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代中后期庄子学复兴,庄学著作层出不穷,而陆西星撰写的《南华真经副墨》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受明代中后期散文评点的影响,陆氏从文学角度对《庄子》的"三言"体例、篇章结构、文辞意脉等方面作了评点,尤其是在评点《庄子》文脉时,提出了"草蛇纩线""藕断丝连"等重要观点,对后来的《庄子》文学阐释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2.
《庄子》与《红楼梦》中的梦幻故事既是"梦"境与"幻"境的交织,又是为情、为文、为理之梦。在梦境艺术的创设中,两者既有同曲相和之处,又各有妙音,具有"幻中有真"的审美意蕴。二者均寓"道"于"梦":《庄子》追求"真人不梦",是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红楼梦》则是一场世俗化的人生之梦、色空之梦。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散文艺术性最强。这一点,鲁迅先生早已精辟地指出:“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内篇》的首篇(《逍遥游》是一部《庄子》的纲领,也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 所谓”逍遥游”,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精神自由。在这篇最能代表庄子思想艺术特色的哲学散文中,他极力鼓吹“无所待。否定“有所待”,宣扬虚无主义的人生观,以达到逃避现实斗争的目的。庄子不满现实,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但又无可奈  相似文献   

4.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同时也是出色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代表了诸子散文的最高成就。其中《秋水》篇,更是文采焕然,集哲理与形象于一体的妙文。本文试图对这篇力作作些粗浅地阐析,借以探寻庄子说理形象化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5.
庄子所著《庄子》一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同时也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庄子》散文在文学上的价值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真正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文学散文的,《庄子》应占首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  相似文献   

6.
(一) 《庄子》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用汪洋恣肆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故事,奇特大胆的想象,文质并茂的议论,开了我国古代散文艺术的先河。郭老在《庄子与鲁迅》(《沫若文集》第十二卷)一文中曾经夸张地这样评价过:“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 但是,由于《庄子》散文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它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的复杂性,也引起了对《庄子》散文评价上的长期争议。持极端否定意见的人,认为庄子是战国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思想家,是“绝  相似文献   

7.
自清初以来,以文章之学评注《庄子》的著作纷纷涌现,造成了庄学的新局面,其中以林云铭《庄子因》、宣颖《南华经解》、胡文英《庄子独见》、陆树芝《庄子雪》等最为杰出。可惜学界有关《庄子独见》的专门研究尚不多,关于胡文英的生平事迹亦不甚了解。论文对胡文英的传记文献试加梳理,同时对其《庄子独见》等书的著述宗旨略作推论。  相似文献   

8.
《庄子》散文艺术始终存有再认识的天地。文章认为:“文道浑融”是《庄子》散文艺术的总体风貌。首先,它所表现的客体──“道”,其内容和存在状态,具有独特的艺术亲和力及显现艺术至境的潜能;其次,作品本身各种抽象的形式艺术,无一不呈现“目击道存”,难分文字和思想之美的艺术魅力;再次,作者“独与天地相往来”的精神状态和创作方式,成就了“其为文乎?其为道乎”?的上乘艺术。由此可以说,《庄子》的散文艺术具有某种意义上的不可企及性。  相似文献   

9.
诸子散文中,文辞美富,首推道家;道家的菁华,又萃集于一部《庄子》。《庄》文逻辑周密,析理精深,构思奇巧,词语俊奥,尤以形象比喻的层出不穷、寓言故事的纷至沓来而著称于世。一部哲理散文,何以能容纳诸多的感性材料?哲学的抽象性与文学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10.
从文学价值看,《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巅峰之作,它的哲学思想与文学特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广影响。但从后世文学观之,人们对《庄子》之形与神的吸取,又显然是有选择性的,陶渊明就是最具典型性的一人。他对《庄子》的承传不仅侧重于神的一面,而且在这一侧面上也表现为一种承传、突破与革新的态势。探究陶渊明诗文与《庄子》之间的这种关系,对梳理《庄子》在中国文学中的影响演变历史,有着重要与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游的活动古已有之,但只有庄子将它发展为一种自由精神,并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之“游”的基本内涵是心与道冥合,同一于无而逍遥自得,自由自在。逍遥是其价值指向,逍遥游是一种诗化自由。  相似文献   

12.
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生命哲学与庄子的生命哲学有许多近似之处,但由于两人思想背景不同,他们的生命哲学又具有各自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3.
《庄子 ·秋水》 “旋其面目 ”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秋水>篇中的"旋其面目"一语,"旋"当训"还",系还返、回复之义;"面目"指与神情有关的面容."旋其面目",即是回复其面容."面目"不表"脸"或"头"义,"旋其面目"不能解为"转过脸"或"转过头来";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北海"即黄河所入之海,在黄河入海口之东;河伯"东面而视",所视即为"北海",也用不着"转过脸"或"转过头来".  相似文献   

14.
庄子、卡夫卡与“文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战国时期道家的巨擘庄子与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奥地利天才的小说家卡夫卡都曾对“文明病”进行过揭批。他们是如何界定“文明病”并进而进行揭批的 ?时隔两千年 ,地距东西两端 ,这种揭批有何相同与不同 ?本文用比较的方法探讨了这些问题 ,并希望通过这种探讨给人们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5.
郭象关心万物的"性",他给予"性"以"分"、"当"、"极"的规定性。但是"性"只是理性思维下的产物,它作为理性的规律性要求是很难达到本体的。为了消解这种主体与"性分"之间的知性关系,必须上升到更高的程度之上。  相似文献   

16.
梳理和分析庄子后学所作的《庄子》外杂篇的文本资料,便能清晰地理解和把握《庄子》外杂篇之"德"论。它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其一是"德"和"道"之间的关系;其二是"德"的本质意蕴;其三是"德"的现实演变。从这三个层面来看,庄子后学所论之"德"即道德,明显不同于儒家意义上的道德,前者强调同一于生命本性,后者强调合一于人伦规范。毫无疑问,明辨庄子后学所论之"德",不但有助于准确理解《庄子》外杂篇的道德哲学思想,而且也有益于深刻认识儒家的仁义道德。  相似文献   

17.
<庄子.天下篇>在总论部分对"古之道术"的基本评价,就是"无乎不在"."古之道术"是指五帝时代的神巫之学.由于神巫之学的影响力深远,是后来史官之学与百家之学的源头所在,故日"无乎不在".明确"道术无乎不在"'的真正含意,对于解决篇中其它难点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让王》篇是庄子后学阐述道家重生理论所作。庄子后学承继了道的基本原则 ,但更强调用“道”服务于社会与人生 ,《让王》篇所谓“道之真以治身 ,其绪余以为国家 ,其土苴以治天下”就是一个典型的表述。对于传世文本 ,须进行一些必要辨析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理解其原意。  相似文献   

19.
《庄子·外物》中的重要概念"两陷",并非指"陷入利害两端",而是指陷入是非善恶两端的价值偏执,从而造成选择上的困境.庄子试图消解善恶是非观念的偏执,"不谴是非",摆脱人们所面临的道德困境.这虽然满足了一批隐逸之士的精神需要,但就社会整体而言,和谐的社会秩序必须以良好的道德关系为基础,只有重树道德主体的自觉意识和价值信念,才能真正解决"两陷"问题.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中的"真人"和"畸人"分别体现了庄子人格理想的两个层面."真人"是游于方之外的人,是庄子在黑暗现实中幻想出来的泯物我、同死生、齐是非、一荣辱的绝对自由的人格,是一种虚幻的心灵安慰."畸人"则是游于方之内的人,是庄子用以解决现世的人生痛苦,以全生、保命,求得有限自由的体现,是庄子处世哲学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