博弈中贫信息及有限理性的灰系数,构建了"主制造商-供应商"双方叫价拍卖灰博弈模型,揭示价格谈判过程中的博弈关系,并对模型的交易范围进行了讨论;针对主制造商弱势格局下的博弈问题进行了参数设定和系统仿真,分析了主制造商的最优灰报价和可获得的最大效用;最后,根据模型及其仿真结果分别从前期沟通策略、价格谈判策略和长期合作策略的角度提出了主制造商博弈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两级供应链上质量控制的动态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微分博弈的方法研究了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供应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上的质量控制的协调问题.首先讨论了制造商作为供应链上质量控制的领导者而供应商作为跟随者的Stackelberg博弈情形,得到了一般的非协同质量控制博弈情形下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最优行动选择;接着探讨了双方在协同质量控制博弈情形下的最优行动选择;通过对比两种情形下的博弈均衡结果,阐明了在两级供应链上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协同质量控制博弈结构严格优于一般的非协同质量控制博弈结构.  相似文献   

16.
面临汇率和供应风险的双渠道采购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渠道采购是制造商降低采购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考虑一个制造商向两个供应商进行联合采购的最优决策问题。其中本土(国内)供应商价格稳定,但供应不可靠;母国(国外)供应商供应可靠,但实际价格受汇率波动影响。本文研究了制造商在风险厌恶情形下的最优联合采购决策,并与风险中性情形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风险中性制造商只会向一个供应商采购;而风险厌恶制造商的采购决策会受到供应可靠性、汇率的波动以及两者相关关系的影响。具体来说,当产品合格率和汇率相对独立时,风险厌恶的制造商倾向于单渠道采购;当合格率和汇率相关时则可能选择双渠道采购以分散风险。数值实验表明,双渠道采购可以有效降低制造商的损失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眼于下游制造商对上游供应商的关系行为,研究在供应商请求制造商帮助解决资金困难的情景下,制造商对供应商的金融关系行为对制造商的采购绩效及其运营绩效的影响。基于来自全国717个企业的供应链金融调查数据,本文选取新兴产业(以医药行业为代表)的数据样本,采用多元方差分析统计方法探讨了金融关系行为模式与制造商的动机、双方关系长度对绩效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技术和知识门槛高、采购成本大及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产业(以医药行业为代表)中,金融关系行为模式与制造商的动机(长期合作倾向、依赖供应商)共同对制造商的采购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在存在长期合作倾向或依赖关系的情况下,制造商会引入外部资源,采用混合融资模式帮助供应商解决资金困难,此时制造商的采购绩效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8.
激励在复杂产品供应链中对主供协同合作关系及质量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基于主制造商在复杂产品生产研发前按照客户要求形成的质量意识的激励策略是否可以实现复杂产品质量控制问题。考虑具有质量意识的主制造商和其系统供应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建立以主制造商为领导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别讨论无激励和存在激励时的主供生产最优决策。基于激励方式的不同,将激励策略分为根据供应商产品质量水平激励以及根据主制造商质量意识水平激励两种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是供应商加强协同合作、改进产品质量的内在动力,主制造商根据质量意识激励供应商可以进一步促使双方协同合作,提高产品质量,使双方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实现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此外用灵敏度分析发现提高主制造商质量意识水平可以增加双方协同合作努力程度,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并实现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的采购运作中,双源采购和后备生产是两种最常见的风险应对策略。本文在考虑信息更新的情况下,探讨了一个两阶段动态采购决策模型:第一阶段,制造商向存在供应风险的一个或两个主供应商订货;第二阶段,制造商根据主供应商风险信息的更新,决定是否向供应可靠但价格较高的后备供应商订货。本文得到了两阶段的最优采购策略,分析发现,当固定采购成本较低时:若潜在市场需求较小,双源采购将排斥后备生产;若潜在市场需求较大,双源采购和后备生产共存;若潜在市场需求适中,后备生产可能排斥双源采购,两者也可能共存。特别地,在潜在市场需求适中时,可靠性改进概率的增大或后备供应商生产成本的降低,将使后备生产趋于排斥双源采购;反之,可靠性改进概率的减小、固定采购成本的降低或后备生产成本的增加,将使两者趋于共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研究制造商是否应该建立直销渠道(S策略)、直租渠道(L策略)或者二者混合渠道(H策略)从而与零售商展开直接竞争,构建基于制造商渠道入侵策略选择的两周期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不同入侵策略的可行域、占优性条件和最优性条件。研究表明,在可行区域内制造商采取任一入侵策略均优于不入侵策略。若产品耐用系数较低,当入侵渠道单位成本(c)较高或较低时制造商均应选择S策略,当c中等时应选择L策略,只有当c极低时才应选择H策略,以上情形均有可能实现供应链整体优化;若产品耐用系数较高,当c较高时制造商应不入侵,当c中等时应选择S策略,当c较低时应选择H策略,后一情形有可能实现供应链整体优化。当c较高时制造商采用S或L策略可以实现与零售商双赢,而制造商采用H策略总是会损害零售商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