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尼采、克尔凯戈尔之前 ,没有人对理性本身提出质疑。康德写作《纯粹理性批判》 ,宣布“理性渴求普遍必然的判断” ,这实际上是为理性高唱了赞歌 ,他没有问为什么我们必须首先寻求理性所给予的东西 ,理性自身的基础和目的是什么 ,是否可以有对理性本身的怀疑。哲学认为 ,信任理性是当然的 ,也是惟一有效的 ,任何可能的信任都应当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 ,只靠知识本身就能驱散愚昧和恐惧。但是 ,这同时也表明 ,认识归根结底是靠对它的信任来维持的。而人的认识是发展着的 ,这也表明它在一定时间内总是被限制着的 ,人必须超出人类经验积累至今所…  相似文献   

2.
尽管康德并没有写过一部《历史理性批判》,但是,历史哲学仍然是康德批判哲学思想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康德的历史哲学可以说是他的批判哲学体系化思想的产物,还因为如此.康德历史哲学的意义与其说在于他通过一系列有关历史哲学的文章所表明的一些观点,毋宁说在于他建构他的历史哲学思想的理论前提本身,即历史理性批判的部分.依照这种看法,本文对构成康德历史哲学思想的理论前提的内在性质和特点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自由”、“物自体”及其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在研读康德《判断力批判》过程中,对康德未多作解释但确是很重要的思想作了发挥,把康德论及的“自由”、“物自体”思想加以引伸,探讨了“自由”与“物自体”、“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作者认为,对“物自体”的“思”不同于经验的知识和科学,是最为理性的、纯粹理性的。康德以后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从理性的“自由”出发,努力克服康德的“物自体”,把“本质”与“现象”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 康德的二律背反所阐述的理性矛盾说在西方哲学史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正如黑格尔所说:“就康德理性矛盾说在破除知性形而上学的僵硬独断,指引到思维的辩证运动的方向而论,必须看成是哲学知识上一个很重要的推进。”(《小逻辑》第133页)可是,关于对理性矛盾说的研究,不少西方哲学教科书和论著只是停留在承认其产生必然性上面,就其论证也有待于探讨。关于康德的二律背反所反映的理性矛盾的运动和发展,至今涉足者甚少,这样就难于进一步评价康德的二律背反及其意义。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5.
休谟道德哲学初探赵林捷一、休谟道哲学的基本观点在休漠看来,传统道德哲学混淆了科学与道德的界限。按传统观点,道德善恶的区分是由理性而来,或者“德只是对于理性的符合”[1],或者说德与恶包含在经验特性中,而这特性能在某行为中观察到或推论出来。休漠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6.
康德在研究和总结近代哲学时指出,莱布尼茨的唯理论和休漠的经验论都是片面的,都不能正确解决认识问题。他在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深入考察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律背反学说。  相似文献   

7.
泛神论之争的哲学实质在于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雅可比论证一切以理性推论为基础的哲学必然导致与信仰相对的无神论、宿命论。门德尔松的形而上学试图表明信仰可以得到理性的证明,然而他的形而上学抵挡不住雅可比与康德的攻击。康德通过其实践理性信仰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理性与信仰的冲突,然而,这却引发了雅可比对康德理性信仰的进一步批判。似乎没有任何方案可以解决雅可比的二难处境:要么我们放弃理性以拯救信仰,要么我们放弃信仰以支持理性。  相似文献   

8.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对怀疑论问题的关注极为明显,其批判哲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回应怀疑论的挑战,但是由于康德并未明确区分出他所回应的怀疑论类型,使得他与怀疑论的关系解决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甚至将他的理论本身也视为是一种极端的怀疑论,因此厘清《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要回应的怀疑论类型则显得极为必要。本文认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要回应的是笛卡尔与休谟的怀疑论。  相似文献   

9.
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一直被认为是他对理性提出的挑战,是为他的不可知论作论 证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赋予理性矛盾特有的形式,破除了旧 形而上学的僵硬,粉碎了旧形而上学独断的迷梦,启发了黑格尔对矛盾普遍性的认识,达 到了消极的辩证法,应该说是对辩证法发展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西两位哲学家的学说进行了比照探讨,认为,王船山与康德的认识过程学说的共同点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理性认识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的观点。不同点是,王船山认为人的理性可以更深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康德认为人的感知无法认识独立存在的客观本质——物自体,陷入唯心的不可知论。  相似文献   

11.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对上帝存有的本体论证明进行了批判,他的主要论据是:“是(存在)”(Sein)和“存有”(Dasein)分别是逻辑的谓词和实在的谓词,而本体论证明错误地混淆了这两类谓词。康德的批判表明科学无法解决超验的上帝问题,知识的有效性应限制在可能经验的范围内,而这为道德与信仰保留了空间,开启了道德神学的可能性。道德神学基于道德的必然要求,在主观确信的意义上证明了上帝的实存。从思辨神学到道德神学的转换体现了康德哲学的根本旨趣:哲学的目标在于为人类的福利和尊严奠定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限制科学的适用范围,在知识和信仰之间保持适宜的张力。康德哲学对当代哲学探讨的启示是:我们有必要对一切自然主义或唯科学主义的主张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主流哲学都把人类理性的限度作为主要问题来研究,康德和胡塞尔都从认知的主观理性形式和被给予直观的经验性质料两方面限定了人类经验的范围和界限, 同时也站在先验哲学的立场指明了经验自然科学的可能界限,为经验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的基础,但并未为人类经验知识和科学的发展提供富有价值的指引。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美学史上 ,爱德蒙·伯克第一个区分了美与崇高。康德接受了伯克的这一区分 ,并且指出其理论的不足。他不满足于伯克纯粹的经验 (心理 )分析 ,指出了崇高范畴的超越性 ,从而建立起其独特的美学崇高理论。众所周知 ,康德美学的重要性不仅在其本身 ,更在于其为康德先验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座连接现象界与知思界的桥梁。具体说 ,崇高是一条自感性通向理性的道路。康德的“美是道德的象征”的著名论断即由此推演而来。由此 ,向我们指明了审美判断一个必然的指向 :道德的先天必然律令  相似文献   

14.
在《先验唯心论体系》中,谢林发现,自由本身无非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因而康德所揭示的“自由的因果律”蕴含着与自由相反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固然构成了康德道德律之“绝对命令性”的隐蔽根基,但也蕴含着普遍理性的道德律对个性的取缔和毁灭。谢林比阿多诺早一个半世纪便洞见出了启蒙伦理的“辩证法”。因此,谢林后期哲学转向了其早期就向往的理性的神话学上来。本文不认为谢林向神话学的倒退是对启蒙的背叛,而是对启蒙的内在悖论在更深层面的揭示。如果真正的自由对立于必然的话,那它就是任意的。因而在善恶问题上,自由永远都只是一种向善或向恶的可能性,而非是必然的。人的生存作为人的自由力量的体现,在于它必须面对恶而生存,以增强存在的力量。启蒙伦理的色彩于是被彻底改写。  相似文献   

15.
在理性陷于危机的当代,重读康德的著作是走出迷茫的一条"林中路"。康德的批判哲学通过对理性的限制,强调人的道德进步和精神成长的重要意义,克服了理性只重视知识的片面性与独断性。本文通过解读,审视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严厉批判又力图发动"哥白尼"革命式的认识来拯救形而上学的康德思想,探寻康德哲学启蒙精神,以求更好地理解现当代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16.
莱布尼茨的伦理思想在现代启蒙伦理的发展史上具有一种明显的过渡性质,他试图通过理性的形而上学重建伦理的最终基础,但是在思想中又留下许多经院哲学的痕迹;他与反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英国经验哲学不同,在伦理学上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幸福论伦理学的许多论题,但又不是从德性论而是从法则和义务的概念出发,甚至把所有伦理的东西归结到作为最高立法者的神圣意志上。他的伦理思想的大部分内容都被康德所继承,而他的旧形而上学却被康德所摧毁和改造,但无论如何,前康德哲学的最重要努力在他的思想中找到了核心。  相似文献   

17.
形而上学在康德哲学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康德是否承认有科学的形而上学?这些问题涉及到对整个康德哲学的评价。本文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一、康德的“形而上学”的基本涵义 对康德的“形而上学”的不同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其涵义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因此有必要弄清其基本涵义。康德的“形而上学”的基本涵义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天的”意义,即指形而上学是关于一切先天知识的原理、范围、界限的学问。这是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和“先验分析论”中论述的。康德说:“形而上学知识这一概念本身就说明它不能是经验的。形而上学知识的原理(不仅包括公理、也包括基本概念)因而一定  相似文献   

18.
<正> 康德对于有关实在的知识的说明和他对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形成了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历史上的转折点,“今天只有少数哲学观点不是以探讨康德观点的方式为特征的”。康德对现代哲学的影响如此之大,是因为在他的先验哲学中有合理的思想内核,这就是他对主体能动性问题的揭示。我们认为,研究康德的先验论,特别是分析他在主体能动性向题上的贡献和失误,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理解主体能动性问题的科学途径,对于发展科学认识论当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通常被认为是他阐述认识论的经典著作.但实际上,康德所关注的问题并非仅限于认识问题,而是以认识问题为出发点,以先验逻辑为支撑,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否定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从而为建立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扫清道路.当然,在这部著作中,康德只是从否定方面立论,他并未言及这种科学的形而上学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20.
信仰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关切。康德从理性出发,把信仰建立在理性本身对超验的渴望与追求之上,并认为只有在实践理性领域才能达到。康德认为借助于纯粹的实践理性,道德是自给自足的。但人是有限的理性存在,人的道德现实又是非纯粹的,道德的最终目的在自身的纯粹性中不能实现,故必须超越道德的纯粹性而进入到道德的非纯粹状态,并尽力寻求人的现实与人的理想之间的某种统一。康德把纯粹道德导向道德信仰,是保证道德意志的最终目的——至善的实现。康德的道德信仰理论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对我们的伦理道德建设都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