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八中全会指出,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九十年代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全面进步的战略措施。本文结合湖南湘西自治州的情况,就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一、因地制宜原则。  相似文献   

2.
3.
从来的文艺都是民族文艺,“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尽管世界各民族的发展并不平衡,但只要有创造能力,都会在自己的文艺中程度不一地表现出本民族特有色彩,形成独特民族风格。文艺的民族性,是民族灵魂在艺术天幕上的标志。然而,从理论上我们对此研究还不够深入,具体问题的认识尚有简单化、片面化倾向,这对繁荣发展我国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显然不利。本文不揣冒昧,试就文艺民族特点的本质及其形成的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农业发展与城市化的依存关系出发,分析了西南民族地区农业与城市化分离发展所造成的城乡二元格局的历史成因和现实困境,提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农业资源条件、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劳动生产率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考虑,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必须实行集约经营。但是,西部民族地区农业集约经受又有土地使用权过于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劳动力数量多质量低、农业技术水平活后等障碍。对策是:1.高度重视农业;2.促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动;3.提高技术水平;4.有组织有目标地转移剩余劳动力;5.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提起剩余劳动力,人们就想到“我国有十亿多人口,每年城镇有几百万人需要就业。”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人们往往忽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严重存在,没有把它当成一个重要问题。实际上我国有十亿多人口,需要就业的不是几百万而是几千万。1985年农村实有劳动力三亿七千多万,其中从事种植业的(按现有生产力水平每个劳动力10亩耕地计算)只能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途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农业发展滞后 ,农业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市场发育不良。但同时民族地区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有一定起步并具一定优势。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 ,促进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是必要而可行的 ,其途径选择应立足本地比较优势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走政府推进为主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数字农业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数字农业的定义、内容及其对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最后就如何发展数字农业以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东部地区城市少数民族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特点弱化、散居化趋势明显的特点.他们来源广泛、成分增多,人口增长较快,流动人口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城市化率高、受教育程度高、民族显形特点逐渐弱化而民族认同意识逐渐增强、从业多样化、分层现象明显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城市民族关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和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基于1999~2017年民族地区面板数据,测算民族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探讨影响民族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民族地区总体上农业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并于2017年达到相对完全效率,但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各影响因素中,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具有正U型关系,农业规模化水平、财政支农水平、产业结构影响呈现正向效应,而农业受灾率、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呈现负向效应。为此,应继续强化差异化财政支农政策,优化农业结构,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以实现民族地区农业生态化、绿色化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湘西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的一种新型经营机制,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湘西民族地区因其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应因地制宜,采用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主导型、主导产业带动型等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以推动湘西民族地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地发展的大问题。我国民族地区在发展农业问题上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尽管从根本上端正了对农业的认识,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使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农业在民族地区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二大提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要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是我国各条战线共同的战略目标。也是我国各民族的共同战略目标。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关系着全国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成败。因此,民族地区如何为实现这个总的战略目标作出贡献,应采取怎样的战略方针等问题就很有讨论的必要。本文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处我国内陆,人口基数大。据统计,198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11.77‰,但每年仍负荷着数以百万计的新增人口,这给四川经济的现代化前景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同时,四川又是农业大省,乡村人口比重1988年仍高达87.8%,这意味着每年新增人口的绝大部分将滞留在农村,已经十分庞大的农村劳动力队伍还在继续膨胀。人口和人手、难题和出路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问题在四川民族地区也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形式下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特殊地域,仅仅将市场化规模经济引入产业链条是不够的,农村市场中尖锐的供需矛盾、原始的小农经济模式等,都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如何在规模化、市场化基础上引入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或经济模式,才是农业转型初期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构建起农业产业化面临的基本问题。因此而总结出的五种新型模式,也是试图在分析少数民族地域的特点与问题后,进行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关于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还很落后,改变这一现状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走“特色──优质──高产──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之路。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了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重点与难点,提出了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日崇拜是人类在童年时期的现象,是北方游牧各民族的共同习俗。由崇拜天空中的实物太阳进而上升为对太阳神的崇拜,是日崇拜的发展与扩大,更进而发展到对抽象的太阳——镜崇拜。铜镜成为萨满法事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用具。产生于原始时代的日崇拜逐渐形成了特定的民俗习惯。日崇拜作为萨满教的有机组成,曾在北方民间产生了极为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民族地区的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在批判极左路线,平反冤、假、错案,兑现各项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及解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少数民族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他们热情地欢呼:“党的民族政策又回来了!”真是形势喜人.但是,个别同志(包括某些研究民族问题的专家)却忧心忡忡,生怕“放宽过头,”担心重复“过去的右倾错误”而“难以自拔”,因此,  相似文献   

20.
清初金圣叹评《水浒传》曰:“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闲斋老人为《儒林外史》作序时也指出:“古今稗官野史不下数百千种,而《三国志》、《西游记》、《水浒传》及《金瓶梅演义》,世称四大奇书,人人乐得而观之。”鉴于《水浒传》等章回小说的影响,清末文论学家王钟麒将“皆有深意存其间”的“吾国小说”与“实行拜金主义,苟焉为之”的一些中外小说相比较时说:“萃新小说数十种,能有一焉,如《水浒传》、《三国演义》影响之大者乎?曰:无有也。萃西洋小说数十种,问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