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立法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其中,不仅有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也有斑斓多姿的无形文化遗产。尽快制订并出台一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用法律的形式保护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艺术表现的范畴中,视觉艺术作为传统表现手段之一,从美学角度直观地体现出中国文化遗产中传统文化的内涵。从另一层面来讲,它亦存在着现代表现形式的特征,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技再现或重塑有形文化遗产(包括已消失的有形文化遗产),这种表现形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国城市建设运动中出现的忽视地方园林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本文从地方园林文化的传承问题入手,结合“汇芳园”的修建及特点,探求历史园林文化与城市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如何继承和发展地方历史园林文化遗产,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进现代设计文化之中,形成以特色地区为基础的风景园林设计、城市规划、城市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总结了“汇芳园”设计的成功经验,提出在园林建设中应注重对潮汕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实现地方历史园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遗产有有形与无形之别,但无形的可以转化为有形文化遗产。以旅游而言,历史文化名人是无形的文化遗产。各地的建立旅游点、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他们。近几年来,屡屡发生的历史文化名人争夺战,就是同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发相关的。这种争夺,较大的有:诸葛亮躬耕地之争,航海东渡的徐福原籍之争,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炎帝“户口”之争,西施故里之争,陶渊明笔下桃花源所在地之争,老子故里之争……此起彼伏,且有日趋频繁、激烈之势。这种争夺,早已超过了古已有之的“矜其乡贤,美其邦族”的心态,蕴藏其后的是…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将“文化遗产”定义为:“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而我们今日所谈“文化遗产”,关涉精神和物质两方面。这一概念内涵的变化,多少与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遗产”所作界定、并在世界范围速选著名的人类自然与文化历史遗产的影响有关。不过影响所及,其意义是广泛而又深远的,已远远超出了荐举几处中国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范围。依拙见,它引发出某些新的理念,在一些相关的领域产生一种推动力。这里我想结合文博工作提一些看法。简言之,对“文化遗产”的新的理解,有助于…  相似文献   

6.
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建设中沦为一片片废墟。由于忽略对城市历史及文脉的保护,造成“开发性破坏”,全国相当多的历史名城文化相继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城市要开发要建设.同时也要“原封不动的保存,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城市可持续发展不仅要经济繁荣,环境改善,更要文化的持久传承。针对贵阳市甲秀楼等古建筑群的保护与利用,说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兴衰。只有完整地保护好城市历史,城市才会有历史之根,文化之韵。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世界幸存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中,当代中国古村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古村落数量多,分布广,历史文化价值高,享有“传统文化的明珠”、“民间收藏的国宝”等美誉。然而,中国古村落保护的现状却令人堪忧。选择和确认一批具有代表价值的古村落,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形式予以及时抢救和重点保护,是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本文全面论述了建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构想,对历史文化名村的确认条件、保护内容、原则、方式、措施及开发方向等作了具体的分析,对古村落文化与景观的有效保护,必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提要]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和核心任务,即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就是文化价值的保护。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的综合体。2010年颁布的《中国名镇名村评价体系》和2012年颁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评价体系》是中国传统村落价值评价的准则,文章据此梳理中国传统村落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的探索历程和发展流变。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世界文化遗产正式名录和预备名录为例,运用层次分析等方法建立中国传统村落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揭示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在价值评估过程中,从重视有形文化遗产价值到重视无形文化遗产价值的转变,旨在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价值论角度出发,以全球化时代为背景,就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价值、历史真实性价值、社会价值”内涵和外延新的发展与变化方式进行探讨,从中寻找有利于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和方法发展的要素,同时提出要自觉警惕历史虚无思潮和商业资本相互结合之后对于历史文化精神和遗产的侵蚀、消解。  相似文献   

10.
“撒尔嗬”是源于巴人文化中的一种传统艺术,它是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形成的歌舞文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充分利用民族自治权,制定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例如“撒尔嗬”等民间传统艺术给予了法律上的充分保护,使保护工作从此走上法制化轨道。虽然通过大量努力,“撒尔嗬”已经从生死存亡线中挽救过来,并且大大提高了知名度,但在法律保护方面,仍然有许多可以提高之处。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始于19世纪的明治初年。日本作为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处于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在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具有诸多独到之处。日本的古代历史文化受中国影响很大,中日两国在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建筑形式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经验能为中国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的心性儒学以探讨“性与天道”问题为核心,以追求完满的道德价值和天人合一的形上境界为目的,其所面对的是宗教性层面对人的精神生命的终极托付。个人生命的安顿,生命途径的畅达,涉及到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民族生命的安顿,生命途径的畅达,则涉及到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问题。在新儒家这里,“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不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甚至也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历史文化的概念。历史与文化乃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他们是从历史的角度谈文化,又是从文化的层面谈历史,历史意识与文化意识交织在一起。历史文化的真正意义并不只是在于它代表了我们民族的过去,而在于它将从根本上决定我们民族的存在及其发展方向。显然新儒家认为,与其说近代以来的危机是来自历史传统的负面影响,不如说是来自历史传统的某种断裂和缺少理解把握历史传统的正确方式。所以,出路并不在于尽可能把我们与自身的历史断开,而必须走向历史的深处去寻找我们自身存在的根据和走向未来的契机。钱穆先生指出:“所贵于历史智识者,又不仅于鉴古而知今,乃将为未来精神尽其一部分孕育与向导之责也。”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从文化具有历史延续性的前提出发,肯定和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从理论建构和实践行为两个维度思考和践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革新创造,形成了辨析文化遗产精华与糟粕的人民性、时代性和科学性取舍标准,阐释了以古为今用为核心要义的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态度,明确了以创造新文化为最终目的的古为今用目的论,最终建构起了毛泽东文化遗产观,为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文化遗产保护态度、增益文化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4.
“孔雀东南飞传说”是我国汉朝遗留下来的一个有着近两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由于受时代环境和社会变迁等因素的影响,现今故事发生地的不同人群对于孔雀东南飞的记忆、认识和认同不尽一致.文章尝试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运用诸如历史心性、历史记忆、历史建构和社会认同等相关概念对孔雀东南飞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从人类学文化研究的视角谈论当下地方政府对于孔雀东南飞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缺陷,以及对此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应当遵从的途径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大学城”建设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杭州大学城位于江南风格鲜明、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余杭仓前镇,大学城的建设必将造就新的文化内涵,并推进区域社会的发展。现实的问题是如何以大学城建设为契机,通过与区域社会传统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培育一种新的创新文化,形成一个新型的现代社区。  相似文献   

16.
[摘要]文章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保生大帝信俗”为民族志研究对象,追溯这一民众日常生活方式从偷偷摸摸的“迷信”活动成长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程,以及其中的价值重估和意义重塑,呈现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一文化概念在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生成的过程,并探讨它在当下中国社会公共文化重构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中文化自觉论、教育传承论、法律制度论等观点入手,以京剧为案例分析其流传的时间、空间交互作用和表现形式,剖析了京剧“三元合一”的特征、四大流派以及相应代表人物.研究认为,需要辩证看待京剧申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作为一个文化标签,只有结合古老和现代并适当改革,才能真正从非遗中得到传承.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路径,在起点、过程和终极目标、价值关怀等方面完全不同.应该善于运用法律和吉尔兹“地方性”表述知识,辨析和传承真实有意义的文化遗产,切勿跟风赶潮地将“申遗”变成一个闹剧,那样将是“文化遗产”运动的悲哀.  相似文献   

18.
西山文化带的开发和利用是《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制定的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进行西山文化带的建设,可以使历史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绽放光彩并演绎新价值.西山文化带内容丰富,遗产级别各异,让各级遗产变成“活细胞”,全面保护和利用带内文化遗产,并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在社会上普及认知,是建设文化中心的现实意义之一.  相似文献   

19.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强调区域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从这种理念出发,对整合张家口地区的文化遗产,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了探讨。认为深入地区历史文化研究与广泛地历史文化知识传播,对充分展示乡土建筑的文化内涵、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河北乡土建筑保护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为分析视角,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三重维度分析中国和合文化的内涵,认为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内敛型国家,现在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共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实现崛起的终极目标。文章对“中国军事威胁论”进行驳斥,认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