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节聚焦理论对领导者—追随者角色认知不对称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将该理论引入到认知不对称形成与影响机制中,构建领导者—追随者角色认知不对称模型。领导授权、领导支持的领导者因素作用于领导认同,工作胜任力、自我价值感的员工因素作用于员工自我认同,并共同作用形成角色认知不对称。在角色认知不对称情况下,促进聚焦型员工和防御聚焦型员工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领导者应倡导积极行为模式,并促进消极行为模式向积极行为模式的转变,从而避免反生产行为,促进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2.
袁学伦 《经理人》2014,(5):66-70
云堡教授提出的价值领导力强调,领导者只要从心底真正愿意聚焦在人的身上,就能激发人们的潜力,让人们达到真正的高效。要想将个人的价值观转变成企业的价值观,成功渗透进每个员工的内心,领导者必须身为表率,在生活与工作中亲身践行价值观,员工自然会信任并追随。  相似文献   

3.
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基于老字号企业情境开发了老字号员工工匠精神测量量表,并通过构建“老字号员工工匠精神—自我价值感—工作投入”概念模型验证了该量表的外部效度。研究结果表明:老字号员工工匠精神是老字号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价值和理想的职业价值观;老字号员工工匠精神的测量量表包括笃志敬业、精益求精和不屈不挠3个主题维度和9个题项,且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老字号员工工匠精神及其3个维度均正向影响员工自我价值感和工作投入,自我价值感在老字号员工工匠精神及其3个维度与工作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睡眠剥夺是指睡眠不足引发组织成员衰弱状态的现象。睡眠剥夺对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和员工的追随行为都会造成影响,并且双方之间还存在着恶性交互影响,造成组织绩效低下、人际关系恶化。根据自我损耗理论分析,睡眠剥夺是通过认知损耗和情绪损耗,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组织成员的任务导向、关系导向工作任务产生影响的,但这种影响是存在边界条件的,个人特质与组织情境都能够对睡眠剥夺的损耗效应产生调节作用。基于此,为降低组织成员管理成本,提升组织任务与关系绩效,需要加强睡眠剥夺管理。领导者要重视睡眠的价值,积极实施睡眠剥夺缓解策略,加强睡眠剥夺干预,为组织成员营造一种轻松、健康的工作氛围和睡眠文化,合理提升组织成员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5.
正如何激发下属的追随力,无疑是领导者要思考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力即是领导者激发下属追随力的能力。领导者的领导力和下属的追随力是互为印证的。一、追随者与肯定者、附庸者人们的行动都是在一定的意识支配下产生的。下属对领导的追随,既包含下属对领导者在主观方面的积极认同,又包含下属支持领导的一系列实际行动。可见,追随者不同于简单的肯定者,因为肯定者只是单纯的立场上的认同,而不一定伴有实际的支持行为。追随者亦不同于纯粹的附庸者,因为附庸者常常在态度方面缺乏积极主动性,有时是由于情势或利益所迫不得不做出臣服姿态,在实际中也很难产生具体有力的支持行为。  相似文献   

6.
从员工角度来看,其对于自我和领导者间的关系感受事实上存在相当的矛盾性,容易同时存在消极与积极两种状态。“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矛盾体验会直接降低员工幸福感,增加其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抑制个体主动表达激情,影响员工自主的组织定位,影响其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感与坚守力,产生离心风险。“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矛盾体验将加剧员工情绪敏感性,弱化员工承压力,加剧员工知识隐匿,放大权力距离感。密切上下级关系,消解矛盾体验感,要做到权力距离的科学收缩、利益分配的主动裁剪、能力施展的相对自由、观念主张的开放包容。  相似文献   

7.
"懒蚂蚁"员工是指那些平时成绩并不显著,但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起到引领与突破作用的员工。"懒蚂蚁"员工可以分为技术型、创新型、知识型三种类型,他们具有善于思考、怠于杂务、责任感强的特质。领导者要充分重视"懒蚂蚁"员工的价值,实施人本管理,提升"懒蚂蚁"员工与"勤蚂蚁"员工的协同效应,为"懒蚂蚁"员工发挥作用创造空间、提供机会。领导者自身也要积极运用"懒蚂蚁"效应,抓住管理重点与关键,善于授权,促进合作,积极探索,以"懒管理"促进领导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依恋理论认为,组织中的员工会对领导者产生依恋感,如果领导者能够积极回馈员工则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否则,就会激发员工的负面情感与行为。避风港式领导正是在组织依恋情境下为员工营造安全心理氛围并鼓励员工挑战的领导风格,安全与挑战是这个领导类型的两个核心维度。避风港式领导能够通过增强心理安全感、提升自我效能感、弱化负性人格特质对员工创新行为起到促进作用。鉴于此,领导者应重视组织依恋,主动转向避风港式领导风格,同时强化对员工创新的激励与引导,以差异化管理实现关爱与挑战的平衡,促进员工发展,提升组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
压力传导机制可促使员工正确高效地完成任务,激发员工工作的挑战性和兴奋感,提升员工实现责任目标的能力,增强员工面对工作挑战的自信,塑造员工积极担责的工作态度;但同时也会使员工急功近利和贪功冒进,产生懈怠工作的消极情绪,扰乱员工高质高效的工作部署,使员工失去自我挑战的勇气,不敢担责和推卸责任。因此,领导者要学会辨别员工的抗压能力,采取差别化领导管理模式,设计压力分流的工作程序,做到信任员工和善用授权,推广情绪和意识管理培训。  相似文献   

10.
熊斌  李策 《领导科学》2020,(8):108-111
将组织政治知觉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其在组织支持感与员工主动性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可知:高组织政治知觉的员工会弱化组织支持感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进而降低对周边绩效的贡献;低组织政治知觉的员工会强化组织支持感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进而增强对周边绩效的贡献。因此,企业应重视员工的"软"绩效;充分发挥员工个体的工作主动性,激发其为组织创造价值的内在力量;充分重视员工的组织政治知觉,防止内部组织政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刘培强 《领导科学》2022,(12):32-35
领导者以低预期的正向、善意表达而对员工创新形成促动,实质就是希望借由员工目前所表现出的不良社会印象形成一种警示与提醒,引导个人将关注重点转移至行动过程而自我优化,实施印象重构。领导者对员工低预期印象的正向表达包括差距悬殊的低预期表达、“表现出色”的施压性表达、任务绩效的强化表达、组织公民行为意识的着重表达。领导者借力印象管理促动低预期员工改变的一般路径包括:公共场合中以更强的印象管理动机加速员工行为突破,高公共自我意识下以更鲜明的印象对比激发员工改变欲望,人格特质下以主动性人格的印象敏感性加速员工变革创新,能力提升下以印象重塑效果加速员工工作行为优化。具体而言,可在公共场合下以“强信任”刺激员工产生自我印象管理的欲望,在任务分配中以“强合作”作用于员工公共自我意识强化,在压力训练和专业培训中以“强心理”提升员工的自我管控力。  相似文献   

12.
女性领导者常常面临双重约束:具有强烈社群性特质的女性领导者往往会被批评个体特征不足,而具有强烈个体特征的女性领导又可能会被人批评缺乏社群性特质。面对双重要求,女性领导者可通过角色价值的接纳认同、社会资源网络的支持建构、领导模式的权变选择,实现女性社群性特质、领导个体特征和外部情境的匹配与嵌入。  相似文献   

13.
朱琳 《经理人》2023,(3):64-66
<正>新生代员工已是组织当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对于自我的约束感相对于组织当中老员工来说较弱,同时对于组织存在质疑,对组织的信任感不足。而对于组织而言,员工的人际信任对于员工的绩效有着关键的影响,而员工的个人绩效又是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新生代”员工主要是指生于改革开放时期,成长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发展阶段的“85后”“90后”等。新生代员工受到了社会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工作当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更关注个人的成长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对于工作的稳定性相对较弱,组织必须接受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并提供更个性化的发展模式,才能获得更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谢学 《领导科学》2021,(5):57-59
单位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员工,有能人、君子,也有小人、庸人和仇人。相对来说,后者的管理难度是更大的,为此领导者要坚持“用人如器”的领导理念,充分开发和运用“没用的人”的价值。对于小人,可以使其充当领导者的耳目、口舌、替身;对于庸人,可以给其安排恰当岗位,发挥其示范和缓冲作用;对于仇人,可以通过任用展现领导者的高尚道德,同时通过矛盾化解增强其追随力。总之,领导者要将不同的员工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做到专才专用,实现人力资源开发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苗彬  涂孟 《管理评论》2021,33(12):252-261
如何推动员工工作主动性行为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科学管理问题.相互投资型雇佣关系作为和谐有效的雇佣关系模式能够得到员工积极回应.本研究通过432份调查问卷,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相互投资型雇佣关系对工作主动性行为的作用机制,并探究心理安全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和组织信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相互投资型雇佣关系对工作主动性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心理安全在相互投资型雇佣关系和工作主动性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信任对心理安全与工作主动性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丰富了雇佣模式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研究,拓宽了激发员工工作主动性以实现"人尽其才"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工作激情能够通过角色认同、自我效能、创新意愿等自我认知对员工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领导者应积极完善工作激情影响员工创新的认知路径,营造激情组织文化,提升员工工作激情水平,构建完善的员工自我认知引导机制,发挥工作激情与自我认知对员工创新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本质上来说,内隐追随是在个体、环境、文化三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绩效期望,可分为积极内隐追随和消极内隐追随两种类型。在中国组织情境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内隐追随的维度进行测量,得出内隐追随包括好公民、能力强、好态度三个维度。内隐追随对领导者和员工的态度、行为都具有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受到领导经验、员工匹配度、内隐领导、内隐追随的多重作用。因此,领导者应强化员工激励,促进员工建言,加强心理授权,提升员工的内隐追随,并且发挥内隐追随的积极作用,促进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追随力是影响人力价值发挥及组织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在经历三年疫情后,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并快速发展,诸多不确定因素对传统的组织管理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领导者信息共享行为对追随力的影响在数字化组织环境中越来越值得关注。研究内容基于动机需求理论与领导认同理论,构建了领导者信息共享行为影响追随力的要素模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研究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法与Bootstrap法对330份员工数据进行假设验证。实证研究发现,领导者信息共享行为对追随力具有正向影响作用;领导者信息共享行为正向影响领导认同;领导认同在领导者信息共享行为与追随力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支持性组织氛围感知对领导者信息共享行为与领导认同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支持性组织氛围感知正向调节领导认同的中介作用。研究内容为管理者通过领导者信息共享行为来满足员工信息共享需求、增强员工的追随力,以及提升组织效能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精英员工能力与业绩突出,为单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种成就在个体特质、个人修养、认知局限、知识沉淀等因素的影响下,有可能诱发精英员工的傲慢心态。这会给领导者造成权力与地位威胁,使领导者将精英员工视为"圈外人"甚至是敌人,引发领导者的辱虐管理、排斥、打压等消极反应,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精英员工的反抗,造成单位内人际关系恶性循环,对单位发展造成恶劣影响。鉴于此,领导者与精英员工需要对自身行为与心态进行调适:领导者应实施包容策略,培育与完善包容型领导风格,充分信任精英员工,对精英员工宽容与约束并存;精英员工应实施忠诚策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加强与领导者的情感沟通,加强忠诚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领导处于自我损耗状态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资源丧失的风险感知会增加领导的授权行为,使员工面临更多的工作压力,进而引发员工自我损耗。在这个过程中,授权行为充当着领导自我损耗与员工自我损耗之间的中介,并且受到领导信任的调节,领导对员工的信任水平越高,授权行为越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员工自我消耗水平越低;反之,则产生相反的结果。基于此,领导应积极强化自我和员工的素质与能力,并提升授权与信任行为的精准性,避免陷入自我损耗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