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道德内在和谐的研究有着理论和实践的意义。道德内在和谐既是道德外在和谐的前提,又是道德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从其自身的视角,道德内在和谐是主体、客体、目标、现实任务、方法手段、评估反馈等环节的有机统一。道德内在和谐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道德主体的和谐建设,构建良性运行机制,确立突破口、关键点及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道德舆论的形成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舆论是影响和评价一定道德现象的重要标准。本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了道德舆论的产生、特征与功能。研究表明 ,优化的道德舆论能对个人、团体乃至政府 ,产生一定的制约与监督作用、指导与鼓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从生命与道德之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道德问题,把道德界定为"生命的和谐,人生的艺术".梁氏不但诠释了道德主体的自觉性,还论证了道德的群体性──道德义务的问题.他区分了"道德之俗"与"道德之真"的不同道德境界:一时一地的道德只是世俗的道德,而以人性为根据、体现生命本性的方为"道德之真".为中国伦理学说提供了鲜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形态及其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文军 《兰州学刊》2006,(11):102-105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体系,因此,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为动力,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为养料,才能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中养成和谐文化的习惯,形成和谐文化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景涛  王良滨 《南方论刊》2022,(11):43-45+48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严重阻碍了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对网络秩序产生了较为消极的影响。在网络空间中,网络的特有属性使得网络主体道德认知与情感弱化、道德自律意识薄弱,加之网络道德教育薄弱、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是故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屡见不鲜。为此,以先进文化引领网络道德建设、以联动机制肃清网络失德内容、以道德律己开展网络道德实践是网络道德失范治理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引申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两个概念,“经济人”与“道德人”反映了人的不同方面的需求,两者并不是统一的,更不是和谐的,而是对立的和谐。“经济人”是利己主义,“道德人”是利他主义,而我们强调两者的结合是建立在两者的冲突的基础上,“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依赖于一种“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这种和谐思想对市场经济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需要不断强调人作为“道德人”的一面,否则市场经济体系将无法建立,同时要促进两者之间的结合,达到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和谐,进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的道德诉求与大学生和谐道德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道德诉求,应当是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方面,而大学生的和谐道德应包括和谐道德认识、和谐道德选择和和谐道德实践三大内容.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和谐道德的养成应着重协调好合作与竞争、奉献与索取以及认知与行为三对范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道德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主体的道德选择能力,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充满矛盾和困惑,在借鉴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实施课内专题化教学,拓展课外实践活动是提高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徐娟 《理论界》2009,(3):46-47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弄清楚和谐的本质是什么.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和谐与道德内在联系,揭示出社会和谐的道德本性,使道德在社会和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以被重新认识.本质上,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德性社会.这种本质的认识和分析,对于构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社会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传统文化教育在多元化的冲击下面临着许多考验,高等教育范式作为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同样面临着许多挑战:高等院校学生犯罪率不断上升;法律权利义务、社会主体意识淡薄;诚信品德受置疑……国内相当多的学者分别从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成果颇丰。本文希望突破现有研究模式的局限性,结合中国当今法治化社会进程的现状及以往思想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参比西方高等教育方法的经验,采用比较的分析方法,阐述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到“思想政治与法律相结合教育范式”的转变的必要性以及紧迫性,用法学思维探求这种转变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实质所在,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要协调发展 ,其具体途径是 :1)立法活动需要道德引导 ,道德规范要求法律强化。 2 )执法主体需要道德保证 ,道德风尚要求法律保障。 3)守法心态需要道德制约 ,道德理想要求法律推动  相似文献   

12.
建构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在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如迫切需要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化解日益普遍而复杂的社会矛盾;需要降低经济运行的社会成本,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提高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信心,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提供精神动力。这一切都离不开道德建设。但是,我们应当建设怎样的道德?这是一个需要明确、并且取得全社会共识的前提性问题。与中国社会尚未实现现代化相适应,中国人的现代道德尚未塑…  相似文献   

13.
“重私德轻公德”的道德传统及其现代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带有强烈“私德浓厚而公德薄弱”特征的传统道德,使我国在走出传统的村落社会并构架现代意义的公共生活的过程中,明显缺乏一种支撑这种生活的具有公共理性色彩的公德伦理精神。它造成了许多道德错位应用现象的发生,给我国当代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因此,必须弄清楚公德和私德的区别,力争在道德实践中合理地应用二者。  相似文献   

14.
论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其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从文化研究学和旅游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和谐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创建和谐校园中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加强这项工作应遵循的几个原则,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提高教师自我修养,关心和爱护教师,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时期,构建和谐高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高校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7.
道德资本化意指道德作为一种可转换、可增值的非物质性劳动积累,依照其在经济社会运行中所产生的不同形式的价值增值,应获得各种物质性的或非物质性的奖赏或收益.资本概念内涵的拓展、“德福一致”的预定和谐,以及人类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的现实,是道德资本化的可能性前提、必要性假设和必然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 ,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才是最宝贵的 ,它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源泉 ,是一个国家“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高等教育现代化 ,要在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上做文章 ,要改变教育思想 ,改革教育观念 ,改善师生关系 ,使教学与科研相融合  相似文献   

19.
李晔 《阴山学刊》2003,16(6):79-84
法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伦理学、政治学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从西方法哲学史及其近现代转型的过程、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冲突或难题等方面来梳理二者比较基础性的关系,是进一步与深层次探究二者关系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认识“以德治国”及其合理性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加强师德修养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 ,阐述了师德的新内涵 ,提出了加强师德修养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铸造教师之魂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