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近百年来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依据近百年来分区域人口统计数据建立动态模型,分析甘肃省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特点。近百年来甘肃经济社会状况的巨变引起75个县的人口密度和人口比重的变化,特别是以兰州市为重心的陇中地区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反映了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对人口分布的集中效应;而陇南地区在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同时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反映了资源环境对人口增长的约束。各地区的人口密度、人口比重与时间序列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一、澳门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变化1.半岛与离岛之间人口密度相差悬殊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三个地理单元。前者简称半岛,凼仔和路环两岛简称离岛。澳门土地面积仅16.92平方公里,1988年人口已达44.4万人,每平方公里高达26211.6人,在世界上华人聚居的城市中,比香港高出3.9倍,比新加坡高出4.9倍,比我国最大城市——上海,也高出11.7倍。  相似文献   

3.
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能说明和决定这个地区生产水平的高低,只有把人口的数量、密度和经济条件结合起来,才能衡量其人口分布是否合理。对于新疆人口的分布和密度以及增长规划,也应该与当地的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和制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洲腹地。位于我国西北边疆,面积165.95 km~2。占我国土地总面积六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一个省区。将它的人口资源和自然资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人口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王秀娜  肖致美  刘彬  陈魁 《西北人口》2015,(2):92-94,100
运用人口密度、人口结构化指数、罗伦斯曲线及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天津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市各区县人口总数差异较小,但各区县人口密度差异巨大;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指数为0.3893,集中指数为0.0390,人口分布集中化趋势明显;人口罗伦斯曲线表明全市4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占土地面积不足2%的行政区域中;天津市全局Moran’s I为0.4591,人口分布格局具有很强的空间正相关性;根据天津市人口密度、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并耦合天津市市情,将天津市人口分布格局划分为三环结构。  相似文献   

5.
<正>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的科尔沁草原,是个以牧业为主、全面发展的牧业县。为了搞清这个县的人口特点,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概述如下: 一、通榆县的人口特点(一)人口密度低。全县拥有土地面积8,477平方公里,草原面积占51.6%。1981年末,人口为312,057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7人,是全省人口密度较低的县份之一。(二)农业人口比重大。据1979年的调查资料:全县农业人口约占83%,而同一时期,全省的农业人口约占70%,白城地区约占80%。  相似文献   

6.
《人口学刊》2018,(6):62-74
本文利用民国北京人口统计档案资料对民国北京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做出动态分析。民国北京人口空间分布的最大特点是分布不均衡、密度大及人口性别比高。北京内外城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远大于四郊,各区人口密度相差悬殊,北京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人口密度增长呈现明显的圈层式特点及差异性变化。北京内城外围各区人口密度及其增长均大于中心区域;外城内侧区域人口密度大于边缘区域,但内侧区域人口密度增长却慢于边缘区域;东郊区、南郊区的人口密度及其增长大于西郊区及北郊区。总体上北京各区人口密度增长表现为内城快于外城,外城快于四郊。北京城郊区人口分布格局并非静止不变,内城人口密度呈现出由低于到最终高于外城的变动,外城人口数量也呈现出由少于到最终多于四郊的变动。民国北京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北京城市居住格局的改变、公共机构的建立、城市商业消费中心的北移及外来人口的聚集等。民国北京男性人口一直多于女性人口,因此人口性别比一直较高。北京男女人口城郊区分布不平衡,外城人口性别比最高,内城次之,四郊最低。民国北京人口性别比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口以未婚男性青壮年居多,大量过剩未婚男性人口成为婚姻市场中的被挤压对象,也是社会不安定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7.
孟加拉国各省、区的人口分布存在着不均衡的特点,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选取人口密度指数、胡佛指数和非均质性指数(index of concentration,Hoover’s index and in-homogeneity index)指标来分析孟加拉国人口分布现有的不平等程度和非均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孟加拉国各省、区的人口集中都存在增加的趋势。同时,通过对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的计算,分析孟加拉国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和人口密度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依据1982年甘肃人口普查资料,讨论人口分布和密度、少数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和城镇分布三个问题。一人口的地理分布和密度人口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人口的数量,一般以“人/平方公里”来表示。这是人口地理分布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和该地区自然地理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1982年7月1日,甘肃全省总人口为19,569,261人,比1949年的968万多人增加了一倍。全省人口密度为43.1人/平方公里,还不到全国人口平均密度(105人/平方公里)的一半。但省内各地县人口密度不平衡,有的还相差颇大。  相似文献   

9.
<正> 一土地承载力,指的是一个地区在特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能保证永续利用的合理生产能力,及其按当时当地人们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准,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最高人口数量。土地承载力一般只具有潜在的意义,它与现实的人口规模或人口密度往往不一致,而人口迁移,正是调节这种差异,使之在一定时期内达到相对平衡的基本途径。当生产力水平低下时,土地承载力无疑是任何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基本物质前  相似文献   

10.
一、人口密度非洲是世界第二大陆,面积约3,000万平方公里。1980年,非洲人口为4.72亿。全洲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人,不到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4人的一半。和亚洲、欧洲(不包括苏联)相比,分别只有它们的六分之一和七分之一。由此可见,非洲的人口密度是相当低的。但在非洲内部,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极其悬殊。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分布在占全洲面积很小的地域内,因而形成各国和各地区之间人口密度的巨大差别。象尼罗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自治区,土地总面积达30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这一地区历史上以人烟稀少,经济、文化落后著称.直到全国解放之初的194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密度仅2.7人/平方公里,青海省为2.1人/平方公里.全国解放以后,西北地区的人口发展,发生重大变化,也呈现了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人口承载力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我国各个地区人口区域分布的合理性,我们改变了仅用人口密度来衡量人口分布的通常做法,通过引用适度人口指标考察了我国各省市经济人口承载容量和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容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各省市人口承载力预警系统,为决策者制定人口发展战略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人口经济密度分市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广东省地处我国南部沿海,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然而,从本省各市人均国民收入、人口密度来看(见表1),本省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并不平衡。本文拟从人口经济密度角度出发,试图把这两种不均衡联系起来考察,分析本省人口经济密度的分市差异,揭示本省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妥之处,请师长赐教斧正。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藏高原各民族人口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和这块地区过去社会制度、宗教、婚姻等状况的特殊性,使这块土地长期以来为国内外许多人士所向往和关注。本文主要利用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对高原人口状况进行阐述和分析。 高原地理环境的特点是大、高、稀。大,是指面积广大。本文所指的范围包括西藏和青海全部,以及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的阿坝藏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合计面积222.5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23.2%。 高原面积虽大,但人口稀少,1982年仅占全国人口(含港、澳、台)的7.55%,人口密度也是全国最低的地区。整个高原人口密度由1964年的每平方公里2.4人提高到3.5人(全国平均107人)其中西藏最低,由1.0人提高到1.5人;青海省由3.0人提高到5.4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自治州分别由3.4人提高到5.2人和由5.8人提高到8.9人;人口密度最高者为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由7.0人提高到11.2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根据普查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在计算机微机上绘制1990年上海市区人口密度等值线图的方法,阐述了从等值线图所看到的当前上海市人口分布的一些特点;进而把它与利用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绘制得到的1982年上海市区人口密度等值线图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了上海人口分布的演变及其原因。用同样方法,可绘制得到商业营业额分布、饮食服务业营业额分布、职工密度分布等,把它们与人口密度分布图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从深层次上探讨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诸因素的关系,并可讨论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正> 黑河地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与苏联有355公里的边界接壤线。全区现有人口151万,人口密度为22入/平方公里。地旷人稀,资源丰富,是一个刚刚进入全面开发建设新时期的边境地区。但是,从1984年开始,这个地区的人口大量外流,全区人口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由1983年的1,549,228人下降到1987年初的1,510,346人。这种由于外流造成的人口总量减少的趋势,对于调整我国人口分布格局、巩固边疆和该地区的全面开发建设无疑将产生极消极的作用和影响(见黑河地区人口总量变化图)。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是一个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贫瘠的省份。在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80%是群山、草原和沙漠。全省总人口2345万人(农村人口占78%),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2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总结70年  相似文献   

18.
《人口学刊》2018,(3):30-41
人口集聚和区域不均衡是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中国的人口空间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人口集聚除了具有静态的人口空间分布状态的含义外,还具有动态的人口向特定区域流动迁移的含义。人口集聚既是过程也是结果,研究人口集聚比单方面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或人口流动迁移研究更具挑战性,也更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以20002015年省级数据为样本,根据人口集聚地区人口规模大和人口密度高的特点,利用人口密度的区域倍数指标来测量我国人口集聚水平,分析其变动特征,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人口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途径机制。研究发现我国人口集聚程度按东部、中部、西部顺序依次降低,东部地区的集聚程度不断提高;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人口集聚程度每提高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将提高1.064%,西部地区人口集聚的经济效应最大,资本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显著正影响;城镇化、人力资本和人口抚养比是人口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人口集聚能够提高集聚地区的城镇化率和人力资本水平,降低地区人口抚养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此,提出促进地区人口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发挥人口集聚经济效应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姚东  ;伍维模 《西北人口》2014,(5):107-113
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十三个师所属团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和地域分布。兵团团场2010年老年人口总数为18.3万人,占团场总人口的10.4%,性别比为113.3,年龄中位数为72.1岁。兵团团场的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老年型,老年人口比重、老少比和老年抚养比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北疆团场比南疆和东疆团场高。虽然单位土地面积上老年人口的分布不均衡,但是,单位耕地面积上老年人口的分布是均衡的。兵团团场老年人口密度为2.7人/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和17.6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人口老龄化对北疆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和养老保障的压力将不断增大,对兵团承担屯垦戍边及保障新疆长治久安任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1987~2007年毕节地区八个县市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方面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资源环境、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对毕节人口分布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毕节各县市的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稳步增加,呈现协同式的增长态势,但各县市之间增长速度快慢不一,显示了区域间的差异;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地域分布变动的影响日趋减弱,但是减小的幅度并不大,说明了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变动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因素对人口密度变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尤以人均GDP和医疗条件变量更为显著;就人口密度的动态变化影响而言,除了受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共同影响之外,毕节各个县市还表现出其个体显著差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