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西藏高层次劳动力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准。近年来,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下,稳定就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目前,西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挑战和机遇并存,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主要存在本地产业发展不高、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观念落后、自身竞争力不足、市场就业率低、本地高校缺乏培养和促进就业的机制等限制,需要从个体、社会、高校和政策层面协力解决,并形成四个主体间有效、透明、互动的激励和促进机制,推进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西藏以独特、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在旅游开发的持续推进中,也存在种种令人深思的问题.实施文化产业“外向型”发展的战略有助于克服旅游业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发展对西藏生态的破坏,做到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西藏高校积极参与文化产业的打造,可以发挥其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的优势,同时还能创造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缓解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西藏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在不断提升,就业形势也就更加严峻.本文主要是对社会和高校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对提升大学生就业水平进行分析,并且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随着高校教学方案的改革、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不断推广,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家庭以及社会一起关注的问题,并且影响大学毕业生未来的发展,影响社会平稳发展和国家实现人才强国目标.在现阶段的就业形势下,要想降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需要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4.
许可峰 《西藏研究》2020,(1):145-152
西藏高校大学生,无论是西藏生源还是内地生源,无论是在农牧区就业还是在城镇就业,都可以而且应该是祖国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和西藏幸福家园的建设者。在新时代,西藏高校大学生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精神,但是“下得去”是人生起点,“上得来”是人生目标;“留得住”不仅靠感情,更要靠本事;“用得上”需要高校针对两地生源、两地就业的现实,开展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两地生源、两地就业的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培养,都要强调城乡结合、区内外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以来,湖北省黄石市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坚决完成党中央赋予的援藏政治任务,紧密结合西藏之需和黄石所能,精深开发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就业信息,精细完善就业政策,精确开展就业服务,积极探索并持续深化组团式市场化就业援藏工作,推动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由过去自由零散型务工向规模组团式就业转变、由低质量打工向高质量创业推进取得新成效。截至2022年7月,黄石市累计吸纳103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到16家企事业单位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也是社会援助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就业援助制度的对象、责任主体、主要途径等方面探讨对大学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援助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立体呈现青海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本研究从地方和毕业生两个方面来梳理大学生就业数据.地方层面,获取了海南州2003年至2015年近13年,黄南州2004年至2014年近11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的基本情况;毕业生层面,笔者从毕业生基本信息、就业意愿、就业行为、就业竞争力、就业指导服务等五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对以上两个层面的调查数据整理与分析,研究提出毕业生要改变就业观念、掌握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力,高校要重视就业服务、加强创业教育,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在不断提升,就业形势也就更加严峻。本文主要是对社会和高校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对提升大学生就业水平进行分析,并且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随着高校教学方案的改革、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不断推广,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家庭以及社会一起关注的问题,并且影响大学毕业生未来的发展,影响社会平稳发展和国家实现人才强国目标。在现阶段的就业形势下,要想降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需要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9.
毕业了你回家乡去吗文怀岫森民族院校毕业生择业透视文怀岫森改革高等学校“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于是,高校内部运行机制不得不变,每个毕业生内心深处也荡起波浪。民...  相似文献   

10.
浅议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要注重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指导;积极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三个方面.论述了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13.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9.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20.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