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我国读者比较熟悉的美国现代作家。在美国文坛上,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声誉最隆、影响最大的作家,然而对他作品的批评也很不少。有些论调,似乎言之凿凿,其实是教条主义或唯心主义的产物,有的更把读者引入神秘主义的迷宫。本文想从一个普通读者的立场,谈谈他的名著《丧钟为谁而鸣》究竟是怎样一部小说,并看看有些评论是否站得住脚。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著名小说大师海明威以西班牙内战为故事背景的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同时也是海明威中期作品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代表小说之一;主要研究了《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中两名主要人物所呈现出的英雄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3.
围绕着对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的再评价,就其隐藏于文字之下的女性主义观念进行深层的解读和探讨。通过对男主人公罗伯特.乔丹与玛丽亚亲密关系描写的分析,揭示了在其感悟亲情和爱情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情结。据此,可以说海明威是具有双性特征的作家,并且具有一定的女性主义认识,其力图在文学作品中消除性别偏见和种族歧视。  相似文献   

4.
分析《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我们可以看出处于不同时期的海明威从反对战争到主张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的不同战争观。海明威的战争小说真实地反映了他对世界、社会,对人的命运、道德准则及精神价值的看法。海明威的战争观对于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丧钟为谁而鸣》发表于1940年,海明威在作品里归纳了以前在诸多短篇小说中出现的自杀主题。这无疑是海明威解决他对于父亲自杀这一问题的最明显的尝试。通过与海明威其他几篇小说的对比和小说中人物对话的解构,详尽分析了主人翁乔丹的一系列思想变化,并对自杀行为从羞耻,理解到接受的颠覆过程进行了剖析。阐明了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终结了因父亲自杀而鄙夷父亲的矛盾情怀,并对自杀的可能性有了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以震惊世界的西班牙内战(1936——1939)为题材而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当这部名作于1940年问世的时候,立即引起轰动,正如美国作家库尔特·辛格所说,“这是文艺界的一次晴天霹雳”。在文学评论界,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它或加以赞扬,或加以贬损。这部作品富有争论性的焦点之一,是其结尾的处理,并及到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情节结构的安排,主要人物的评价以及表现手法的运用等等问题。因此,对于其中某些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让人类社会混乱状态与自然世界和谐环境形成鲜明对照,来暗示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脱离和人类事态中次序的重要,从而否定人类文明所导致的混乱次序;试图用永恒和谐的自然次序来医治人类世界的贪欲、分裂、统治和混乱,用女性天性中的关爱、同情和联系来遏制男性意志的恶性膨胀和支配控制欲望;打破文明与自然的分离习性,否定理性主义的自我概念和工具主义的存在模式,使文化/自然、男人/女人、理智/情感等传统的二元对立关系得到调和与融通.  相似文献   

8.
《丧钟为谁而鸣》就其叙述结构和叙述节奏来说,不愧为海明威“最成功最伟大的小说”,充分展现了海明威“十八年来所了解的有关西班牙的一切”。表层时空结构横截生活一个片段,使其结构相当紧凑;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使其在纵向的空间与时间中塑造人物形象,探讨深刻、严肃的问题,为历史存照。这无疑增加了作品的厚重和张力。参差有致的形式,情境上的“忙闲”处理,文脉的延续、照应和变化,形成了张弛有致的节奏,显示了收放自如的纯熟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9.
只有与时俱进的社会行为准则,才会得到人们的呵护与认同,并得到自动自发的遵守。可以肯定地说,“国家标准”的刚性魅力也在于如何“与时俱进”,跟进快速变化的时代步伐。  相似文献   

10.
四十年代出版的《国文月刊》,曾经刊载某教授的一篇文章,认为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中有“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的句子,是为刘备而作。近年出版的《曹操集译注》,又认为此诗“写作时间当在赤壁之战以后”,并把“枉用相存”的“枉”字,解为“空”的意思,哀叹自己主跑了一些阡陌。其实,“枉”是屈就的意思。《战国策》的韩策,有“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的句子,和“枉用相存”的意思相同。 如果要用曹操的事迹来推测,我认为此诗似为邴原而作。《三国志》卷十一引《邴原别传》说:  相似文献   

11.
在《刽子手之歌》中,诺曼.梅勒对写作技巧的不确定、写作内容的不确定和隐含的创作意向的表征,表明了他与沃尔夫冈.伊瑟尔在其读者批评理论中所提出的"空白"、"否定"和"否定性"这三个不确定性范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否定性的探索,读者可以揭示出梅勒在对待盲从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对立以及犯罪和法律系统的对立方面的不确定性立场。一方面,梅勒清楚地知道死刑的公正性和重要性,并意图歌颂那些为加里宣判并执行死刑的刽子手们;另一方面,梅勒对加里作为一个智力超群的嬉皮士深表同情,对他的个人主义反抗精神深表赞赏,并意图为加里这个刽子手而放声歌唱。  相似文献   

12.
《千年一叹》是一本考察日记,记录了作者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之交跟随某电视台“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途经的几个国家大都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在这几大文明繁盛的同时,中华文明也同样发达起来,甚至到了其他的古文明都已衰落的今天,中华文明仍在延续,尽管已不见当年的风光。借用文中的一个比喻:“我们的祖先,自有独特的天下观念,对同时处于一个地球的其他文明不太在 意。史籍中也留下了大秦、大 食、条文、安息、身毒等等地 名,但他们不知道,正是这些奇 怪的地方,与中华文明进行着生 命力…  相似文献   

13.
君相之争是自宰相制度产生以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矛盾因素。明代以前,延续千余年的宰相制度一直是代表官僚集团制约皇权的重要力量。宰相废除后,表面上看是皇权对官僚集团的一次胜利,而实际上是使皇权专制的本质趋向于一套较全面而有效地制约,在一个宏大的制度平台上实现了大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北方人》2006,(1)
她从6岁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具有非凡的美貌和一种使人难以抗拒的魅力;通过著名导演祖劳斯基,她摆脱了“法兰西小甜心”的“美誉”,而她的独立个性、敢言作风更令她成为法兰西电影圈中的一朵奇葩。一方面电影与她的生活融合,一方面她说:“所有那些诱惑,艳情,只不过是在演戏。”她的容貌有一种莫名的完美会让孩子们微笑;她的眼睛颜色却是神秘的绿色,眼神温柔又悠远;她的嘴唇具有无可挑剔的轮廊,激起男人们的无穷想象;她的浓密秀发曾被人描述为“对手指的诱惑”;她是继B·巴铎、卡特琳娜·德诺芙和伊莎贝尔·阿佳妮之后,法兰西的又一朵盛放的玫瑰。这是我第三次采访苏菲·玛索了。前两次是1995年和2001年,都是在戛纳电影节。下午3时,苏菲·玛索准时出现在她下榻的北京东方君悦酒店行政楼层的咖啡厅里。她说话的时候眼睛会直视着我。我对她说,想向你求证——我知道你是一个卡车司机的女儿,一个动物保护者,一个热爱环保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吸烟者,以上这些都准确吗?她笑起来,回答说,“最后一条不准确。因为我戒烟了!就在两个星期前!”  相似文献   

15.
据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会最近一份调查表明:北京高校大学生中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达15—20%,个别学校高达30%。对海淀区16所大学连续10年的调查发现:由于精神问题而休退学的学生已占休退学原因的第一位。 据这次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而引起的紧张忧虑;环境突  相似文献   

16.
8年前,政府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冲动下,推出了"黄金周"长假,对政府来说,长假一放,"黄金万两"。8年后,旅游场所和交通设施的不堪重负,又成了政府取消"黄金周"的主要理由。对"黄金周"的存与废,各个层面的观点,大都默认和服从了它作为"刺激消费"的政府立场,却忽视了假日的主体:人。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课程为谁而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课程为谁而设杨晓江这是一个普通的问题,但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又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众所周知,在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中,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课程是教学的核心,课程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那么,课程设计的理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月22日,斯诺克温布利大师赛决赛上,中国台球“神童”丁俊晖和“火箭”罗尼·奥沙利文再一次狭路相逢。去年8月的北爱尔兰杯台球赛的较量中,丁俊晖首胜“火箭”,如愿捧到了职业生涯中第三个世界冠军杯。奥沙利文呢,  相似文献   

19.
20.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从其成书之日起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史记”二字已深深印在中国人的脑海中。然而,《史记》书名,却并非司马迁本人所定。这一是因为司马迁未及为自己的书定名就撒手人寰;二是在先秦两汉时期,许多书并非像后世出书推敲书名,而常以作者名加篇数即成书名,如“屈原赋二十五篇”“贾谊赋七篇”“桓宽盐铁论六十篇”等等。那么,《史记》一名从何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