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官田"发展至宋代,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其中"系官田产"特定称谓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原因。宋代"系官田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常平司、转运司及州县管辖的部分"官田";广义则近于"官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较为充分的史料论述了元代江南地区普通官田的由来与发展,以及元朝地方政府对普通官田的管理与经营情况。作者指出,普通官田的经营对元朝政府的统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江南税粮的海运线直接影响到元朝统治的寿命。  相似文献   

3.
一、官田来源与重赋区的形成杭嘉湖与苏松常等六府,是明代官田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全国的重赋区。由官田额大所引起的重赋问题,成为有明一代该地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清代。明代杭嘉湖官田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日本名古屋大学东洋史研究室教授森正夫,是日本著名的明清史专家,著有《明清时代的土地制度》、《明初江南的官田》、《十六——十八世纪荒政与地主佃户的关系》、《中国民众叛乱史》等。一九八三年四月,受日本学术振兴会派遣,前来复旦大学与明清史学者伍丹戈、樊树志进行合作研究,于一九八四年一月底结束。其间,森正夫访问了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与有关学者交换了意见。三位学者每周一次的研究会,围绕共同的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切磋。其中关于江南官田与赋役改革的讨论比较深入,涉及到江南官田的各个侧面,在官民田土税额及苏松地区的重赋方面,收获最大。人们往往强调苏松官田赋重,实际上浙江、福建、广东及南直隶的徽州、凤阳地区,官田的赋税并不比苏松地区低,为什么苏松重赋叫得如此厉  相似文献   

5.
宋代官田的来源有:继承前代官田,通过组织士兵、招募客户和流民,并鼓励地主开垦荒田,收归国有的逃田,在江南修圩和废湖泊、陂塘为官田。由于宋代官田的来源多种多样,因此,当时地主、官员虽然通过冒佃、盗耕以及收买等手法,不断蚕食官田,但部分私田转化为官田的现象仍然存在,二者处于对流的状态,一定数量的官田在宋代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6.
自唐中叶均田制破坏后,迄至两宋,官田有两个显著变化:一是官田普遍采用租佃制,对农民和士兵进行地租剥削;二是官田私有化,即官田变为私田.官田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其经营方式的这种变化,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充足发展的必然结果.秦汉以来,官田就开始采用租佃方式经营,只是到了两宋时期,佃耕制才成为经营官田的普遍形式.在占田制和均田制下,不管农民是否占有法定的田亩数额,国家依据农户的丁口情况,强制农民一律按照法定的数额缴纳租税,这种剥削方式显然具有瑶役制性质,并且是在经济领域里所实行的一种政治的、军事的统治形式.在佃耕制下,国家根据佃户租种官田的多少,向佃户收取不等的租额,采用实物地租,这是一种经济的统治形式.官田由政治的、军事的统治形式,转变到经济的统治形式,用经济关系的强制来代替政治、军事的强制,这显然是一种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7.
官田,也称公田,是封建国家凭借封建统治权而直接控制的国有土地。在历史上,汉、唐、元、明等朝官田均甚发达,而以元代为最。但是,对于元代官田的数量各家估计不一;再则由于元代垦田面积失载,故对元代官田所占比例亦不甚明了,特别是晚唐以降土地私有化潮流在元代遭到重大挫折,导致官田畸形膨胀的原因有必要详加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董必武有一个异姓儿子曾凯旋,是他在长征途中认下的。曾凯旋,江西吉安县官田乡人。1928年,曾山发动吉安县有名的官田"四·九暴动"时,16岁的曾凯旋便参加了暴动队伍。先后在吉安西区游击队,吉安县红色独立营当上了战士、班长,以后又调湘赣省苏维埃保卫局工作。1933年冬,湘赣省苏维埃调派他去瑞金中央党校学习。1934年  相似文献   

9.
一、官田佃农的不同来源和类别宋代官田的经营,除了在沿边地区采用士兵屯田以加强国防力量外,其余的官田基本上采取租佃制。佃种官田的农民,大致有下面几种人: (一)下户。下户是乡村的第四、第五等户。他们占有的土地很少,尤其是第五等户,只有田五亩、七亩或三亩、二亩,有些甚至是无产税户。他们为了维持生计,除了经营自己微薄的田产外,还必须租种官府或地主的土地。对于下户请佃官田,宋政府容许而且给予优待,“在法官田,惟许下五等人户请  相似文献   

10.
(二)一般官田和屯田 清代大体沿前代之旧,一般官田,一如私田,采取租佃制佃农制下的实物地租剥削形式。屯田亦复如此;所谓“承佃输租,屯户与民无异”(《清通考》卷十)。有定租制和分租制两种,主要行定租制。 行分租制的屯田和官田,主要在继续开发的北疆和北方地区。据《新疆识略》卷六“屯务”载乾隆四十年(1775)新疆军屯的情形说: 屯兵人种地二十亩至二十一亩,每屯兵百人,为地二千亩至二千一百亩。年给 种子一百石,秋成按分数交纳租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对耕地保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逐年减少是每一个国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国有土地产权制度和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指出耕地问题出现的根源主要是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地使用权的租金问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国有土地租赁作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其中两种方式,其租金基于法律规定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内容。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土地使用权租金制度,对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应当建立国有土地租赁制度,逐步减少国有土地有偿出让。  相似文献   

13.
房屋征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提前收回本质上是对财产权的征收。虽然相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房屋征收中对国有土地使用权是否给予补偿和如何进行补偿,但财产征收补偿制度本身既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和宪法依据,也有具体的法律依据。房屋征收中提前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时,除了应退还剩余年限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补偿范围还应包括土地使用者的投资开发利益和该土地的预期增值利益;补偿标准应根据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不同方式,即出让方式与划拨方式分别确定:对于出让土地的使用权,应当综合考虑该土地的用途、地理位置、剩余使用年限和基准地价等因素;对于划拨土地的使用权,应当考虑土地使用权人支付的土地开发成本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体是国家,并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权。但因土地使用权出让主体制度法律规范的不完善,导致在各级管理部门大量寻租行为的产生。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对土地使用权出让主体制度的立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曾长期存在着土地国有与私有并存的状态,虽然土地所有权国有的制度始终未被彻底打破,但以土地为核心的物权法律关系仍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了实现与发展。土地所有权向私有方向发展虽起起伏伏,但从未间断,并最终形成了更加明晰的土地私有权制度,构筑起了具有中国封建社会特色的以土地为核心的物权保护体系。在土地所有权国有与私有的长期斗争中,法律最终从注重土地所有权的确认转向了更加注重对土地使用收益权利的保护,并最终孕育和完善了封建社会的物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国外主要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林一直是世界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公有林依然是主体构成,占全球森林面积的84.4%,在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等七个国家的国有林的平均比重达到62.36%.目前世界上国有林的主要管理体制有中央政府主导的垂直管理、以州为主体的垂直管理、以省为主的分级协调、管理与经营分离等四种管理体制.在对这四种管理体制的体制形式、组织机构、人员和资金安排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管理体制上,都是基于国有林资源所有权确定,而且都遵循所有权和管理权限对应的原则,具体经营活动都不同程度引入市场机制;在管理机构设置上,世界各国国有林管理设立专门的管理组织机构负责国有林的管理工作,大部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都明确了国有林的具体管理职责和权限;在用工制度上,国有林的管理人员实行公务员制度,具体经营人员按企业化管理;在资金管理上,基本都实行资金全额预算,收支两务线管理.上述国家在国有林管理中体现的生态优先、分类分级管理、政府主导资源管理与具体经营活动市场化,健全法律法规等对我国国有林改革具有重要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土地资产处置,关系到企业改革的成败。文章论述了国有企业改革中土地资产处置的必要性、处置方式、存在问题,本着“明晰产权、显化资产、依法处置”的原则,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即要有利于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又要避免国有土地资产的再流失。  相似文献   

18.
国有土地资本运营与复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土地资本运营是资本运营的一种形式 ,即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为资产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运作和经营。从复杂性研究的思路出发 ,本文认为 ,国有土地资本运营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对其正确的认识范式必然是系统范式。在物理—事理—人理 (WSR)系统方法论的框架下 ,本文建立了国有土地资本运营的WSR系统管理模式 ,并对典型案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土地“以租代征”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租代征”是一类新出现的隐蔽性很强的农村土地违法行为。“以租代征”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以租代征”的泛滥不仅导致统计失真、弱化宏观调控等,而且造成国土资产流失、扰乱土地秩序、损害农民权益、影响社会稳定。解决“以租代征”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政绩考核制度;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健全土地利用机制;强化土地执法的力度,深化土地管理制度与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土地征收制度变革,建立公平的农地征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从政府的角度看,国有土地资产流失有主观、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是政府管理不到位,客观原因是一些个人和企业钻政府管理的漏洞,进行违法交易。在介绍国有土地资产流失表现的基础上,总结其原因,并探讨遏制的对策:关键是要加强政府的管理,积极推进国有土地使用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