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要点。方法对41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积极的预防。结果患者均于术后(10~15)天出院,无并发症、无疼痛及其他不适。随访6月至1年,髋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预防性的护理可避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置换术,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重建一个稳定的关节.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常会并发多器官功能减退或病变,任何并发症都会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因此,为了使患者能达到手术预期效果,必须加强患者术前和术后的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3.
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天津港口医院接受置换术治疗的高龄(≥8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分别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13%)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置换手术方式各有优势,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但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采取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此次纳入研究的66例样本均选自我院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本次分组方式选为随机数字表法,参照组纳入的33例患者行常规康复干预,试验组纳入的33例患者行早期康复介入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关节活动度(ROM)、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0.00%,膝关节功能评分89.37±4.12分,关节活动度107.24±9.83分,与参照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早期康复介入应用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术后尽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用人造关节置换全部髋关节,做好术前访视、术前准备、麻醉配合、手术配合。结果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无一例感染,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能自行行走。结论由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所以要求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技术操作必须熟练,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为患者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尿潴留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易发生,增加患者痛苦,有时甚至会引发老年患者其他内脏器官功能障碍,影响术后康复。我科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干预性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2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和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每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后失血量以及并发症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03±12分钟,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43±24分钟,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后失血量以及并发症等方面,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在短期内无显著差异,但在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效果,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康复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疗优良率、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同期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需要同期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43%,且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8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关节是指用生物相容性与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用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破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消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髋关节疾患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FTS)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应激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FTS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拆线时间、住院费用、凝血功能、手术应激分数(SSS)、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拆线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也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术后APTT、PT比对照组缩短,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静脉血中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比对照组降低,手术应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FTS模式可减少应激反应,加快术后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措施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诊的8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的手术及护理情况。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则采用康复护理措施。护理前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VAS评分、Barthel指数及Harris评分状况,并对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率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Barthel指数及Harri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及Harri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及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假体松动、感染、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0,P=0.0253)。结论康复护理措施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心理状况的康复,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患者致残率高,恢复期长,影响患者的躯体活动及语言功能等,如果采取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则利于降低病残率,使患者最大限度恢复生活及工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我科在近一年内对120例脑梗死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疼痛的影响。方法人工膝关节置换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平均年龄62. 92±5. 37岁,男女比例14∶26),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64. 03±5. 37岁,男女比例12∶28)。两组患者均给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观察组康复过程中加入同伴教育,进行2周以上干预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术后第1天、2天、3天疼痛进行评估,采用HSS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天、2天、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便秘、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康复训练中加入同伴教育利于术后早期疼痛控制,促进其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接收的86例老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基于患者自愿的条件下,有45例患者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有41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将其作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并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优势明显,可缩短卧床时间,且并发症少,在临床中使用价值、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髋关节置换术是指用生物相容的、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假体,利用手术的方法置换因疾病或创伤而破坏的关节面的一种关节成形术,是治疗各种髋关节疾病的常用手术治疗方法。它可以解除疼痛,保持关节稳定,恢复关节功能及适当调整双下肢长度[1]效果明显于其它的手术。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低下,又常伴有其它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肿胀、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康复训练,研究组术后联合使用康复训练与空气压力波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肿胀、髋关节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VAS法评分、患肢肿胀程度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法评分、患肢肿胀程度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26.67%,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两组Harris量表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优(P0.05)。结论联用康复训练与空气压力波治疗有利于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髋关节恢复效果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罗通定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切皮前30分钟以及术后第1天、第2天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mg,每12小时1次,并在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罗通定片60mg,3次/日。对照组在与试验组应用帕瑞昔布钠相同时间点给予盐酸曲马多片100mg,每12小时1次。记录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检测围手术期体温、白细胞总数、超敏C反应蛋白及围手术期血清白介素-6水平。结果在静息疼痛和活动疼痛方面,试验组在术后所有考察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各时间点体温、白细胞总数、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直腿抬高、下地活动和出院天数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罗通定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显著,并具有降低术后炎症应激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手术后疼痛是一种伤害性刺激,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对于施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老年人,手术后的疼痛刺激还可诱发高血压、心律不齐等病症,由于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动,影响了术后功能恢复。传统的止痛方法是采用间断肌肉注射止痛药进行止痛,由于唯恐止痛药物过量或成瘾,以及间断注射药物本身的弊病,临床上70%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