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以东部地区11个省市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技术引进、技术努力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创新赶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技术合作、技术消化能力对创新赶超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外开放程度在引进国外技术和技术消化能力交互项与创新赶超之间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对外开放程度在引进国外技术和技术改造能力交互项与创新赶超之间的关系中也起正向调节作用。建议地方政府将对外开放、国外技术引进与自身技术努力结合起来,发挥对外开放、国际合作研发与创新驱动等政策的组合效应,以此加快创新赶超速度并提升创新赶超质量。  相似文献   

2.
论自主开发与吸收引进相结合孙婉洁80年代以后,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先后运用后发优势“科技立国”的示范下,各发展中国家纷纷效仿,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也于80年代掀起了一次空前规模的技术引进浪潮。这一趋势似乎使人们形成一种观念,即只有技术引进,...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引发的产业革命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要素禀赋的积累,其中技术的引进、模仿和创新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贡献。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需要技术选择、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应从中国实情出发提供汽车产业技术政策支持,以利于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证明 ,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是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 ,摆脱经济落后的面貌的根本途径。然而 ,发展中国家在推进本国科学技术进步时 ,首先面临着以自主创新为主 ,还是以技术引进为主的战略选择 ,战略选择定位如何 ,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技术发展的成败。 60年代 ,日本的经济依靠技术引进 ,得到迅速发展 ,今天这条道路是否还行得通 ?近年来 ,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表明 ,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 ,完全依靠技术引进加速发展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 ,发展中国家必须走自主创新为主的发展道路。一、依靠技术引进实现跳跃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适宜技术”又叫做“中间技术”,它是与先进技术或高级技术比较而存在的。所谓“适宜技术”,实际上就是投资少、用人多的劳动密集型技术的同义语。当前国际上对这个问题谈论得比较多,似乎成了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中的一条有形或无形的戒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然也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1920-30年代国内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被引入、内化和吸收的过程,在具体技术引进方面,生产过程所需要的机器设备是最先被提到引进议程的。武汉地区棉纺织企业技术引进的任务更多的时候是由裕华纱厂、申新四厂等大型棉纺织企业来承担,并主要通过在华洋行的代理、派人出国引进和国外厂家的推销等方式来完成。武汉不同棉纺织企业技术引进模式的不同,对其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今天国内的民营企业在对外技术引进方面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引"统筹国内发展和改革开放",就要求在技术全球化中构建自立主导型的我国对外技术转移战略。我国引进的技术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已是成熟技术或标准化的技术,而非先进技术,发达国家比我国获取更大比例的国际技术转移利益,而我国注重技术的引进,忽视通过消化吸收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外商独资企业在我国技术转移中的主导地位,我国获取的国际技术转移利益的比例趋于下降。为获取更多的国际技术转移利益,我国必须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全方位的技术引进战略,鼓励我国大型公司的跨国并购,以及利用我国较先进技术的输出,获取国际技术转移利益及更多关联国际贸易利益和国际投资利益。  相似文献   

8.
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赶超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本文在标准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模仿和经济赶超问题 ,指出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模仿能力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人力资本水平。许多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能通过模仿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实现经济赶超 ,是因为其人力资本水平低下 ,无法吸收和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引进的技术与人力资本的不匹配导致了发展中国家技术模仿的失败以及经济增长绩效的低下。因此提高人力资本储蓄率、普遍提高普通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府一个可行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市场换技术的意图、可行性及其局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市场换技术是指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利用本国的市场潜力和政策优惠吸引国外投资,以便带动本国企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可见,通过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并借助其溢出效应促进本国企业的技术发展,是市场换技术策略的主要意图。这一意图能否实现,取决于跨国公司是否愿意转移先进技术以及本国企业对转移技术的学习和吸收能力。中国二十多年来的市场换技术策略,虽然引进了大量外资,也转移了较多的技术和管理,但没有换回核心技术,在一些行业还出现技术依赖,关键原因是缺乏自身的学习和创新,为此需要从企业的创新机制、扩大溢出效应及政策支持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进口贸易、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口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品是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利用发达国家研发成果、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但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以及国外的研发也会对本国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在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与国外研发之间的关系上,已有的研究存在争论。本文运用中国1985-2007年的数据,采用Johansen协整分析法及VEC模型对发达国家研究开发与中国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研发、贸易伙伴国的研发溢出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且将动态技术吸收能力纳入模型后,上述两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拉动力更强。  相似文献   

11.
纺织品进口配额的取消与中国面临挑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2005年纺织品进口配额的取消,WTO成员各有思考,无论是处于成本相对劣势的发达国家,还是处于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潜力都特别忧虑。实际上,中国的出口环境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只要配额取消就可以长驱直入各国市场,因为各国对自己市场的保护措施是多方面的。中国要转变出口追求标准,即从单纯的追求创汇总额向追求出口利润或净利益转变。为此,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要追求企业和国家高效益,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有效地组织产品生产,形成本国企业对特定产品市场的垄断,以便靠价格控制,而不是数量激增获得最大限度的出口收益。  相似文献   

12.
企业成长为技术创新主体与经济的持续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精髓 ,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弱是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必须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 ;强化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意识 ,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和公共组织在促进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决定企业边界演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技术和制度,不同的理论流派往往只是偏重论述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使得分析失于全面,所以也无法解释企业边界的长期变动趋势.本文通过"技术"和"行为"两种分类标准对技术、制度和不确定性进行分类,进而将技术和制度纳入到不确定性的不同类别中,从而得到一个综合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发达国家纷纷进行了产业升级和转移,将对外投资的重心放在了高技术产业,如将高技术产业中的加工、组装、研发等部门向我国转移。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关系到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强弱。这意味着外商直接投资为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高技术产业在引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了障碍。为此,通过从3个方面对FDI技术外溢与高技术产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引进FDI推动该产业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技术转移与发展民营企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朱天天 《北方论丛》2005,(5):131-13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但民营企业仍存在着管理机制陈旧、企业竞争力薄弱、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技术转移作为企业完善技术装备,增强技术实力,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已被大多数企业认同并实施.在实施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应推动科技人员的流动;促进企业员工知识更新;加快引入技术资本.  相似文献   

16.
作为高技术和战略性产业,制造业一直是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的前提与基础,更是企业核心能力形成并获得竞争优势地位的必要条件。了解和分析日本企业"不二越"到技术创新特点,并从产业政策、创新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分析其成因,对于探讨我国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殖民时代,西方列强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广大殖民地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没有殖民地,也就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在全球化时代,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①的原料依赖转变为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市场、资金、技术等的依赖,发展中国家的处境更加严峻,其中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体系中将更加边缘化。为摆脱这一困境,发展中国家更应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京师同文馆作为晚清重要的新式教育和科技传播机构之一,其所翻译和编写的科技书籍,为洋务时期西方科技知识的引入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书籍较系统介绍了引入中国的较为独到的科技内容,成为连接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从简易转向专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从而使京师同文馆在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1840年到1861年之间中国人写成的22种有关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书籍中,影响最大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就两书的比较而言,写作动机的不同决定了内容的不同取舍,而内容的不同取舍又决定了两书的不同特点,即《海国图志》以博见长,《瀛寰志略》以精取胜。但无论是《海国图志》的以博见长,还是《瀛寰志略》的以精取胜,实际上都有它们的合理性,也都实现了自己的写作宗旨和目的。我们很难笼统地在它们之间分出谁优谁劣。作为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历史地理书,《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中对世界大势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它们的介绍具有较为全面,重点突出,新知识、旧观念这样三个特点。除它们所共同具有的这些特点外,在“睁眼看世界”方面,《瀛寰志略》有三点要优胜于《海国图志》:一是对传统的华夷观念的突破;二是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介绍;三是对工商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如果说《瀛寰志略》之优长在“睁眼看世界”的话,那么,《海国图志》之优长则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学习西方列强的长处,用来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亦即学习西方成了时代的主题或历史潮流,《瀛寰志略》通过对世界大势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使国人对西方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而为他们提供了产生向西方学习之要求的可能性,但《瀛寰志略》本身并没有包含向西方学习的内容;而《海国图志》提出的“师夷长技”的主张则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的新潮流。这一新潮流曾支配晚清社会和思想界达数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关于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从两方面进行了评述:一是包含国际分工、经济地理学等视角的互动机理研究;二是包含对外直接投资、技术等具体因素的影响研究。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的局部化和微观化的特点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对于我国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