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近年来也发表了一些总结性的文章 ,这是完全必要的。然而 ,2 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这一学科的发展 ,更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在 2 1世纪之初 ,提出这些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 ,或者提出一些对学科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前沿问题供研究者们思考 ,比具体解决一个两个实际问题更有意义。有鉴于此 ,本刊发表一组笔谈 ,以期促进 2 1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刊竭诚欢迎海内外学者参与这些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近年来也发表了一些总结性的文章 ,这是完全必要的。然而 ,2 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这一学科的发展 ,更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在 2 1世纪之初 ,提出这些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 ,或者提出一些对学科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前沿问题供研究者们思考 ,比具体解决一个两个实际问题更有意义。有鉴于此 ,本刊发表一组笔谈 ,以期促进 2 1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刊竭诚欢迎海内外学者参与这些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关于原史文化及文本研究的一些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近年来也发表了一些总结性的文章 ,这是完全必要的。然而 ,2 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这一学科的发展 ,更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在 2 1世纪之初 ,提出这些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 ,或者提出一些对学科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前沿问题供研究者们思考 ,比具体解决一个两个实际问题更有意义。有鉴于此 ,本刊发表一组笔谈 ,以期促进 2 1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刊竭诚欢迎海内外学者参与这些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近年来也发表了一些总结性的文章 ,这是完全必要的。然而 ,2 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这一学科的发展 ,更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在 2 1世纪之初 ,提出这些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 ,或者提出一些对学科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前沿问题供研究者们思考 ,比具体解决一个两个实际问题更有意义。有鉴于此 ,本刊发表一组笔谈 ,以期促进 2 1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刊竭诚欢迎海内外学者参与这些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 语 :2 1世纪的钟声敲响之后 ,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如何发展 ,已成为世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来说 ,在新世纪的文化发展中处位如何 ?怎样通过自己的研究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 ?也引起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认真思考。下面四篇笔谈在这方面做出的探讨 ,足以引发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面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需要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任务和策略方面应做适当调整 ,应立足当代文化建设需要 ,寻找民族之魂 ,使其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学术新论坛》是我刊推出的一个不定期的栏目 ,主要发表各类学科中见解独到、观点新颖、标新立异、有理论深度的探讨争鸣性文章 ,文章 30 0 0字左右 ,欢迎校内外作者提供稿件和选题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按 语 :2 1世纪的钟声敲响之后 ,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如何发展 ,已成为世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来说 ,在新世纪的文化发展中处位如何 ?怎样通过自己的研究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 ?也引起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认真思考。下面四篇笔谈在这方面做出的探讨 ,足以引发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面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需要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任务和策略方面应做适当调整 ,应立足当代文化建设需要 ,寻找民族之魂 ,使其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学术新论坛》是我刊推出的一个不定期的栏目 ,主要发表各类学科中见解独到、观点新颖、标新立异、有理论深度的探讨争鸣性文章 ,文章 30 0 0字左右 ,欢迎校内外作者提供稿件和选题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按 语 :2 1世纪的钟声敲响之后 ,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如何发展 ,已成为世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来说 ,在新世纪的文化发展中处位如何 ?怎样通过自己的研究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 ?也引起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认真思考。下面四篇笔谈在这方面做出的探讨 ,足以引发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面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需要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任务和策略方面应做适当调整 ,应立足当代文化建设需要 ,寻找民族之魂 ,使其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学术新论坛》是我刊推出的一个不定期的栏目 ,主要发表各类学科中见解独到、观点新颖、标新立异、有理论深度的探讨争鸣性文章 ,文章 30 0 0字左右 ,欢迎校内外作者提供稿件和选题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按 语 :2 1世纪的钟声敲响之后 ,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如何发展 ,已成为世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来说 ,在新世纪的文化发展中处位如何 ?怎样通过自己的研究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 ?也引起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认真思考。下面四篇笔谈在这方面做出的探讨 ,足以引发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面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需要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任务和策略方面应做适当调整 ,应立足当代文化建设需要 ,寻找民族之魂 ,使其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学术新论坛》是我刊推出的一个不定期的栏目 ,主要发表各类学科中见解独到、观点新颖、标新立异、有理论深度的探讨争鸣性文章 ,文章 30 0 0字左右 ,欢迎校内外作者提供稿件和选题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百年学科沉思录——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回顾与前瞻奖一部研究和总结一个纪世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著作。本书是在1997年8月在哈尔滨——牡丹江召开的“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回顾与前瞻”研讨会论文的基础上,精选了35篇论文修改补充而成,更集了中国文学研究者研究之精华。撰稿人都是在中国古代文学特定的领域里作过系统研究、出版过专著、发表过专论的教授和学者,在世纪之交,对一个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历程直抒宏论,无疑是适逢其时,别有意蕴。在回顾与总结中,不仅显示出论者的真知灼见,也…  相似文献   

10.
在最近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与其他人文科学的学科一样,学术上的发展是巨大的。如果仅从学科内部来看,目前古代文学学科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处于繁荣的局面,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的。有些是具体的学术方法、学术观点的问题,有些则很有可能是关系到一代学术的格局和一代学人的自身素质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古代文学学科的学术传统、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的多方面探讨,正反映了学界对古代文学学科存在问题的积极应对。本栏目所提供的五篇文章,都是作者对自己长期研究领域内的学术问题的前沿性思考。其中赵敏俐先生的论文强调辞赋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指出文学史研究中对辞赋研究的严重不足,由此而探讨了如何突破现代学术语境中所建构的中国文学史叙述体系的缺陷。钱志熙先生的论文提出诗歌史的研究如何与作家、作品研究构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的问题,指出对于某些时段的诗歌史来讲,后人按照诗歌史主流所建构的诗史及其评价体系,与那个时代诗坛的评价体系常常是有较大的差异,如南朝至初唐的诗史、北宋的诗史,都存在这种情况。刘勇强先生的论文对近期人们关注的关于如何重建文学史坐标系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具体分析造成近期文学史研究坐标系改变的几种因素,强调多元、立体的文学史叙述线索。周裕锴先生的论文,提出诗歌的文本类型与阐述策略之间的互动关系,如“纪事之事”与“象喻之诗”,其阐述的方式就是不同的,由此形成中国古代诗歌阐释史上“知人论世”与“见仁见智”两大传统。吴承学先生与何诗海先生的论文,实际上是指出如何突破习惯的文学史料范围,充分利用更广泛的文献领域中的文学史料,如本文具体如何利用类书、字书研究早期的文学观念与文体理论。总的来说,这些文章,既不过于笼统、宏观,又不是微观的,可以说是一些“中观性”的具体问题。尤其对目前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的思考问题的状态,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古代文学学科的思考与实践,不无启发之处。本刊也希望能够继续关注古代文学研究者有关这方面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最近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与其他人文科学的学科一样,学术上的发展是巨大的。如果仅从学科内部来看,目前古代文学学科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处于繁荣的局面,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的。有些是具体的学术方法、学术观点的问题,有些则很有可能是关系到一代学术的格局和一代学人的自身素质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古代文学学科的学术传统、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的多方面探讨,正反映了学界对古代文学学科存在问题的积极应对。本栏目所提供的五篇文章,都是作者对自己长期研究领域内的学术问题的前沿性思考。其中赵敏俐先生的论文强调辞赋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指出文学史研究中对辞赋研究的严重不足,由此而探讨了如何突破现代学术语境中所建构的中国文学史叙述体系的缺陷。钱志熙先生的论文提出诗歌史的研究如何与作家、作品研究构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的问题,指出对于某些时段的诗歌史来讲,后人按照诗歌史主流所建构的诗史及其评价体系,与那个时代诗坛的评价体系常常是有较大的差异,如南朝至初唐的诗史、北宋的诗史,都存在这种情况。刘勇强先生的论文对近期人们关注的关于如何重建文学史坐标系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具体分析造成近期文学史研究坐标系改变的几种因素,强调多元、立体的文学史叙述线索。周裕锴先生的论文,提出诗歌的文本类型与阐述策略之间的互动关系,如“纪事之事”与“象喻之诗”,其阐述的方式就是不同的,由此形成中国古代诗歌阐释史上“知人论世”与“见仁见智”两大传统。吴承学先生与何诗海先生的论文,实际上是指出如何突破习惯的文学史料范围,充分利用更广泛的文献领域中的文学史料,如本文具体如何利用类书、字书研究早期的文学观念与文体理论。总的来说,这些文章,既不过于笼统、宏观,又不是微观的,可以说是一些“中观性”的具体问题。尤其对目前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的思考问题的状态,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古代文学学科的思考与实践,不无启发之处。本刊也希望能够继续关注古代文学研究者有关这方面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在最近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与其他人文科学的学科一样,学术上的发展是巨大的。如果仅从学科内部来看,目前古代文学学科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处于繁荣的局面,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的。有些是具体的学术方法、学术观点的问题,有些则很有可能是关系到一代学术的格局和一代学人的自身素质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古代文学学科的学术传统、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的多方面探讨,正反映了学界对古代文学学科存在问题的积极应对。本栏目所提供的五篇文章,都是作者对自己长期研究领域内的学术问题的前沿性思考。其中赵敏俐先生的论文强调辞赋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指出文学史研究中对辞赋研究的严重不足,由此而探讨了如何突破现代学术语境中所建构的中国文学史叙述体系的缺陷。钱志熙先生的论文提出诗歌史的研究如何与作家、作品研究构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的问题,指出对于某些时段的诗歌史来讲,后人按照诗歌史主流所建构的诗史及其评价体系,与那个时代诗坛的评价体系常常是有较大的差异,如南朝至初唐的诗史、北宋的诗史,都存在这种情况。刘勇强先生的论文对近期人们关注的关于如何重建文学史坐标系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具体分析造成近期文学史研究坐标系改变的几种因素,强调多元、立体的文学史叙述线索。周裕锴先生的论文,提出诗歌的文本类型与阐述策略之间的互动关系,如“纪事之事”与“象喻之诗”,其阐述的方式就是不同的,由此形成中国古代诗歌阐释史上“知人论世”与“见仁见智”两大传统。吴承学先生与何诗海先生的论文,实际上是指出如何突破习惯的文学史料范围,充分利用更广泛的文献领域中的文学史料,如本文具体如何利用类书、字书研究早期的文学观念与文体理论。总的来说,这些文章,既不过于笼统、宏观,又不是微观的,可以说是一些“中观性”的具体问题。尤其对目前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的思考问题的状态,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古代文学学科的思考与实践,不无启发之处。本刊也希望能够继续关注古代文学研究者有关这方面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发表的何满子先生论研究方法的文章,值得一读。古代文学研究的现状应该怎样估价,是形势喜人呢,还是充满危机?应该怎样认识古代文学研究的目和意义?怎样看待各种新方法(包括宏观研究、微观研究)?等等,这是一些已经跳到我们面前而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本刊新辟《大家谈》一栏,为一切关心古代文学研究的同志提供一块发表各种意见的园地。敬请踊跃赐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4.
文艺学作为一个学科 ,与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等学科相比 ,确有诸多不成熟之处。例如 ,关于它的研究对象问题、学术规范问题、与国际接轨问题等 ,甚至关于它的名称 ,总之 ,在其它学科不成问题的问题 ,近年来却成了文艺学所反思和担忧的问题。这一事实说明 ,我们很难说文艺学已经是一门很成熟的学科了。而为这样一个不甚成熟的新学科治史、立传 ,是需要勇气的。杜书瀛、钱竞主编的《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2 0 0 1年版 ,后文简称《学术史》)首先在这一方面表现了可贵的学术勇气 ,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西方史学界建立了不少新的历史学分支学科,如劳工史、妇女史、黑人史、政治史、宗教史、经济史、外交史、思想史、科学史等。但是在如何区别这些学科的定义和作用问题上看法却不尽一致,而且都是从各自的研究兴趣出发来阐述这些分支学科,有的甚至纯粹是为了教学才确立某一门学科。至于在研究领域、课题和研究方法上更是五花八门,不断提出一些新的观点。英国《今日历史》杂志最近组织了一些英美史学家就这十几门分支学科,以论坛形式发表了一组文章,每期集中讨论一个分支新学科。本刊选译其中一些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的世纪,中国的史学史研究将面临什么样的任务?会遇到哪些挑战?其发展的趋势如何?前景怎样?这些都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为此,本刊编辑部与院史学研究所以“走向21世纪的史学史研究”为题,特约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几位史学史专家与本校学者共同控讨这一问题。他们从不同角度,或作宏观展望,或专论某一问题,各抒已见,畅所欲言,颇多真知灼见。现将笔谈发表,以飨读者。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参与这种讨论,以便推动史学史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份蕴涵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但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着重探讨在以知识经济为时代特征的21世纪,高等学校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在发挥学科优势、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应对的关键问题,其中包括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创新教育素材的处理问题;如何对待原教科书的问题;如何对待本学科发展动态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进行较有系统的研究开始于“五四”以后。老一辈学者辛勤耕耘,搜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研究了很多重要的问题,初步探索了一些发展线索。这些成绩为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古代文学思想、建立科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打下了基础。解放以后,一些研究者运用马列主义观点来分析、评价古代文学批评遗产,努力沟通古今文艺理论的联系,使这一学术领域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一部新的文学批评史的诞生已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传统的基础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好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它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侧重于理顺文学史的发展线索,侧重于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的掌握,教学中仅仅满足于局部知识的传授,未能高屋建领地宏观对待文学遗产。近几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中国古代文学这一古老的学科日受冷落,这不能不引起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者的深思。而在反思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有识之士都认识到…  相似文献   

20.
为了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深化历史学科改革,促进史学的繁荣和发展,使之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本刊编辑部和历史系于1987年12月5日联合召开座谈会,邀请校内部分史学工作者,就如何深化历史教学、研究的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一致认为,历史学是一门古老而与现实紧密相联的学科,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在今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以往的历史教学和研究中,积弊很多,严重地影响着历史学科为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因此,历史学科必须改革,不改革就没有生命力,就不能发展。与会者对今后历史学科如何改革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想法和意见。现将这些同志的发言整理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