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晓红 《科学咨询》2007,(14):60-60
近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以她不堪回首的耻辱论证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没有任何前途可言。“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一段讲话。可以看出,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创新能力”就是人们产生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潘静 《决策探索》2014,(14):69-6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提高民族素质,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为此,语文教师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创新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能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飞速发展的社会,21世纪人才的要求将会更高更严,强调突出个性,重视潜能开发,培养创新能力。要使学校成为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和造就人才的摇篮,就应树立"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全新现代教育思想,把创新教育作为深入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正如江泽民主席1995年5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报告中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高等学校不仅是知识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加强科技创新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神圣使命,在构筑国家创新体系和增强创新能力中责无旁贷。 一、高校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 1、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是搞好高校科技创新的前提。 高等教育要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研究解决经…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曾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正是要靠教育来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从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发散创新思维、激活想象三个方面浅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以她不堪回首的耻辱论证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没有任何前途可言。"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一段讲话。可以看出,创  相似文献   

9.
李鑫 《科学咨询》2008,(12):80-8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把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创造性,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把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曾在一次全国科学会议的报告中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他又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些精辟论断不仅阐明了创新的历史意义,也提出了创新的现实要求。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创新活动的历史。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当然少不了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给图书馆带来新鲜的血液,才能让图书馆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让图书馆将文字与数字化更好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世纪今天 ,开展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 ,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基础学科。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紧紧结合教材及教学内容 ,挖掘创新因素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现就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 ,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个人的几点体会。一、加强思想教育 ,树立创新意识 ,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创…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国家民族的进步要靠创新,创新的获得有赖于有创新能力的人。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和关键,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广大语文教师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创新漫语     
一创新,是时下传媒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是人群中流行最广的热门话题。跨越新世纪,迎接新时代,开辟新天地,言必说创新;工业、农业、教育、科技、领导、基层、专家、群众,各行各业,上下左右,事必议创新。创新,是时代的强音,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绝难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它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一个地区或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它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的前途命运。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大贾巨富,他们的崛起发迹,无不和创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邓莉 《科学咨询》2009,(8):59-5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创新,科学才会进步,国家才能强盛,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基地的小学教育,更是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初步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跟不上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做支撑,大学生无疑是这股支撑力量的主体.大学生的知识优势、科学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袁新 《领导广角》2000,(11):20-2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9.
江总书记明确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在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世纪之交 ,创新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无疑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一、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1、实现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基本职能。“创新”一词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约·阿·熊彼特于 1912年首先提出。他认为 ,“创新”是“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一种新组合” ,目的在于获得“企业家利润”或‘超额利润”。其内容包括 :生产新产品 ;引入新…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创新,科学才会进步,国家才能强盛,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基地的小学教育,更是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初步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