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景教在中国的失败跟它在中国的传教方式密切相关。其失败原因之一在于 ,以阿罗本为代表的景教士在景教文典的翻译和传播景教的过程中过分依附于“三教”(尤其是佛教 ) ,致使其文化身份失落  相似文献   

2.
唐代,基督教的一支聂斯脱利派在中国境内展开传教活动,文献称之为景教。唐时,景教在中国境内并非孤立地开展传教活动,中国境内的景教人士与驻巴格达的景教本部教会组织有一定的联系与交往。景教自入华始即与本部教会组织有了联系,最初至长安的景教士阿罗本即为本部教会组织派遣而来。之后,本部教会组织继续派遣传教士至华,支援中国境内景教徒的活动,使景教得以在华继续传播。会昌灭法后,中国内地景教处于消沉状态,但景教在西域边疆地区仍有所流传。晚唐时期,在西域高昌地区,景教的活动与本部教会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高昌景教教团是景教本部教会组织领导下的一个教会分支。  相似文献   

3.
唐代,基督教的一支聂斯脱利派在中国境内展开一定规模的传教工作,汉文文献称之为景教。会昌五年后,受灭佛运动的影响,景教在中国内地趋向衰亡。除去政治、经济原因外,基督文化对中国境内主流文化的依附性,是景教在中国衰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唐代景教写经中存在很多俗字,前人很少从文字学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导致景教文献整理中出现很多悬而未决的难点。利用敦煌俗字研究的成果,对唐代景教写经中的一些疑难俗字进行了考释,有助于对景教写经的正确释读。  相似文献   

5.
景教 ,在西方亦称“聂斯脱利派” ,是基督教的一支。景教因其教义跟正统的基督教之教义相左 ,而被后者视为异端。这样 ,景教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就成了一个“他者”。在中国文化中 ,由于景教所传播的宗教思想跟中国传统思想在本质上的不同 ,它就更是一个“他者”。但景教为了在中国传播 ,它又努力跟中国本土文化相适应、融合 ,广泛地采用佛教和道教的术语来阐释自己的教义 ,这又使得它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6.
唐代景教流播华土达两个多世纪,既苦其心志,又劳其筋骨,最终竟落得个"了无痕迹"的悲戚结局。既未能让华夏民族皈依上帝,成为基督的羔羊,也无法使中华文化吸纳福音的光芒,甚至自身的文化身份都无力获得全面的显彰。毫无疑问,如此的命运,同其效法佛教初传华土时的"格义"方略间不无关系。那么,景教"格义"的动因何在?景教"格义"的态势如何?此乃本文拟将开掘和阐释的论旨所在。  相似文献   

7.
景教研究是古代中西交通史或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一个重点,但令人遗憾的是,当西方基督教史研究已经在波斯教会和聂斯脱利派研究方面取得许多新认识的时候,国内的景教研究学者对这个团体一些基本特点的叙述仍停留在理雅各和左伯好郎的时代,甚至因袭以往对该派基督教形象特点的定义而提出错误的问题进而引向偏颇的结论。充分了解这群唐代来华的基督教宣教士所属母会的来龙去脉,充分了解早期基督教史,对于理解并评价景教徒在中国的活动,对于深入分析汉文景教文献的特点,都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本文通过对四个具体问题的辨析而挑战和质疑中古景教研究专家们的一些疏漏,意在引起国内景教研究专家们的注意,认识到有关基督教史研究的丰富研究成果对于唐代景教研究不无裨益,也希望景教研究在当前语境下应有的一个新定位能够更受重视——景教研究不再单纯是针对出土文献的古代语言研究,还是一项需要多种知识结合的文化研究和宗教研究。  相似文献   

8.
唐代景教入华之际的时空环境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景教实为首叩中国大门的基督教。其入传华土,主要得力于自身的与外在的两大原因。而作为外在原因的入华之际唐帝国的时空环境与文化架构,宛若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因素,又有不利的影响。利弊因素间相互依存又彼此作用,共同影响和制约了景教的传播策略,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景教的最终命运。  相似文献   

9.
法藏敦煌吐蕃文书P.T.351是一份比较特殊的占卜文书。尽管佛教意味浓厚,但文书中的"夷施弥施诃"一词为判断该文书的宗教属性提供了可能。通过对卜辞内容的仔细爬梳,从藏文书写规则的历史演变以及卜辞所处语境进行分析,判断其景教性质及大概的成书年代。反映了景教在敦煌乃至河西地区吐蕃部落的传教活动中,曾利用包括吐蕃禁忌在内的传统习俗和生活场景进行宣教,充分体现景教传教活动的本土化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景教在华传播的起点是今之新疆而非学界通常认为的西安 ;与在内地两度大起大落的历史遭际有所不同 ,景教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一直呈平稳发展状态 ,尤其是当唐末景教暂不流播内地时 ,西北边陲民族地区转而发展成为景教传播的中心和再传内地的源头。因此 ,长期以来学界有关景教在华传播曾经“中断”了的说法并不符合史实。景教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客观上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及中国与阿拉伯地区和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语用失误的概念、分类和成因,并由此针对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谈谈如何在以后避免语用失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实施燃油税对公路超限运输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公路运输超限超载的危害和产生的原因,分析燃油税征收对其发展的影响,并就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的治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会计信息失真有其诸多内因,包括会计系统自身的局限性、会计制度建设滞后和实施机制不健全等,深刻分析这些内因,以找到治理的良方是我国会计界的一项重要任务。新《会计法》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了相应对策,它的颁布实施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院部分学生文化素质状况的问卷调查,了解我院学生文化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的现状,并分析了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天祝藏族自治县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其农村贫困问题比较突出,不仅影响天祝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甘肃省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带来了很大困难。分析研究天祝县农村贫困现状、贫困程度、贫困人口的分布和典型贫困户的基本状况以及致贫的重要因素,选择有效的反贫困战略以缓解和逐步消除广泛存在的贫困问题,把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好用足,促进天祝县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使农村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后向更高层次的小康社会迈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大学的“近亲繁衍”现象与大学的创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校中的“近亲繁衍”现象由来已久并有其存在的历史与文化基础, 但这种现象与当今大学所肩负的知识创新与人才创新的任务是矛盾的。中国高校如果不从根本上控制或杜绝这种现象, 知识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生命力就会受到影响。本文分析了中国高校中“近亲繁衍”现象产生的社会和文化基础, 论证了它的危害性, 提出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示语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较普遍。究其原因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内因指的是译者的语言文化修养,它是形成“中式英语”的直接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相关部门疏于管理、不重视此项翻译工作、投入少等方面。为了保证对外宣传的良好效果,我们有必要厘清“中式英语”产生的这诸多原因.以便更好地对症下药来克服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商业银行对企业抵押担保贷款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了商业银行抵押担保贷款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相关案例。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对企业抵押担保贷款风险的形成既有商业银行及其客户自身的原因,也有法律规定不明晰、抵押权实现的程序繁杂、担保登记信息披露缺少统一规定等方面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对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完善,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抵押担保贷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语言幽默有其自身的结构规律,文章从辞格入手,从语言的形音义的层面加以分析、归类,揭示幽默的结构模式和引人发笑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