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传统归纳推理”真的是“从个别(或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吗?本文对这个定义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
休谟问题问世以来,在人们探讨解决休谟问题的众多方案中,现代逻辑的一支--概率逻辑迅速发展起来.概率逻辑者将完全归纳推理划入演译推理的范畴,为对归纳推理概然性的研究铺平了道路;其意在通过解决休谟问题,最终达到用概率逻辑取代传统归纳逻辑的目的.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休谟问题的解决应转到哲学解决的途径上来.此外,把完全归纳推理划入演绎推理的范畴的观点也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3.
"归纳问题"的提出和对归纳思维方式的质疑,实质在于我们没有对归纳推理与归纳方法进行区分,从而因为归纳推理中的困难使得整个归纳逻辑陷入困境。只有对两者加以区分,分析归纳推理诸要素及其困难,以及归纳方法在实用上的合理性,才能更好地为归纳辩护。  相似文献   

4.
归纳推理研究中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前提数目的增加对归纳推理强度(inductivestrength)的影响,即单调性效应(monotonicity effect)和非单调性效应(nonmonotonicity effect).单调性效应和非单调性效应在有关儿童归纳推理的理论模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作为这些理论模型的具体阐释,也可以作为其理论基础和源泉.但是由于对归纳推理这个概念的界定不一以及归纳推理任务的选择标准不同,这些研究结论也存在着异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经典类包含任务以及寻找证据法、属性扩展法和归属法的归纳推理任务,进行了三个相关性研究,共测查儿童120名。结果显示7、8岁儿童类包含概念成绩与其在寻找证据任务和属性扩展任务中的归纳推理多样性表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34,0.29;P<0.05)。然而,7、8岁儿童类包含概念成绩与其在归属任务中归纳推理多样性表现不存在显著相关(r=0.18,P>0.05)。儿童在归属法任务中表现出来的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与在寻找证据法和属性扩展法中表现出来的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可能是不同质的。  相似文献   

6.
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回溯推理中,香港推理小说家侧重于完全归纳推理、直接推理和三段论,以及简单式回溯推理。文章以倪匡、陈娟的推理小说为例,解读香港推理小说推理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归纳推理具有许多心理效应,如多样性效应、典型性效应和单调性效应等.其中多样性效应及研究方法备受关注,已有研究通过寻找证据、论断力度判别、属性扩展与归宿选择等方法来研究多样性效应.有关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儿童的归纳推理主要是受知识经验的影响,而不是受机制问题的影响.人格特质因素和属性可见性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也有影响,并且国内外研究结论略有不同,显示多样性效应具有年龄差异与跨文化比较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归纳推理具有许多心理效应,如多样性效应、典型性效应和单调性效应等。其中多样性效应及研究方法备受关注,已有研究通过寻找证据、论断力度判别、属性扩展与归宿选择等方法来研究多样性效应。有关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儿童的归纳推理主要是受知识经验的影响,而不是受机制问题的影响。人格特质因素和属性可见性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也有影响,并且国内外研究结论略有不同,显示多样性效应具有年龄差异与跨文化比较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归纳推理的或然性、逻辑性、有效性与合理性的问题是归纳推理中比较重要而又容易混淆的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角度 ,在阐述归纳的或然性、逻辑性、有效性问题的基础上 ,探讨归纳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挽救归纳推理,必须打破演绎崇拜怪圈,通过寻找归纳推理在逻辑学与经验科学中的最佳结合点并对其进行恰当定位。归纳规则通过其符合已被接受的归纳实践而得到确立,而归纳结论又通过其遵从有效的归纳规则而被接受,两方面都需要的唯一辩护存在于二者所取得的相对一致之中。  相似文献   

11.
国内形式逻辑教材在讲述归纳推理时,大都承认“科学归纳推理”为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的一种;但有的逻辑专著在推理中根本不提及它。孰是孰非?该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归纳推理”的实质呢?《逻辑学辞典》“科学归纳推理”的释义为:“是根据一类事物部分对象与某属性之间的必然联系,而作出关于该类所有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1];《哲学大辞典·逻辑学卷》称:“科学归纳推理”“亦称‘科学归纳法’。根据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必然联系,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该属性的不完全归纳推理。”[2]承认这种推理的教材和…  相似文献   

12.
为阐述化学研究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分析了化学研究中归纳推理和机遇的重要性,并讨论了化学研究中机遇的产生根源和捕捉方法。结果表明,化学研究中既要重视其必然性,树立必胜信心,通过归功推理,探索化学的奥秘;又要重视其偶然性,抓住机遇,尽早攻克难关。  相似文献   

13.
博弈逻辑中归纳合理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纳合理性问题最初是由休谟提出的.对这一问题,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提出了各种解决途径.在互动的人群的博弈中,由于总是存在某些公共知识,通过若干次博弈,总是有可能达到纳什均衡,因此归纳推理总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儿童在对人的行为进行归纳推理时是否遵循多样性原则,是否受到了其他认知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范式,分析了4-5岁、6-7岁、8岁、9岁儿童和成人在对人的行为进行推理时表现出多样性效应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6-7岁、8岁、9岁和成人表现出了多样性效应,并且9岁儿童运用多样性信息的能力已达到成人水平.但6-7岁和8岁儿童的多样性表现与成人仍有显著差别.从发展趋势上,对年龄、属性特征外显性和人格特质理解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休谟归纳问题:一个新模态逻辑语义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谟对科学中因果关系的必然性的疑难,引来了众多对归纳问题的解决方法。本文指出,休谟的疑难,涉及到经验命题的必然真应如何表达的问题。由于归纳推理有成立和不成立的两种可能性,因此必须寻找两种相互矛盾的理论,应用可能世界的模态逻辑,具体处理因果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人的智慧与其推理能力关系密切.推理能力是人的智慧的体现.学习推理是发展智慧的基础.学习推理要掌握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认识相对稳定状态的对象的推理,也要掌握认识发展变化对象的各种辩证推理.只有在实践中自觉地进行刻苦磨练,熟练地运用推理,才能产生智慧.  相似文献   

17.
案例教学法注重归纳推理,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法律教学、培养优秀法律人才、并已为实践证明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国处于成文法法律体系中,倾向于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法,重在演绎推理.在我国的法律教学中,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构建"以讲述为主、案例教学为辅"法律教学新模式,给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有机结合寻找一个连接点,成为我校法律系诸位教师的共识,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笔者试图对之进行探索和总结,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我省中学生逻辑推理的发展水平和逻辑推理的运用水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与分析一、逻辑推理的发展水平: 这部分的研究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归纳、演绎综合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共10个题目,每题2分,满分为20分。 1.归纳推理部分: “归纳通常被称为科学的思维方法”。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关于概念的形成、概念的运用,以至作出判断都离不开归纳推理。所以有人称它为学习发现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假设性推理是相对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提出的"第三类推理",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前提的不完备性、结论的非单调性和过程的对话性上。法律推理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进行的言语交际活动。正是语境如影随形地影响着法律推理的整个言语进程,法律推理才呈现出假设性的特征,作为假设性推理而存在。假设性法律推理的提出并不是对法律推理其他逻辑形式的否定,而是对法律推理逻辑属性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化。在追求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基础上,肯认法律推理的假设性,法律推理就有了更加全面而统一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古德曼设想了另类的(仿)绿色和(仿)蓝色,让我们看到若以样本为仿绿色,推测同类的待检宝石也为仿绿色,所完成的归纳推理便不正确.据说,问题在于“仿绿色”是个扎根不深的颜色谓语,所附带的时间指标干扰了指示颜色的作用.不过,这个讲法有商榷之处.在他看来,“真绿色”毫不另类,扎根是够深的,却仍有可能受到时间指标所干扰,用于预测未检物的颜色也可能因此而出错.故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所接受的颜色谓语究竟是在什么情况底下才不受干扰,配合归纳推理的需要.审视之后所得结论如下:(1)颜色谓语若受到时间指标干扰,指示作用便变得模棱两可,影响了谓语的报道作用,拿它来描述对象的颜色有困难,我们有理由弃之不用,也就不再进一步讨论这些谓语能否配合归纳推理的需要.(2)“仿绿色”和“真绿色”在合适的语言环境下,都可避免干扰,让指示作用免于模棱两可.出现这个情况,我们才说,所用的谓语能够配合归纳推理的需要,扎根够深.(3)放弃“仿绿色”与语言惯性有关.我们既然使用了“真绿色”来描述未检物的颜色,又用它来报道预测有可能失败,而且一直以来都做到得心应手,便有理由认定它能够配合归纳推理的需要,于是不再考虑仿绿谓语.有了这样的想法,未必否定“仿绿色”也可能派上用场,取代“真绿色”.综上所说,我们有理由相信,研究某类颜色谓语能否配合归纳推理的需要,要先看这类谓语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下是否不靠时间或其他附属指标,也可用于报道或预测未检物的颜色.只有可用的谓语才有可能深扎根.可是,反过来看,谓语深扎根却解释不了为什么它们能够配合归纳推理的需要.古德曼以谓语是否深扎根作准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