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少数民族社区融入建设是少数民族社会融入的基础和前提,新四化大背景下城市少数民族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方式方法亟需改善,创新民族工作新的体制机制势在必行。创新民族工作新形式应以少数民族城市社区融入中经济、政治、心理等多方面为基础,突破法制、社会保障、信息化、文化心理等瓶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社区民族工作发展的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2.
以移民到甘肃省七墩回族东乡族乡的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生在移民社区的故事,探讨民族社会工作的整合性取向,认为民族社会工作的重要成长点,是以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和手法为基础,整合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多元学科的知识,从民族学的角度审视社会工作,以民族为核心,融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跨学科、跨专业的民族社区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是行刑社会化的刑罚执行工作,目的在于强化犯罪防控体系,防范犯罪和减少再犯率,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的和谐因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和谐是其必然要求.西藏的社区矫正工作是结合民族地方的特殊政治、经济、文化因素而开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犯罪控制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对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和促进少数民族罪犯人权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非城市居民拥入城市各个社区从事生产劳动,他们为城市的整体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社区的发展。然而,就目前形势看,许多少数民族经商人员因非城市居民的原因游离于社会边缘。非城市居民的少数民族同胞,既有一般非城市居民在城市社区生活中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又有因民族特点不同而带来的特殊性问题。研究以少数民族经商人员为代表的非城市居民在城市中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城市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农村社区在社会保障建设中,面临着民族统筹与城乡统筹并举的双重任务。一方面,少数民族社会优惠政策存在着难以及时取消的过渡困境和难以促进发展的发展困境,需要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民族统筹;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社会优惠政策不利于农村少数民族的城乡流动、权益保护,及其对传统保障方式转变的应对,需要进一步进行城乡统筹。统筹应该以福利优越、稳定与发展并重、保护少数民族权益等为主要原则。统筹的福利项目应该比照城镇进行设置,既有无需个人贡献、用于稳定的项目,也有以个人努力为基础、用于促进发展的项目。统筹的组织和管理应立足民委,要进行统筹的理论准备与宣传。统筹的推进还需分期分批,以人口较少的小民族为起点,拓展至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6.
朱海平 《南方论刊》2010,(11):89-92
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少数民族社区的村寨文化对民族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智力支撑。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发展的基础上,从理论(即民族文化创新的独特性、多元性原则,保护性、创新性原则,政府主导原则,思想性、现代性、开放性原则等)与实践(即民族文化运行机制的创新,民族文化活动平台的创新,民族文化建设保障体系的创新)两个层面对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建设与创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社区自我服务是社区自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社区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疆是少数民族地区,社区自我服务工作要考虑民族地区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政府应加大对社区服务的投入和监管;加强社区文化娱乐服务;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服务;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再就业培训与就业信息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8.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社区参与是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让当地居民有效参与到旅游规划中,发挥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是民族地区展示文化特色旅游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自然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方面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提出能够使当地居民更好的进行社区参与、在当地大力发展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流动的增加,我国大量少数民族离开民族地区流向大中型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缺失问题日益突出,并引发其心理健康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民族教育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为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健康成长,应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让更多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在当地就业,减少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子女的发生率;政府在少数民族流入城市应多设立民族中小学校和民族班;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所在学校、社区和村委会乃至整个社会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社区建设与城市社区建设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习型社区建设是有效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一种创新模式 ,它第一次把社区教育由社区服务层面推进到社区建设层面 ,以学习育人为动力促进社区建设的新发展。本文以学习型社区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创新为主题 ,着重从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社会背景、基本内涵方面分析社区居民教育与参与的社区功能。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主题是独具特色的 ,但其内容还需理论和实践的检验 ,社区教育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11.
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转型与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动力,循环经济理念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天然的关联性。实现四川民族地区乡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应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统筹考虑生态保护、旅游扶贫与致富、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及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等战略目标,加快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战略转型与升级,扩大其辐射与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治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之间正确结合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制度基础之一。作者从条件、途径和任务3个方面论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3.
民族乡虽然只是区域经济范畴中的一些较小区域,但它们却是我国民族经济、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民族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民族乡经济发展的显著成效,分析它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民族乡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民族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的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民族乡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云南的特困民族包括居住在边境一线的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在这部分人群中已经实行包括实施救灾救济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农村特困救助工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部分特殊保障措施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促进当地民族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些地区现在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在扩大,为体现社会公平、达到共同富裕、加快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优先对这些地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将传统的保障制度和现代保障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李晓莉 《齐鲁学刊》2006,(5):151-156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转型造成了少数民族妇女的贫困化趋势。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市场化导致了妇女身体的商品化倾向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一些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妇女为了生存被迫从事卖淫,从而助长了地下性产业的繁荣。性的商品化发展也致使拐卖妇女越境卖淫的犯罪活动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泛滥开来,并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微观层面上的族群认同及其现代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族群是近年来国内人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的复杂性源于决定族群意识的文化 、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多样性;同时,族群意识还要受到国家体系的改造,从族群认同到民族 认同的转变与国家权力的影响直接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是一种互相取代的关系, 实际上,这两种认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互相重合在一起了;国家体系、大众传媒以及现代性 的其他因素都会影响族群认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加快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提高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是加速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既要坚持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和原则 ,同时又要突出小城镇发展这个基础和重点。在新世纪新阶段 ,民族地区的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提高质量、注重效益 ,量力而行、稳定推进  相似文献   

18.
因民族关系不和谐引发激烈的民族矛盾,是当今世界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影响我国民族关系的因素增多,民族矛盾突显,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而且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可能会造成威胁。因此,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对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we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nic diversity and informal social capital. As this refers to rather strong social ties in the intimate domain, it is a strict test of Putnam’s claim that ethnic diversity would decrease social capital. In order to explain these relationships, we derived mediating mechanisms from conflict and contact theory. Using data from the European Social Survey (2002/2003), we applied multilevel analyses considering three levels: individuals, regions and countries. Our results revealed a direct positive effect of ethnic diversity at the country level on informal helping, yet no indirect effect via the mediating variables. At the regional level, we only found an indirect effect of ethnic diversity. Here, ethnic diversity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intergroup contact that in turn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both informal social meeting and helping. Perceived ethnic threat turned out to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informal social meeting.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生态利益与民族生态政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损害了民族地区的生态利益,导致我国民族生态政策的创新,这对保护我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