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山谷诗与王安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山谷虽出自苏门,政治观点属于苏轼一派,但在诗歌艺术上却与苏轼相似处少,而与王安石相似处多。王安石实际上是黄山谷最为推崇和重点师法的前辈诗人:二人都强调师法杜甫;二人都重视诗歌法度技巧的考究研磨;二人诗风的共同趋向是变平易坦直为深拗劲峭;山谷诗在立意、句法和艺术手法上多受王安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家坤 《晋阳学刊》2005,(4):124-125
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诗善于抓住历史与现实的必然联系,多方面展现宋代的社会生活和诗人的胸襟抱负、人格理想,其议论精警,风格沉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对中国古代咏史怀古诗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唐 《北方论丛》2007,(5):8-10
王安石议政诗的政见多以议论出之,"以议论为诗"是王安石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但他的议政诗是作"诗",而不是写政论,没有因政见的阐发而改变诗"带情韵以行"的审美特质。他在议政诗的创作中经常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强化"议"的情感力度,使其许多作品成为独具艺术风貌,诗歌艺术价值颇高的优秀诗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北宋重构忠节观为背景探讨王安石的忠节观,指出,王安石的忠节观大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反对愚忠,坚持原始儒家以道义事君的原则;第二,直接继承孟子,坚持君臣为对等关系;第三,对最能体现忠节的"不事二姓"、以死尽忠不作强调,也不以此作为评价大臣的标准.他的忠节观与北宋重构忠节观的趋势背道而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政治实践的失败.从与王安石同时代的人开始,许多对王氏的非议和指责实质上都是针对其忠节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王安石的内圣外王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王安石变法既强调变风俗、以儒家经术培养、选拔人才,又强调立法度、治国平天下,走的是内圣外王之路。内圣外王的实质是把儒家的意识形态与法家的专制政体结合起来,而这二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就预示了变法最终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在嘉祜三年《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即《万言书》中,针对北宋中期人才缺乏,统治危机严重的情况,提出了一整套人才救国的纲领。他的教之、养之、取之、任之四者并重的陶冶人才的思想;确有创见。即使现用,对我们培养、使用人才,改革干部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不过,我们认为,其中也有某些不切实际的成份。本文试就“饶之以财”即增加官吏俸禄的主张,谈谈我们的几点看法。王安石的《万言书》是这样表述他的“饶之以财”观点的:所谓养之之道何也?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何谓饶之以财?人之情,不足于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其制禄,自庶人之在官者,其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没有哪个朝代能象汉代那样,对一部诗集——《诗经》的解释,能形成鲁、齐、韩、毛四大学派,绵延数百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但在中国美学史和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中,却对这一特殊现象缺乏整体的、系统的考察。人们津津乐道的只是种种具体诗论观点,如司马迁、王逸对屈原的评价、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美学观,《淮南子》的道家美学,王充重质尚用的文学观,以及毛诗大序对“诗言  相似文献   

8.
一诗分唐宋──从研究的角度看,未可厚非。因为诗歌发展的流程不可能完全一样,必定有其一定的阶段性,各个阶段都有其特点,作阶段的比较研究不失为一种方法,正如有人把唐诗分为初、盛、中、晚,有助于说明诗歌的流变了样。但截然以朝代划分,并把唐诗与宋诗作为两块来比较研究,强调其各自特点,势必多着眼于其异而少注意其同,反而割断诗歌自身发展的脉络,造成许多新问题。钱钟书先生《谈艺录》谈到“诗分唐宋”时云:“就诗论诗,正当本体裁以划时期,不必尽与朝政国事之治乱盛衰吻合。”“诗自有初、盛、中、晚,非世之初、盛、中、…  相似文献   

9.
关于王安石的咏史诗,已有一些研究论文发表,但王安石的读史之诗,尚少有研究.其读史之诗,是通过阅读史书抒发自己对于重要史事或历史人物的见解,既彰显了诗的意境,也反映了史的思想,是诗与史思想意境交融的结晶.这有力地证明了史学对政治家、文学家思想的影响,也为史学史研究开拓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禅与诗:王安石晚年的生活寄托与创作思维万伟成王安石早年研究诗书、遐希稷契、致君尧舜,欲博轩冕、矫时变俗,都是以儒家经邦济世的思想支配的,他的《淮南杂说》一出,见者以为孟子,他用功最深的《周礼》,“固熙丰新法之渊源”(全祖望《宋元学案》卷98),说明他...  相似文献   

11.
赵克 《北方论丛》2001,(2):107-112
王安石一生只曾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春作为"送伴使"伴送契丹使者还而至宋辽边塞,往返途中写有<伴送北朝人使诗>纪其行.王安石虽然也曾两次被命出使契丹,但皆辞行,改命他人代往.王安石"使契丹"并写有"使北诗"即"使辽诗"一说始自南宋李壁,纯系误解,然却一直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12.
论王安石     
本刊在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姜国柱同志《论王安石》一文的同时,刊登了他的导师、研究员容肇祖教授给他的信,目的是提倡一种新型的革命的师生关系和新老共济、同心同德搞科研的治学精神。我们从容老的信中,可以看到他对学生的悉心指导、对取得进步的鼓励、对不足的教诲以及明确指出深入钻研的途径。这是学术界可喜的景象。华国锋同志号召:“老科学家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并把科学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这非常重要。”老一辈学者,也正象华罗庚教授所说的那样:甘做青年一代攀登科学高峰的肩梯。而青年一代也应不负老一辈学者负重之苦心,努力向科学高峰攀登,成为后继来者。这是科学春天中的暖流,学术繁荣的惠风,我们为这一新景象呈现于学苑,高声赞颂!  相似文献   

13.
余霞 《重庆社会科学》2005,(12):122-125
陆游中年入巴蜀,任夔州通判,后离川经夔,在巴渝地区共创作了一百多首诗。或记游抒怀,或凭吊怀古,或写民情风俗,或记梦寄志。由于受巴渝雄伟山川的激发,屈原、杜甫精神和诗风的影响以及壮志难酬的压抑,故虽然处于人生低落时期,仍不忘抗金复国之志,始终跳动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这也正是其中年诗风转变的发韧。  相似文献   

14.
苏轼,一个以自己的创作奠定了宋代诗、词、散文的独特风格,在文学史上竖起了划时代的里程碑的作家,一生的遭遇却是坎坷多难的。他早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长期不得重用,曾经被捕入狱,险些送了性命;等到神宗驾崩,宣仁太后监国,司马光为相,尽废新法,他又因新法有某些措施利国便民,不赞成一刀切,以致招来了旧党中程颐集团和刘挚集团的攻击,几次被迫出守州郡。哲宗亲政,新党再次上台,对元祐时期得势的旧党进行报复,苏轼首当其冲,先是谪知英州,赴任途中又降官惠州安置,再贬到海南儋县,在天涯海角度过了晚年。总的说来,苏轼  相似文献   

15.
试论陆游的蜀中诗胡蓉蓉陆游是我国南宋时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为国家、为人民忧虑了一生,奔走了一生,歌唱了一生。陆游又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作品特别丰富的一位诗人,存诗九千三百多首。他的创作可分为早年、中年、晚年三个时期。中年,在川陕八年,共写诗一千多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诗僧,自唐以来代有其人。到了清末民初之际,以诗人而兼和尚并卓然成家的,当首推苏曼殊(1884—1918年)。本世纪初叶,这位南社诗人曾以其流丽哀艳的诗文小说名噪于文坛,影响延及数十年。 曼殊诗歌成就在他的小说之上。据说他原来诗作很多,仅“无题诗”就有三百首(罗芳洲《苏曼殊的生平及其作品》),可惜绝大多数早已散佚。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曼殊诗的总数,只有百首左右,绝大部分是七绝。  相似文献   

17.
戴金波 《船山学刊》2013,(2):147-150
赵东曦随张说贬到岳州之后,他积极参与张说等贬谪诗人的游宴酬唱活动,创作了大量的贬谪诗,成为当时岳州贬谪文人群体的重要一员。在这些贬谪诗中,他积极介绍和描绘岳州著名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自由抒写遭受贬谪的苦痛和郁闷,为宣传岳州,推动湖湘贬谪诗歌的创作乃至唐代山水诗的繁荣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怀乡诗的兴盛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有现象。本文从怀乡主题的角度入手,对杜甫人生四个阶段的怀乡诗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并进一步探讨了杜甫人生四个阶段怀乡诗的不同内涵及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两宋诗坛上,湖南宁远诗人乐雷发这个名字并不响亮,他确实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家。但在“诗格日下”的南宋末年,特别是在“多五季衰丧之气”(《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五《苇杭漫游稿》)的江湖诗派里,我们却不能以小家目之。从数量上看,在陈起所编之《江湖小集》中,诗集在四卷以上者仅五人,乐雷发是其中之一。从质量上看,《雪矶丛稿》中的一百五十多首诗,也不象江湖派中的其他诗人那样光是“求尺书,干饯物,谒客声气”(方回《瀛奎律髓》),  相似文献   

20.
朝鲜活字本王安石诗李壁注为近来宋代文献重要的新发现,但限于史料的匮乏,学界对其版本之渊源与流传样态,殊乏所知。笔者通过该版本与传世诸善本之文本对勘,可以从文献学角度略窥端倪。由此可知,朝鲜活字本与元大德五年(1301)王常刻本有着相同的底本来源。而此底本的版式极为复杂,非确定于一时,具有颇为罕见的流动性。该版本始开雕于南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左右,其间经过多次雕版订补,最终于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以"庚寅增注"的形式完成刊本,由此形成众多版本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