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星堆文化中的器物造型各异,祭祀崇拜活动丰富复杂,但都贯穿着祖先崇拜这一主脉。祖先崇拜是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的一个“母题”.其自然崇拜的艺术造型中隐含着祖先崇拜的信息,图腾崇拜的艺术造型中传达着祖先崇拜的先声,人像群的造型更是直接以人的容貌来象征祖先的形象。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的过程,是古蜀人不断强化人的尺度的过程。由此其造型艺术的审美风貌也呈现为“张扬之美”。  相似文献   

2.
祖先崇拜与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的张扬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星堆文化中的器物造型各异,祭祀崇拜活动丰富复杂,但都贯穿着祖先崇拜这一主脉.祖先崇拜是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的一个"母题",其自然崇拜的艺术造型中隐含着祖先崇拜的信息,图腾崇拜的艺术造型中传达着祖先崇拜的先声,人像群的造型更是直接以人的容貌来象征祖先的形象.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的过程,是古蜀人不断强化人的尺度的过程.由此其造型艺术的审美风貌也呈现为"张扬之美".  相似文献   

3.
桃文化是中国树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无论是它的花、果,还是枝干,都包含着或单一、或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桃树身上,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植物崇拜的渊源与历史及其与之相关的民间俗信形成的原因,而且还能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白倮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文山州麻栗坡、广南、富宁等县,尤其以居住在麻栗坡县新寨、城寨者最有特点.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白倮的研究一直是空白.中国社会科学院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副主任刘芝凤,于1999年、2000年两度深入麻栗坡县新寨乡的新寨、城寨白倮村落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写成<寻访原始部落>一书,由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调研白倮的专著,首次破解了白倮千古之谜,具有下述特点:  相似文献   

5.
虽然世界各地很多民族都有灵魂观念,由于其对灵魂生命现象的理解、灵魂最终归宿的解释不同,因而祭祀仪式也各不相同.本文主要根据作者在越南彝区的田野调查,研究越南倮倮人的灵魂观念与祭祀仪式.倮倮人相信灵魂无处不在,相信人死后灵魂回归祖先地,他们祭祀树神、屋神,祖先神等等,他们用牛角、竹签、鸡蛋占卜灵魂,用香、衣物、布桥呼招灵魂,用鸡、猪、牛献祭灵魂,用铜鼓声伴随灵魂,用指路经为亡者的灵魂指明通往"马飘"的祖灵之路等等.通过倮倮人灵魂观念与祭祀仪式研究,可见倮倮人对灵魂的理解、对自然世界和生命现象的认识.其在反映倮倮人世界观的同时,也体现了倮倮人对生命、对世界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6.
自然崇拜是世界各民族历史上普遍存在着的信仰形式之一,太阳崇拜在自然崇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民族语言是研究民族文化特别是原始社会时期信仰文化的活化石。从满语词语语义分析入手,可以发掘其所蕴含的满族太阳崇拜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匈奴人的天崇拜文化对后继者所产生的影响至今都有据可证。古代匈奴人天崇拜的具体表现有:"金人"祭天、日月星辰崇拜、龙祠与蹛林、祖先鬼神崇拜。匈奴人的天崇拜文化产生于他们的自然崇拜及其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毛古斯舞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古斯作为土家族一种古老的文化艺术事象,起源于人类原始的采集、狩猎和农耕文化.从毛古斯表演的场次及蕴涵的文化来看,毛古斯的演化历程可以说就是土家族历史发展与文明进程的缩图,清楚地记录着人类从猿到人转变的进化历程及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反映出土家族的祖神崇拜经历了从女祖崇拜到男祖崇拜,从远祖崇拜到近祖崇拜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9.
周部族土地崇拜的观念和祭祀仪式是丰富和复杂的。姜女原履大人迹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原始周人对土地神的崇拜。原始周人的土地崇拜是与稷谷崇拜联系在一起的。古公父时,周人在渭水平原“乃立冢土”,建立起文明时代“社”崇拜的初级形式。西周时期,为了适应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分封制的需要,周人建立了完善的社祠体制,并形成了具有血缘和等级色彩的土地崇拜形式。周人社祠体制中体现出的血缘色彩,源自周人以人类的母子关系来认识土地和稷谷之间关系的神话观念,因此,周人的土地崇拜观念,既包含着对土地神的崇拜,也包含着对部族始祖神的崇拜,还包含着对稷谷之神的敬意。这种多重意识的整合,构成了带有周部族文化特色的社祠体制  相似文献   

10.
俚濮是彝族的一个支系,生活在金沙江流域两岸的中低山区.俚濮彝族保持着众多的原始宗教信仰,其中对山神的崇拜是其自然崇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年的正月初二,是俚濮人祭拜山神的日子,其祭拜活动具有广泛性、群众性、自发性.作者通过对攀枝花啊喇么彝族支系俚濮人的山神崇拜调查,分析了俚濮彝族山神崇拜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炎帝崇拜作为祖先崇拜有现实性的特点,并与英雄崇拜、图腾崇拜结合在一起。炎帝崇拜的功能是凝聚人心,传承文化,激励人。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传统文化中有丰厚的崇龙文化积层,主要集中表现在其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学里。布依族所崇拜的龙其原型为蛇和鳄。布依族源于古越人,而越人始君“乃禹之苗裔”,越人和夏人都崇拜龙,并都以蛇和鳄为龙。据此,布依族的龙崇拜应源于夏越民族的龙崇拜。这是布依族深层文化与古代更越文化存在渊源关系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13.
闽西畲族的女性崇拜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主,结合历史文献记载,探讨上杭县官庄乡蓝姓畲族的女性崇拜习俗及其历史文化意义。文章认为,上杭县官庄乡蓝姓畲族作为闽西客家地区的土著居民,可以追述的祖先应该居住于长汀县水口。蓝姓畲族的女性崇拜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口头传说中。从保留至今的有关“婆太”的传说故事里,可以看出早期畲族社会存在着原始的“天葬”风水观念,以及女性社会地位较高从而受人崇拜的历史事实。而畲族女性崇拜的习俗和观念对后来客家文化的形成也产生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有崇拜树木、崇拜牲畜、崇拜土壤、崇拜水的习俗,其习俗中处处贯穿着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传承维吾尔族文化习俗,有利于增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新疆生态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汉画像艺术中牛首人身神怪形象体现了汉代人对母的崇拜.汉代人认为牛是阴性、母性的动物.在汉画像中出现的牛头人身神怪的神性之一就是沟通阴阳,而另一个便是从母崇拜中延伸出的土地崇拜,预示着生命的循环,反映了古人希望土地多产、家业兴盛等愿望.  相似文献   

16.
傈僳族的图腾与姓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傈僳族是一个有着独特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其图腾维系着族内各氏族的生存与发展,其图腾物常常就是姓氏本身或代称,如荞氏、谷氏、麻氏、蜂氏、虎氏、犁氏等.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一个氏族改姓了,但其图腾崇拜物仍未改变.  相似文献   

17.
崇拜老虎的传统源自古代游猎族群的精神文化中。华南拜虎传统的分布范围从武陵到罗霄,或许亦到达武夷山脉;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对野猪和虎的崇拜曾互相结合,后来虎作为崇拜对象普遍取代了对野猪的崇拜。山岭拜虎族群影响了所谓“后石家河”文化的形成,殷周时期在长江中游之江南地区以湖南、江西为主要分布范围,存在着一个拜虎的古国网络体系,其在商周甲骨金文中被称为“虎方”。  相似文献   

18.
神树崇拜是一种古老而奇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世界各地众多民族都有这一信仰民俗,它是自然崇拜(植物崇拜)的产物.神树崇拜有各种各样的原由,如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赐福消灾的神奇力量,天(神)、人联系的桥梁,始祖先辈的灵魂依附,以及宗教信仰的延续传承等.神树崇拜深刻地体现了神、人、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不论是尼罗河三角洲上的金字塔,还是美洲玛雅人的祭天坛,甚或是复活节岛上矗立的巨石,无不说明石头崇拜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对中国人来说,石崇拜并不陌生,从《西游记》里孙悟空被压在巨石下到《红楼梦》中女娲炼石补天遗留的顽石,足见石崇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深!对巨石文化或石崇拜文化现象的研究,几乎在所有关于自然宗教信仰的著作都有论述,所涉及的面已经十分广泛。本文仅想立足于中国石崇拜文化现象,作粗浅的研究,并由此去探索石崇拜文化发生、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20.
萨满文化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族萨满文化的多种崇拜中,星辰崇拜是形成较早的一种,是满族萨满文化自然崇拜的一部分。星祭在满族及其先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满族及其先民原始的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状态、古老的自然观以及独特的天文认知形式。星辰崇拜在萨满文化形成阶段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满族先民对自然认知程度的写照,反映出中国东北渔猎民族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