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新趋向的今天,将“文化自觉”理论运用到生态文化领域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思想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从认知角度来讲,生态文化自觉既是一种文化意识,又是一种生态价值观,其本质是生态理性,具有历史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从实践角度来讲,生态文化自觉的实现要遵循继承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分析河套大学特色的方法入手,明确、概括了河套大学的特色。方法:历史回顾法,比较优势分析法,比较劣势转化分析法。特征表述:河套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对于河套文化的积极方面,自觉地研究、发扬;对于河套文化的消极影响,也自觉地研究、克服。对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通称为河套大学对河套文化的"文化自觉",进而推动教育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构成了文明形态变革的内在动力。资本逻辑的文明形态将民族国家形塑为现代化主体力量,创造出空前的物质力量与人类的“世界历史”,却因“物的依赖关系”无法形成“真正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本质上是要超越西方民族国家建构的现代性之困,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能跳过或取消中华民族的政治社会建设阶段,要从中华文明大一统历史观、共同历史记忆、共有精神家园谱系中寻找建设新文明形态的资源,从中华文明可长可久之道、比较发展优势以及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模式中确证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以新文明执政党品格、新文明知识体系、社会主义文明之治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自觉。  相似文献   

4.
“客邮”是带有鲜明殖民性与一定进步性的邮政机构,其在信息传递、物品传送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客邮”文化。而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基,将“客邮”文化与文化自觉放在同一时代背景、同一研究视角下,审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对于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在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这一概念的提出与费孝通先生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问题的思考有关。文化自觉既是毛泽东构建其文化理论之前提,又内在于毛泽东文化理论内容之内并表现于外。文化自觉体现于毛泽东文化理论的方方面面,主要是:对文化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地位认识上的自觉,对中国新文化内涵的自觉界定.以及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从文化自觉的视角理解毛泽东文化理论。无论是对全民文化自觉的培养,还是对加强我国在新时期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欧战启动的“新战国时代”,中国被进一步卷入到世界危机与国家危机迭加的境遇,针对这一复合性危机前提,陈独秀、李大钊、杜亚泉和梁启超等人都通过“自觉”的阐发来进行回应,其中包含着个人主义、民族主义乃至世界主义等不同向度的价值驱动,承具丰富的启蒙张力。欧战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之间的文化论争具有文化自觉与文明自觉的双重特征,他们对战争与文明史观的批判成为超克帝国观念的契机,体现了经由主体反思通达人类世界普遍关怀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关键词,以浓缩的形式表达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发展、繁荣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欲达目的.在三者关系中,文化自觉是前提,它既有逻辑上的优先性,又是文化建设实践的主要着力点.文化自觉的真义在于“自知”,“自知”的主要障碍往往源于某些观念.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需要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文化与经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四种关系上实现观念转变.这些观念的转变,既是文化自觉本身的要求和表现,又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有的胸怀与境界.  相似文献   

8.
文化总是与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和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在对文化自觉的内涵进行解释的基础上,从先秦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天道观的变化以及礼乐文化的崩坏而导致的文化危机的角度,阐述了先秦文化自觉产生的历史动因。混乱的社会现实促使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宇宙本质产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先秦社会知识阶层中出现了“哲学的突破”,由此中国古代的社会思想也开始了“去神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不仅要考虑单纯的经济指标平衡,考虑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而且要考虑文化因素之间以及文化与经济之间的生态平衡,自觉地把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源加以保护,并努力实现传统文化资源在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这就是区域经济建设中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化自觉是结合生态学和文化学的新范畴,是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新尝试;文化自觉论提倡建立和谐的世界、一个多元文化共同体,维护世界文化的生态平衡,这与当今所倡导的生态文明观在人文旨趣上不谋而合,文化自觉论适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要对生态文化有"自知之明",要了解生态文化的由来、现状和发展趋向,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自主性,一句话,生态文明之路始于生态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1.
中医文化自觉的历史演进与当下新特点、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文化自觉源于西方入侵历史场域下民族文化危机意识和文化自觉的产生,是中国学人面对西医挑战和“科学”思潮压迫所进行的深层次自我观照和文化救赎。随着中医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和文化自信的增强,置身于中华民族致力于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场域,中医文化界学者从呼唤传统文化复归以振兴中医药,发展到当下提出“以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性命题,彰显出中医文化的高度自觉和自信,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这既是当前历史场域下中医文化内涵得到认同的结果,也是中医文化学界响应时代需求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隐山哲学社读书会的“读经”实践告诉我们,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应该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下以明辨说理的方式展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对于“读经”的大学生来说,则应该有长期坚持的毅力,这样才能取得对于传统精神的正确认识。而对传统的深入理解,恰恰能够促进文化认知、文化认同和文化创造,从而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实现主体的自觉。  相似文献   

13.
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人类学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通先生的人类学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出发研究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是中华民族关系过程的概括;2.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人类学研究相结合,发展了功能派文化理论;3.提出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自觉”,不同传统文化的人们如何形成和平共处的世界秩序,建立世界范围内文化关系的多元一体;4.社区研究理论,以类型比较法为例。  相似文献   

14.
所谓“女性文化自觉”是女性对女性文化的自觉、女性对文化的自觉和人类对女性文化的自觉的统一,是女性意识和文化意识的统一。女性文化自觉在女性层面讲,是女性发展和解放在当代的实践和理论诉求。在文化层面而言,它增强了当代文化的批判意识,是人类文化良性发展的润滑剂。因此,我们要探索女性物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合理方式,自觉地建设和发展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学界对文化自觉认识的模糊性。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逐一分析文化自觉的发生根源、主要动力、历史规律,表明文化自觉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着的过程。对文化自觉的实践发生机制的研究既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实践内涵的深化,也是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中的文化冲突问题,是信息时代文化发展繁荣带来的普遍性的现实问题.当前网络中的文化冲突主要是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冲突,其实质是现实社会的政治冲突和经济利益冲突在网络中的延伸,以及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在网络中的对抗.冲突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甚至已经超过了现实中的文化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未来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程.因此,需要从坚持主流文化、坚持传统文化、坚持兼收并蓄、坚持文化自觉等方面人手,科学地加以应对和消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儒家文化的人格自觉要义入手,揭示了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从文化的自我觉省、文化的历史责任和文化的发展创新等方面对如何挖掘文化自觉的内涵以推进现代儒学的发展进行了充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就目前学界对“文化自觉”的内涵所持有的三种典型观点——“认知”论、“基因”论、“友思”论进行了剖析,阐述了由此而衍生出的两方面问题——挫伤民族自信心和创新力、制约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以本土文化为行为对象的系统,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实践,对其真谛应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时代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演变趋势是对话而非冲突。文明的冲突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威胁。东西方只有通过文明对话,并在了解自己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才能获得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消除不同文明之间的误解和偏见,21世纪的人类才能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0.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与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举办、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理论自觉与文化自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1月17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围绕着“文化自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道路”、“历史唯物主义阐释的当代语境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时代发展研究”、“理论自觉与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关怀”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等主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进一步提升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理论自觉意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