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观点对于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十分重要。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战略安排,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各方面内容的意义、思路和方针,重点分析了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科技教育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文章指出,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岀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要坚持自信自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文分析对读者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过5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过沉重的教训。科学地总结并吸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使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率领下更好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就。过去50余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使我们党和国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4.
5.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就不可能有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我国从"一五"计划时期算起,已经为实现工业化奋斗了半个世纪,虽然基本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部分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总体上看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在旧体制、文化、国际环境等众多内外因素作用下,中国所走的,乃至所能走的是一条不得不被延误的现代化道路,而且这注定也是一条扬弃传统化和西方文化的、中国所特有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4-2022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从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角度探讨了数字鸿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结论:数字鸿沟是阻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显著因素;数字鸿沟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使用鸿沟,但有向结果鸿沟转移的趋势;数字鸿沟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呈边际递增趋势;数字鸿沟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具有北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西部地区大于东中部地区的特征;数字鸿沟通过降低市场主体活力、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减缓产业结构升级速度,阻滞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重塑基层社区治理逻辑思维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思路在领域建设、价值遵循、发展目的方面具有高度耦合性。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当前我国基层社区治理的目的要求和执行结果相悖,具体体现为精细化治理要求与基层减负放权的实践逻辑相悖、民主协商制度与治理共同体聚合力不足相悖、智能高效治理要求与数字鸿沟难以跨越相悖。基于此,应通过党建引领以提升社区治理管控效能、主体联动以强化社区治理服务效能、科技赋能以激发社区治理创新效能、文化渗透以释放社区治理的绿色效能等,将“四维蓄力—四重效能”作为重塑基层社区治理格局的路径选择,将构建有序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作为开创中国现代化建设新布局的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国的发展道路,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艰辛探索的道路;中国的成就,是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组织管理将不再只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需要营造更尊重人、更重视人,更能充分满足人之意愿憧憬的良好情境氛围,将组织持续发展建立于人之价值的充分实现基础上,提升人之幸福感,增进社会福祉,助力社会发展和人的持续有效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是“意义管理”所遵循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管理者而言,引领主导的重点就需要从最初的追求物质不断提升至精神满足,帮助群体成员找到工作的意义、社会的责任直至人生的意义,继而强化个体责任认知并坚定信心追求,最终增进社会福祉。“意义管理”应瞄准人之价值与意愿的目标转型,建立于积极精神认知基础上的责任感激发,植根于个体情绪感受的信念愿景打造,落脚于社会福祉增进的发展价值体现。其框架构建则主要集中于信念愿景、人性尊严、创新创造、个人福祉和社会福祉五个方面。领导者在提升组织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高质量的自我实现,全力追求有意义的创新设计,全面推进人民权益与民生福祉的最大化实现。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发展模式,本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内容新型了概述,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强调: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扎实地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立足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是现代中国社会最具创造力的政治力量.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决中国的现代化课题,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西方话语垄断下中国的失语现象依然存在,全球性议题中中国的弱势地位依然未能得到根本改变,学术论坛的中国特色国际话语发声不足,国际话语传播渠道劣势短期无法改变。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要增强“四个自信”,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做好中国国际话语权顶层设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中国国际话语权道义担当;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国际话语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极具历史自觉和战略前瞻性的主动选择。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先后经历了萌发、探索、建构3个阶段,完成了“中国式”选择从历史自觉、实践自觉到话语自觉的转型;并在新时代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表现为水平上从低位追赶到高位引领的提升、路径上从“先破后立”的老路到“破立结合”的新路的转变、方法上从局部管理到系统治理的优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成就得益于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相结合、人民首创和人的现代化本质目标相促进、战略目标和底线思维相统一、独立自主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相融合。未来在实践维度上,应着重把握好长期与短期的张力,推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有机融合,提升引导和利用资本的能力;在理论维度上,应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概念、指标度量和话语体系构建,持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需求,适时调整发展模式,推动人与自然关系走向更加和谐的新阶段。进入新时代以来,生态文明战略地位实现历史性提升,制度和法治体系日趋完善,生态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大幅提升,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但仍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主要表现在自然基础性地位与认识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绿色发展要求与粗放发展方式之间的矛盾,生态系统性与治理碎片化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公共性与主体参与不足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要求,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良性互动,牢牢抓住结构绿色优化这个牛鼻子,构建激励共容、多元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发展史看,一国要实现现代化,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城市化。现代化既是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9.
30年来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最有利的外部条件。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认真总结中国外交30年来的新理念,回顾中国对外战略的演变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以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时期我国国际战略和外交路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