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健康人格     
健康人格是衡量现代人是否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准。在现代社会中 ,健康人格应包括独立自尊性与民主利他性两种基本成分 ;健康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既与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等个体的内在条件有关 ,也与家庭、学校、社会等个体所处的外在环境相联 ;健康人格的培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是个体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思维能力的高度发展和自我意识的高度分化是个体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内部条件;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潜意识模仿、萌芽、产生与发展及确立与稳定诸阶段;个体价值观发展、变化有三条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责任”这个概念有着双重含义 ,其一是指社会对个体的要求 ,即个体的外在责任 ;其二是个体对自我的要求 ,即内在责任。但从本质上讲 ,内在责任是根源于外在责任并由外在责任转化而来的。个体的道德观和内在责任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 :1外部世界对个体的道德要求。 2个体道德生活中的奖惩经验。 3个体的道德认知水平或能力。从静态的角度上看 ,个体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选择将大体上被这三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所决定。但从动态的角度看 ,由于这三种因素都是可变的 ,因此 ,个体的道德观、道德责任感和道德选择也可能发生变化。社会对个体提出道德责任的要求 ,并不是因为个体有着可以任意选择的自由意志 ,而是因为这种要求可以成为一种外在环境因素来影响个体的道德观念和道德选择。因此 ,责任实际上是一种与“自由意志”无关的东西。责任在个体的人格中形成后 ,将会影响个体的道德选择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道德选择必然会受“自由意志”的支配。  相似文献   

4.
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内化与外化运行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是内在心理要素和外在激励要素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统一。它需要经过两个飞跃:一是外在的社会意识内化为个体的道德意识,从而实现从社会意识到个体意识的飞跃;二是实现从个体意识到道德行为实践的飞跃。实现这两个飞跃的桥梁和纽带是道德品质形成发展内化和外化的运行机制,只有在该运行机制的作用下经过上述两个飞跃,才能够形成个体人道德行为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和倾向。  相似文献   

5.
讨论现当代社会的道德危机,必须深入整个现代社会的核心层次,探寻道德危机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厘清学理上相关的道德争论。解决现代社会道德危机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外在规范与个体德性之间建立起有机的内化机制。实践理性、理智能力、自主性等对德性的内在塑造起重要作用。当代社会的道德教育要考虑双重路向:一是道德形成发展的外在条件支持,二是道德形成的内在环节。  相似文献   

6.
个体慈善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与外在的社会条件、宗教文化传统、现行制度和环境氛围有关,还受制于个人的经济状况、道德层次和价值追求。研究个体慈善行为的基础,旨在为促进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和谐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道德修养是人们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道德实践活动,是内化与外化的辩证统一。道德修养的内化是指人们通过自我改造、自我锻炼,以提高道德意识,把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外在道德要求转化成个体自身的律令制约,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道德修养的外化是指道德个体把自己的道德品质化为道德能量释放出来,以影响社会和他人。道德修养的外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通过承担一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道德态度是个体对社会道德规则、道德观念和道德现象稳固的内在心理倾向,它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倾向构成。道德态度具备社会性、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四个基本特征,具备社会适应、自我防御、价值表现、认知导向四个基本功能,具有影响道德判断和选择、影响道德行为方式两个主要作用。道德态度与道德价值观有所区别,但联系更为密切。道德态度与道德行为通常具有一致性,但二者的背离也比较常见。道德态度的形成要经历顺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其形成的心理机制主要是强化与观察学习的交互作用,其影响的内部因素在于思维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分化以及社会经验,外部因素在于父母、教师、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和社会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9.
简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格作为个体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因个人特质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和行为风格,反映着个体的社会化性质和水平,决定着个体的人生轨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认清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一些人格缺陷,把握健全人格应具备的基本特征,通过加强认知实践,强化自我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逐步完善和健全当代大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关于道德价值及其实现的规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价值是道德生活领域中的事物或行为对于社会或个人的作用和意义。满足主体需要性是道德价值系统中的一种特殊规定。道德价值的特征表现在理想与现实、功利与超功利、实践与精神、相对与绝对、自律与他律的统一。道德价值实现要满足四个条件,即认可正确道德价值、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互动、转化形成内在道德素质与外在道德习惯、坚持个体道德价值取向与社会道德价值要求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南都学坛》2017,(1):91-95
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是其内在道德意识与外在道德践行的统一体,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道德规范以及各种各样的人对于社会道德规范之了解和践行状况,构成了当时社会中的宏观道德状况。社会的道德状况与个体人的道德素质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社会道德状况对于人们会产生形成哪些伦理道德观念,形成怎样的个体道德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每一个人在具有道德意义上的言语行为,又都会对社会道德状况起到或大或小的影响作用。个体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不同的个体人对于社会道德状况的影响,是正反皆有大小各异的。在一个具体社会中,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数是逐渐增多还是逐渐减少,决定着这个具体社会的整体道德状况。而社会道德状况、官方的道德宣传和倡导、尊长的道德教诲对于一个人的某些道德观念、道德素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实现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应当基于社会道德状况与个人道德素质的相互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促进社会道德状况的优化和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论个体的道德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个体的道德动力应作为一个伦理学概念提出 ,并从内在道德动力、外在道德动力以及内外道德动力的结合上加以研究。个体的内在道德动力由物质驱动力和精神驱动力构成 ,个体的外在道德动力由外在激励力和外在惩罚力构成。实现外在道德动力和内在道德动力量与质的整合 ,才能不断增强个体的道德动力 ,造就具有自律精神的道德个体。  相似文献   

13.
道德是否可教,一直被理论界所争论不休。孟子从先验性善出发演绎了自身的心性学说,对个体道德的先验基础做了说明,为道德可教提供了内在的心性根据;荀子则认为人之性恶,强调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体现了对外在道德规范的重视,为道德的具体实践方式提供了外在根据。借鉴孟荀人性论对于个体内心与外在规范的倡导,可以促进对当前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环境中人性沉沦、道德教育及道德建设问题展开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个体道德需要问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和社会生活所要求的,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个体道德的存在。道德需要是人所独有的,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之一,是道德之由外在的他律转化为其内在的自律的依据。个体道德需要是来源于一般需要又高于一般需要的高级需要,是个体成其为完整和谐之人的必然要求,是人获得幸福生活的手段和条件。道德教育应关注个体的道德需要,走出“规范式德育”的误区,提升受教育的需求层次,培养个体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5.
<正> 所谓道德,就是人们对于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等的总称。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受到主、客观两方面的制约。人的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统一的社会条件;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重要条件。道德的形成和产生是一个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极为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人格是以一定的生理特征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为中介,个体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自主建构的相对稳定的内部状态与外部行为的统一体,其生成与发展是一个以自我意识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渐进过程.青年期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期,其人格发展表现出自主性、过渡性、实践性等特点.青年期是个体生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遵循青年人格发展与教育规律,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教育的重要命题——健全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社会中存在着个体人格的分裂、紧张和不协调现象 ,因而健全人格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健全的人格包括体质、智力、情意及道德四个方面。它涵盖了人自身生长的所有本质要素。人的发展实际是构成人格内部诸要素即个体身心充分而和谐发展的整合过程。当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一个具有健康的体质、创造性的智慧、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力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相似文献   

18.
张晓东 《金陵瞭望》2007,(16):18-19
个体德性的养成与道德人格的塑造表现为同一的过程。道德人格是个体作为合格社会成员的道德规定性,是一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是人的道德主体性的凝结和体现。它是个体在道德修养实践中形成的.反映着个体道德修养实践所达到的实际程度和境界。而个体的道德修养实践具有社会性.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历史地发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个体道德的选择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本质上是一个自组织过程。社会系统对个体道德发展的控制,主要是对个体道德系统输入信息的制约。要对大学生的品德形成进行合目的性控制,使之朝着预设的方向发展,一要提升高校文化品位,改善校园信息环境;二要优化大众传媒营造的"象征性现实",构建一个有益于大学生道德健康发展的社会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及其行为方式内化为个人思想意识及行为的过程.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物,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主体和主因作用;也是促进个体自我教育、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