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蕴涵怪论”本是永真式即逻辑真理,何以近百年来被不少人当作“怪论”?人们举出的“蕴涵怪论”的反例是否成立?这是两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的回答是:第一,逻辑真理之所以被当作“怪论”,原因在于误读,对逻辑公式的意义不是按照逻辑语义学的观点解读,而是按照语言语义学或逻辑语形学的观点解读;按照逻辑语义学的观点解读,任何“蕴涵怪论”都不足为怪;第二,“蕴涵怪论”的反例不能成立,凡是“蕴涵怪论”的反例都蕴涵逻辑矛盾,凡是试图“举出反例”以证伪“蕴涵怪论”者都注定陷于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2.
张建军 《学术研究》2012,(4):14-21,159
由蕴涵怪论引发的实质蕴涵合理性辩护问题,既是当代逻辑哲学的重要课题,也是逻辑基础教学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化解怪论定理之"反例",是实质蕴涵合理性辩护的重要途径。以往的化解路径可以较好地应对"第一类怪论定理"问题,但难以化解关于"第二类怪论定理"的"严峻反例"。运用"形式蕴涵"理论重新审视实质蕴涵问题,可以为怪论定理之"反例"提供一条新的化解路径,使"严峻反例"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从而使经典逻辑真理的普适性得以维护。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条件句作实质蕴涵的解释,则会出现违反人们直觉的怪论.格赖斯认为蕴涵怪论确实堤不令人满意的,但却是真的;他利用会话含意理论对蕴涵怪论进行了辩护,指出为什么蕴涵怪论给人的感觉是荒谬的,但却是真的.从总体上说,格赖斯用会话含意理论对蕴涵怪论的解释是合理的,但是,这种辩护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会话含意理论对蕴涵怪论的辩护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它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前半篇为“蕴涵怪论”的“反例”平反:从莫绍揆、林邦瑾、冯棉举报的所谓“反例”都可推出矛盾,症结在于举报者陷入“析取错觉”,运用反证法可以证明“反例”不反,其真实身份都是永真命题或有效推理.后半篇评析了张建军求助于形式蕴涵的“‘反例’化解路径”:他否认“反例”是命题逻辑公式代换例的观点违反逻辑常识,他的“山寨形式蕴涵”化解不了“蕴涵怪论反例”,其症结在于迷信直觉.  相似文献   

5.
道义怪论是长期困扰道义逻辑的问题,其根本上归因于道义逻辑的角色定位.凡道义逻辑论著必谈道义怪论,在于道义逻辑内、外部均预设地赋予了道义逻辑过于沉重的使命:既要发挥独特作用,又要符合直观理解,还要跨越实然与应然之间的鸿沟.恰当的道义逻辑角色定位,不仅有助于对道义怪论持宽容态度,而且道义冲突、道义语义和道义逻辑的现实应用等问题对道义逻辑的困扰程度也将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6.
肖翀 《云梦学刊》2015,(2):68-70
邓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辩家,其著名的"两可之说"受到古往今来的诸多争议。从逻辑学的角度对"两可之说"进行专门、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两可之说"的推理形式,我们可以发现"两可之说"不构成逻辑矛盾,也不构成悖论,不应从流于诡辩。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语言和哲学讨论中,“事实”是一个基本词汇.通过分析这个词的若干哲学用法,可以揭示哲学家赋予它的重要预设:非认知性预设、原子论预设和相符预设.“事实”的功能在于解决争端,这个词有三种典型的哲学用法,分别针对三种类型的争端.符合论的有效性限于一种范式的内部,在跨范式的争端中,符合论失效.  相似文献   

8.
逻辑真理既非纯形式、无意义的 ,也不是独立于人们经验之外的存在 ,它与事实真理一样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受生活经验的检验 ;具有经验性、系统相对性同时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我们应当客观地对待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 ,既认识到二者的区别 ,也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联系 ;既不能否定逻辑真理 ,也不能无限地推崇逻辑真理。  相似文献   

9.
10.
"真"与"可能世界"的关系是互为条件的,前者表明的是命题与命题之外的现实世界中事态的符合,而后者表明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事态在相对同一的基础上如何以现实世界为基础表述出来,二者相互结合才能使我们适度精确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及其所指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三思“逻辑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暂时的情况下,逻辑真与事实真呈现一种交叉关系,人们可以借助逻辑推理去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不绝,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德艺双馨”就蕴涵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文艺功能作用和社会运行之道,至今仍然具有突出的思想启迪价值。本文重点考证论述了“德艺双馨”的历史渊源、文化蕴涵、逻辑起点和思想价值,揭示了其在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等方面蕴涵的要义精髓。当前我国文艺界的艺德建设问题,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以“德艺双馨”艺德建设推动文艺事业发展,不仅是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提出的时代命题,是推动和促进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繁荣昌盛的人文精神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思想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保军 《中州学刊》2020,(1):165-172
理论新闻学是在清理和回答"新闻是什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和深化新闻学术研究的。在既往关于"新闻是什么"的探究中,主要以还原主义方法在"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中界定新闻,或者以价值论视野在"新闻与主体的价值关系"中为新闻划界,这是从"新闻源流"和"新闻需要"出发对新闻的两种典型的理解方式。因此,抓住"人与新闻的关系"这一理论新闻学(也是新闻学)的总问题,突出"人"在整个新闻学中的核心地位,就能够提供一条理解新闻的新思路,即将"新闻"视为"中介"性存在,认为新闻是沟通人与事实世界最新变动情况的中介,新闻是勾连人与人之关系(主体间)的中介;总体上说,新闻是人展开实践交往、生活交往的中介。对新闻"中介"性存在及其功能的宏观揭示,不仅促使我们对新闻形成更为系统全面的把握,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理论新闻学研究视野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4.
王路 《学术研究》2024,(1):35-44
事物情况具有客观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主观性,二者相互是不是符合,人们的认识是不是一致,都会引发争论,会涉及与真相关的争论。有人会说事物是这样的,有人会说事物不是这样的,而是那样的。人们会认为,事物情况如其所是才是真的;而且人们会认为自己的认识是真的,他人的不同认识不是真的。所以,一方面认识与世界相关,与人相关;另一方面认识涉及语言,涉及语言所表达的东西,涉及真假。简单来说,认识涉及语言和逻辑。“是”与“真”则是相关研究的集中体现。关于“是”与“真”的研究,从古至今,一脉相承,所以,这是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物极必反”是我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经典命题,影响深远。但借助西方日常语言学派的方法分析,可以发现这一命题其实是如“乌鸦是黑色的”命题一样的一种隐蔽的重言真句,犯了“以空为实”的谬误,即看起来似乎有经验内容,甚至“无所不包”,实质上却是“空无所指”。  相似文献   

16.
17.
方东美以康德哲学作为桥梁,从"一度同分"与"两度异分"的区分入手,将黑格尔哲学作为解剖的"标本",试图了结"科玄论战"。但方东美既没有将康德哲学的桥梁作用贯彻到底,也忽略了黑格尔哲学的思辨神学实质,特别是他借助黑格尔辩证法去打通"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并通过"生命哲学"的建构实现宗教、哲学与科学的统一时,实际上已经消解了"科玄论战"的核心问题。要言之,必须在"科学"与"宗教"之间为"玄学"厘定边界,清理地基,否则"科玄论战"的反思得不到根本的推进。  相似文献   

18.
19.
20.
基于世界历史视野考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与历史贡献,是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西式现代化的翻版,而是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生成的,是在与其他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比较鉴别中发展起来的,是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积累了很多不同于世界他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这些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独特经验,构成了“中国式”的独特标识。这些重要经验绝不是简单的随意罗列,而是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它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统揽下一体构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贡献,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资格称得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依据。它不仅是中国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基本保障,也可以为世界人民突破现代化困境,走向更高文明层次的现代化提供积极借鉴,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人类现代化展现了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