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庄子>一书,历代阐释者众多,蔚为壮观,今人名日"庄学".本文研究明代"庄学",主要考察<庄子>一书在明代的传播,大致分为三期:第一期,明初至中期,程朱理学独尊,<庄子>被视为异端,几父无学者问津.第二期,正德嘉靖时期,王学勃兴,老庄重新引起读书人的兴趣,甚至将老庄语引入科举时文,评点<庄子>,以儒解<庄>,蔚成风气.第三期,晚明至明亡后,对<庄子>的接受,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儒道互补,三教合一,最后则成为遗民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2.
明代中后期庄子学复兴,庄学著作层出不穷,而陆西星撰写的《南华真经副墨》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受明代中后期散文评点的影响,陆氏从文学角度对《庄子》的"三言"体例、篇章结构、文辞意脉等方面作了评点,尤其是在评点《庄子》文脉时,提出了"草蛇纩线""藕断丝连"等重要观点,对后来的《庄子》文学阐释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3.
正确理解<庄子>意蕴的关键在于解读方法的选择.历代读庄皆有不同的方法."以庄解庄"突破传统"以它平它"的理论,反拨将<庄子>现代化,消解将<庄子>原点化和读者化."以庄解庄"方法论将开显庄子研究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4.
庄子洞察必然,热爱生命,强调顺乎自然。他的这种开放无极的情感,达现的哲学,使他完全弃绝一切有形之束缚,不仅精神上获得了极致的自由,散文也因此造出许多虚无飘缈,却以其想象的奇异给人审美愉悦的境界。富有特色的怀疑主义与直觉主义相结合,是庄子认识论的主要特色,也自然构成了其散文的另一大特色─—寓言的方式和象征的手法。  相似文献   

5.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重要部分,历代注家和研究庄学者都对其有所阐释。方以智及其作品《药地炮庄》可以说是诸多解庄著作中较为突出的一种,这一点在《逍遥游》中尤其凸显。方以智对《逍遥游》的解读,以《易》《庸》为媒介,通过本体、体用与工夫的架构,将庄子的"逍遥"义贯穿为一个有始有终的整体,这在有别于历代解庄者的同时,也使得《庄子》的义理指向和方以智自身的学术特色得以展现出来,而这同样也是促使《药地炮庄》之"逍遥"义如此呈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马其昶的以儒解<庄>代表着清末理学阵营调适和坚守思想传统的双重努力.他以择录前人见解并兼发己意的方式,首先证明<庄子>与儒学的同源关系,进而以理学的哲学概念解释庄子的世界观,并显示出了通庄致用的解<庄>目的.相比前人,马其昶庄儒会通、以庄助儒的意图更为明显和深入,他的庄学思想中所透露出的"理学经世"精神,是中国学人学术心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文学评点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形式,是在宋代发展起来的.《庄子》散文有着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明清两朝评点者甚众.文章选取《庄子》为个案,以对《庄子》文本在宋代的历时性解读为切入点,梳理评点学在宋代开始走向成熟的内在脉络,力图在总结评点方法得失的同时,深化对《庄子》散文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方以智《药地炮庄》旨在发挥觉浪道盛禅师正“庄子为尧孔真孤”之说。他通过叙述和讨论昔贤对《庄子》的见解,极力阐明庄子与孔子的一致之处。他罗列时彦之说,一一加以评论,对当代《庄子》思想研究展开深入讨论。《总论》中最能展现其独特见地的,是《向子期与郭子玄书》《惠子与庄子书》。其撰写《药地炮庄》的基本思路,就充分展现在对《庄子》内七篇的“总炮”中。《药地炮庄·总论》也是方以智撰写全书的体例,由此可知《药地炮庄》是庄学史上一部以禅解庄、以儒解庄的杰作。  相似文献   

9.
《庄子》散文的章法,指的是其在写作中被广泛使用的计划安排、处置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紧扣文章主题的布局谋篇;注重协调,既保持文章的整体风貌,又要求部分内容的独立成章;运用寓言“结构”文章的发展;营造富于“妙”处的开头与结尾等。正是这些特点连同其他方面的艺术技巧,使《庄子》散文成为“古今无两”的大文章。  相似文献   

10.
<庄子.天下篇>在总论部分对"古之道术"的基本评价,就是"无乎不在"."古之道术"是指五帝时代的神巫之学.由于神巫之学的影响力深远,是后来史官之学与百家之学的源头所在,故日"无乎不在".明确"道术无乎不在"'的真正含意,对于解决篇中其它难点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贵族遗孀林太太长期寻求外遇、"四海纳贤"。她的偷情行为既受到内心正当性欲的驱使,又受到明代后期市民阶层反封建礼教思想观念的影响。这体现出林太太对禁锢人身心的封建礼教的反叛。为了保全一位贵族夫人的切身利益,又不失去儿子,林氏并未改嫁,因而只能以偷情的方式来满足其正常性欲,这是林太太精明的表现。林太太和西门庆的交往各取所需,并非前者拜倒在后者的脚下。  相似文献   

13.
宋代不仅诞生了诗话,同时也产生了最早的文话,这些文话并非讨论唐宋以来日益兴盛的"古文",恰恰讨论了与之相对的骈文四六。只有将其置于唐代古文运动后,骈散文不断论争的背景之下,才能对这些早期的四六文话做出准确的定位和评价。在整个骈文观念演变的历程中,正是这些论争,促使了骈文理论的细化,并最终影响了后世乃至当今理论语境下的骈文理论表述,而这也正是宋四六话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哈耶克认为多数投票或决策的民主不具有价值和目的意义,而自由才是终极价值和目的。民主必须受到几个条件的限制其一,民主的范围是有限的,它不能伤及自由这一人类共同原则;其二,民主不是智慧产生的源泉和场所,它只不过是已产生出来的何种智慧能获得更多的支持的过程。只有自由才是产生智慧的源泉和场所。其三,民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必须预设少数意见可能变成一种多数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简易流畅的行文风格不但自具特色,而且还引导了有宋一代散文美学风范的确立。欧阳修求简的散文创作理论是在宗经复古的大的学术背景下,向圣人经典简易风格学习的结果,他对中国传统的文章求简理论有系统而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林非散文闪烁着思索之光,无论是云游天下,还是追溯历史,抑或观照现实,总是表现出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覃思,对封建专制主义弊害的剖析尤为犀利而深刻。对高尚的精神境界与快乐向上的生存状态的追求,使得林非散文胸襟开阔,激情成熟,洋溢着正气与大气相交融的高雅格调,其思索与格调中能够折射出当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与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渊博知识的征引,使作品发散着醇厚的书香气,长于思辨的学者思维使得文思绵长,富于诗性的艺术感悟创造了丰盈的意象,常用复喻、复句,凝练中不失丰腴之美,呈现出一种悠扬舒展的文体特征与清丽优雅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7.
对于《说文》正篆性质的研究,前人有三种看法:即小篆说、古文说、综合说。小篆说、古文说虽有合理之处, 但失之于偏颇,综合说较符合《说文》文本实际,亦缺乏深入的探讨,忽视了许慎在《说文》正篆形成中的历史作用。 《说文》正篆系统是许慎对其所收集到的各种文字资料加以规范整理而形成的,是一个崭新的完全不同于以前任何 时代的文字系统,对这一系统许慎称之为“篆文”。  相似文献   

18.
李克实 《南都学坛》2002,22(3):100-104
邓小平理论科学地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 ,以及实现这种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创造性 ,形成其实用理论的基本特征。同时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新阶段。只有从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要求两个方面 ,才能够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实质 ,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1830年代理论家”是一批激进的自由主义者 ,他们鼓吹按照科学原则系统殖民 ,呼吁授予移民殖民地责任政府 ,对 19世纪中期英国人传统帝国观念的转变 ,以及英帝国殖民政策的重大改革 ,起到了宣传启蒙与推波助澜的作用 ,是时代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