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懒官当治     
近日听到一件事情,颇发人深省。说的是某基层企业有难,十万火急,赶赴上级机关,恳请主管官员,协调干预。然而这个官员,悠哉游哉,就是不理不睬。基层好话说了几千几万,奈何此官“岿然不动”。情急之下,基层的同志批评了几句。谁知惹得此官拍案而起,说道,不就是没有“马上就办”么,纵然是懒,也比贪强,只要我两袖清风,何愁没有乌纱可戴!这一番“慷慨陈词”,叫人惊诧莫名。“懒官”以贪官为“尺”,得出“懒比贪好”的结论,岂非咄咄怪事! 贪官者,贪赃枉法,营私舞弊,令党心民心深恶痛绝,为党纪国法所不容。贪官必惩,毫无疑问。然而对少数懒官,我们也决计不能姑息容忍。廉政勤政,相辅相成,医一医官场懒病,治一治懒官惰吏,正是今天要切实解决的一个问题。 现在确有那么一些懒官,浑浑噩噩,尸位素  相似文献   

2.
我曾写过《幸亏还有死刑》一文,说的是贪官该杀,若不杀贪官,国人将受无穷之害;今日又写《贪官不应速杀》,说的是贪官应该缓杀,若速杀贪官,则不利除贪务尽。时下,在处理贪官案件上有人主张“从重从快”,从重有法律界定,从快则无法律界定。从重从快处理别的案件或许可取,若处理贪官案件则并非策略。贪官不应速杀,不是贪官罪不当杀,不是对贪官重罪轻判,更不是为贪官开脱。杀大贪官,警示官员,匡正风气是完全必要的。速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大贪无可非议,大得人心,然而速杀那些具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大贪就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3.
“吹官”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至于我写这篇“并非闲话”,则是新近的一篇“命题作文”,一个老同志亦老朋友所“命题”的。这位老友是一个热血的男儿,看了3月2日新浪网上关于《统计局长自杀疑云》的报道,深为吹官之祸所震惊,开始是自己想写一篇评斥吹官的文章,而后却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说还是你写更合适一些。3月8日,又打电话给我,说人民网上有两篇报道可作为资料参考。既然老友如此一再“命题”,我也就不能不遵命而“破题”。“吹官”一词,《新华词典》上没有,《辞海》上也没有。权威辞典上没有,那就只能自己界定了。我想,所谓吹官,不外乎吹己和吹人两类。吹人的,那是奉承拍马;吹己的,那是为己涂粉。不过,此篇随笔所说之吹官,不是指一般的吹人奉承之官,也不是指一般的说大话自吹之官,而是特指以虚报政绩、谎报政绩,或者假报政绩、伪造政绩,以此自吹和吹人之官。这籍“也说吹官”随笔,就是对如是吹官的一个抨击。  相似文献   

4.
于力  李铮 《社区》2004,(12)
综观当代贪官的“事迹”,往往是在一个中饱私囊的领导干部身后有一个欲壑难填的内当家,她们或从中推波助澜,对丈夫开“贿道”视而不见;或夫妇同流合污,赤裸裸地帮助丈夫受贿、索取、窝藏、转赃等。她们在直贪和助贪等方面可谓手法各异,大体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狐假虎威无法无天型。这些人上窜下跳,四处炫耀,认为丈夫身居要职权大官大,自己也高人一等,想干啥就干啥,有条件有资格索贿受贿。她们被钱财障目,而没有看到头顶高悬的党纪国法高压线,通过给人找关系、走门子、办调转、拉项目、提官职等,大量收受贿赂。安徽省阜阳市原市长肖作新的妻子…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段时间常常看到有昔日显赫的大款们不幸跌下马来的消息。从厦门的赖昌星到上海的周正谊,自南到北,不一而足。 其实落马的大款和因贪而败的大小官员并没有什么两样,他们的经营思想都符合所谓“西方经济学”的效率逻辑: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好像在市场上买一件东西“优惠”的最高境界就是赠与,不要钱。这种现象映射到官场上也可以称为“行贿”。细想起来,官员受贿并非没有成本,他们出卖的是手中的权力,只待东窗事发。若要刨根问底:成功的贪官什么样子?无非是到死也没有被发现罢了!  相似文献   

6.
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组报道,也就有了这篇"也说玩官"。这句话是:官员自律至少要三戒--戒贪,戒色,还要戒玩。一位老干部说的。这组报道是:不能以红色旅游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新华网上发的。这个戒玩,当然是指戒公款之玩。其实,此戒本属当今官员自律的题内之义。不知什么原因,不少官员似乎没有想到此戒,以至公款游玩之风屡禁不止,甚至还扛着红色的名义出游。所谓"玩官",是特指用公款外出游山玩水的官员,或者用别人之钱外出游山玩水的官员。也许是"人之性,本好玩",不知是怎么一回事,眼下玩官似乎有点挺流行的,这个面到底有多大,恐怕没有人能说得上来,但说这个面不小,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以说,官员动用公款旅游,已经成了官场的一个痼疾。既有顽症,就得针砭,非治不可。尽管玩官不同贪官、赌官、色官,但也不能不说是一个"病官",且与那个先进性格格不入,也甚有必要来几句点评。  相似文献   

7.
读者网站     
自古以来就有贪官这个专用名词,说明贪总是与官相伴,官总是与贪交媾。然而,贪的仅仅是官吗? 未必。先说身边事。鄙人有一同乡,多年未曾谋面,日前邂逅相遇,得知他供职于某一管理部门。老乡见老乡,说话挺直爽。他说:这年头吃香喝辣,日子过得倒挺惬意,就怨没捞个干部当当,这是个遗憾。不过,没当官也好,所在部门牌子硬,有权威,能管人,少不了有人来讨好、巴结。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部分领导干部中悄悄地兴起了一股收藏热。他们有的专门收藏名人字画,有的专门收藏古玩,有的专门收藏稀世珍本秘籍,也有的只要是值钱的文物都悉数收藏。在这些热衷于收藏的领导干部中。除少数是利用工资收入收藏外。大多数不是自己掏钱收藏。而是以权“收藏”。或是搞权“藏”交易。从近年来查处的受贿案件来看,不少贪官赃物中都有价值不菲的收藏品,有的收藏品市场估价甚至占了整个赃物价值一半以上。少数领导干部开始从贪财、贪色向贪古董和艺术品演变,这已成为当前一些贪官聚敛钱财的新手段和新现象。  相似文献   

9.
关于梁山义军受招安 “《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确是如此。反贪官,是梁山义军的主要宗旨之一。贪官的迫害是许多梁山义军的首领走上反抗道路的直接原因,梁山义军把反贪官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问题是,反贪官对不对?我想,这一问题不难回答。只要面对封建社会的现实,我们就会得出完全肯定的答案:在封建社会反贪官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进步性。贪官是封建社会(乃至于整个阶级社会)的必然产物。贪官这一阶层是罪恶的封建社会造成的。贪官这一阶层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是给广大人民(主要是农民)造成痛苦与灾难的重要原因。只有承认这一点,我们才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封建社会中产生了那么多鞭挞贪官,颂扬清官的文艺作品(如为数众多的进步的公案小说和戏剧)。《水浒传》在这一点上,与  相似文献   

10.
积雪草 《社区》2015,(25):58-58
年少时,书念得不好,考试没有通过,回家后唉声叹气,食不下咽,话也懒得讲,人也不愿意见,一个人关在屋子里不出来。母亲叫我出去吃饭,我不肯,母亲笑,说:“考试没有考好而已,又不是世界末日,快点出来吃饭!”我仍然不肯,说:“考得那么烂,怎么出去见人啊?”母亲也不融,一边干活一边说:“走路还能不摔跤啊?磕倒了不要紧,要紧的是赖在地上不起来。”听了母亲的话,我忍不住笑了,磕倒了不在地上坐一会儿,怎么会是我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臣有忠奸,官分廉贪。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官场上贪贿成风,污浊不堪。然而也有少数清官廉吏,他们或勤政爱民,兴利除弊;或克己奉公,廉政无私;或甘守清贫,不贪不贿,如污淖中的一股清泉。贪官赃官被人民唾弃,留下千古骂名;廉吏清官受人爱戴,令人钦敬,名垂青史。在此将我国古代几位清廉官员的清名及其“嘉言懿行”集之于后,以为当前廉政建设之借鉴。  相似文献   

12.
清代有人仿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写了一篇《陋吏铭》。此文颇有意味 ,可供一读 :  官不在高 ,有场则名 ;才不在深 ,有盐则灵。斯是陋吏 ,惟利是馨。丝圆堆案白 ,色减入秤青。谈笑有场商 ,往来皆灶丁。无须调鹤琴 ,不离经。无刑钱之聒耳 ,有酒色之劳形。或借远公庐 ,或醉竹西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陋吏”者 ,墨吏也 ,贪官也。《陋吏铭》实为讨贪檄文 ,文简意赅 ,语谐情愤 ,挥笔如戈 ,直戮贪官。史有记载 ,在雍乾时期 ,虽曰盛世 ,却舞弊贪赃之风甚炽 ,尤其是江淮一带的盐商、盐官 ,官商勾结 ,“惟利”枉法 ;百姓若有诘责 ,上曰“…  相似文献   

13.
贿贿罪,是一种传统的犯罪,各国刑法几无例外地对此罪作了规定.在英美普遍法中,贿贿罪是指“自愿地给予或收受任何有价之物以作为一个职务行为或将要实施的职务行为的非法报酬.”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刑法上都规定了数量不等的各种具体的贿贿犯罪罪名.如日本,刑法上规定了“受贿罪”、“第三人供贿罪”、“枉法受贿罪”、“斡旋受贿罪”、“行贿罪”等几个不同的罪名;奥地利则规定了”公务受贿罪”、“企业主管受贿罪”、“鉴定人受贿罪”、“引诱违反义务(行贿)罪”和“干涉之禁止(受贿)罪”等五个不同的罪名.其基本内涵大体上是比较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本不想写这篇文章的。理由很简单,怕得罪人。不过,最近连续几篇有关酒官肇事违法犯罪的报道,不由得使我放下了这个包袱。因为,叹一叹酒官,劝一劝酒官,无论怎么说都是在行善,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坏事,甚至是功德无量之事。所谓酒官,绝不是指一般会喝酒之官,而是特指那些贪酒酗酒之官,沉迷酒色之官,或者以酒误事之官,因酒受贿之官,因酒犯罪之官。也许,这个说明不甚十分准确,但那个意思应该是清楚的。对那些酒官,我为之叹,更为之悲。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的蒲松龄尽毕生精力完成了巨著《聊斋志异》。近代研究者探求其文学价值的颇多,发掘其政治思想的甚少。本文试就该书中所反映出的蒲松龄的反贪思想进行初步概括,以就教于同仁。 一、蒲松龄的反贪思想结构 在《聊斋志异》一书中,揭露贪污腐败现象的有一百二十多篇,因此,反贪是作者最突出的政治思想。作者的反贪思想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 (1)贪官即虎狼。虎狼之恶人人皆知,把贪官比作虎狼,足见作者对贪官的憎恨,也足见贪官对人民的危害程度。一方面,贪官们“蠹役满堂,纳贿关说者中夜不绝”(《梦狼》);另一方面,对劳动群众则“催科尤酷,毙杖下者,狼藉于庭。”(《潞令》)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体验,作者已发现贪官的存在是普遍的,也是凶残的:“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梦狼》)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第388条规定了一种以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构罪前提条件的受贿犯罪样态,刑法理论上称之为“斡旋受贿”。目前,刑法理论界对于斡旋受贿成罪之客观要件要素“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含义的理解,可谓见仁见智,概括起来,有“制约说”与“非制约说”之争,有学者甚至提出“彻底取消”该构罪要件要素[。1](P43)而司法实务中对该要件的认定也存在分歧与争议,往往致使刑法第388条形同虚设,甚至混淆罪与非罪之界限,也悖于罪刑法定原则。因而有必要探寻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之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17.
《荀子·不苟篇》:“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其中“吟口”一词,历来注说纷纭,迄无定论。杨倞说:“吟口,吟咏长在人口也。”郝懿行说:“案‘吟口’,《说苑》作‘凶贪’,此木必作‘贪凶’,转写形误,遂为  相似文献   

18.
袋鼠与蜗牛     
袋鼠从蜗牛身旁经过,被蜗牛叫住了。“你见到我为什么不打招呼?”蜗牛责问道。“对不起,我没看见!”“没看见?”蜗牛恼怒地说道,“你是鼠,我是牛,我尚且看见了你,你怎么会没有看见我呢?你这鼠辈竟敢目中无人?”袋鼠说:“你怎么是牛呢?牛我见过的,比我还大呢!再说,我也不是鼠呀!”  相似文献   

19.
记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经播出一个题为《按摩院开在中学旁》的节目,说的是湖南某县市一中学的高中部旁边,居然有一字排开的若干家按摩院,最近的离学校只有50米。按摩院持的是美容院的执照,干的是色情勾当。袒胸露臂的“按摩小姐”们日夜在未成年的高中生眼前晃来晃去,自然不是好事。但如此的不是好事却存在许久。中央台告诉我们,当地人“见怪不怪”。这种“见怪不怪”实在有点令人遗憾。不过,细细想来,眼下这种见怪不怪的现象似乎比较普遍。全国大中小城镇,哪一个没有几家、几十家、几百家按摩院、美容院?虽然不能说每一家按摩院、美…  相似文献   

20.
一位多年不见的同窗,特意打电话来说:“我看了你那篇《人总是从某一点上开始杰出的》的文章,觉得你还可以写一篇《人也总是从某一点上开始平庸的》。”还说,“我就是从某一个点上开始平庸的。”我当然不好承认他“平庸”,连忙对他说:“是呀,当初你也是挺有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