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刀剪行业中,“王麻子”刀剪可谓声名赫赫。这家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京城菜市口创立的著名老字号,数百年来生产的刀剪以刃口锋利、经久耐用而享誉民间。新中国成立后,“王麻子”刀剪仍然风骚不减当年,生意红火时,一个月可卖出7万把菜刀、40万把剪子。1985年,王麻子剪刀厂被当时的内贸部批准为“中华老字号”。但自1995年以来,王麻子剪刀厂连年亏损,后来竟到了借钱发工资的境地。截止2002年5月,该厂资产总额为1283万元,负债总额2779万元,所有者权益为负1496万元,资产负债率为216%。不久前,王麻子剪刀厂向法院提出了破产申请。市场是…  相似文献   

2.
两年前,当洛佩斯在家乡卡纳里奥经营自己的古董店生意时,他经常抱怨自己的店址偏僻导致生意冷清难做.在这个人口不足4万的巴西中部小城里,来买他古董的人寥寥无几.正当他心灰意冷,准备把小店关门的时候,朋友建议他到网上找找机会.抱着试一下的心理,他与一家网络拍卖公司签订了协议,把自己店中的商品挂到该公司的网页上.  相似文献   

3.
广西的雷先生开了一家饭店。一天,两位客人对雷先生说:“我们是做楼板吊运车生意的,留些名片给你,请你给来吃饭的客人介绍介绍,生意做成了,我们付给你中介费。”雷先生将名片贴到了墙上。说来也巧,几天后,一位客人吃饭时见到了这张名片,竟十分高兴。他抄下了名片上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一笔生意就这样做成了,雷先生也因此得到了300元业务费。后来,饭店墙壁上的名片越来越多,有的人甚至将其作为交友的途径。“名片墙”果然使饭店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冲着这面“名片墙”,越来越多的人成了饭店的常客。还有一家餐馆的经营手法十分独到。开业之初不…  相似文献   

4.
美国小男孩拉里·艾德勒才14岁时,成就就相当杰出了.如今,他一人经营着3种生意,年收入超过10万元美元. 拉里·艾德勒是在9岁那年开始创业的.那年,凭着父亲借给他的19美元,他开设了一家剪草公司,独自一个人,靠二手剪草机找活干.一年之后,他用赚来的钱投资,又买了一台新机器,第三年,又买了5台机器,生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相似文献   

5.
王春艳 《科学咨询》2010,(7):112-112
1983年,健力宝品牌的创始人李经纬去广州出差,无意间喝了一听易拉罐的可口可乐,于是便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生产碳酸饮料。于是与一家体育科学研究所合作,研发出一种运动员能喝、普通大众也能喝的饮料,由此,一种名称叫做“促超量恢复合剂运动饮料”被开发了出来。而后,他得知在1984年8月洛杉矶即将举办的23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要有自己指定的饮料,便想把自己还未上市的饮料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指定饮料,  相似文献   

6.
气馁     
有一次,松下电器公司招聘一批基层管理人员,经过一周的考核之话,选出了10位佼佼者。当松下幸之助对录取者一个个过目时,发现有一位面试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轻人未在10人之列。这位青年叫神田三郎。于是,松下幸  相似文献   

7.
两年前,当洛佩斯在家乡卡纳里奥经营自己的古董店生意时,他经常抱怨自己的店址偏僻导致生意冷清难做。在这个人口不足4万的巴西中部小城里,来买他古董的人寥寥无几。正当他心灰意冷,准备把小店关门的时候,朋友建议他  相似文献   

8.
某牙膏厂占领一部分市场后,销量再也上不去了,于是公司老总召集全体员工献计献策。有位员工写了一个纸条递给老总,事后老总奖励他10万元人民币。纸条上究竟写的是什么锦囊妙计呢?原来只是“把牙膏筒开口扩大1毫米”几个字。呜呼!难怪有的媒体要把此事宣扬为“一字万金”了!“把牙膏筒开口扩大1毫米”,这究竟是个“金点子”,还是“馊主意”?笔者认为是个“馊主意”。此话怎讲?让我们从这个“金点子”的潜意识里来剖析吧。这个“金点子”的原意是要让牙膏销量有所增加,此法果然奏效。因为使用这种牙膏的消费者在不知不觉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早一步     
有一个人买了一台摄影机,但那时并无生意可做,于是找他的朋友商量对策。他的朋友便给他出了个点子,让他到幼儿园去把孩子们录下来。他真的按朋友的设想去了十几家幼儿园,拍摄了3000多个孩子的生活录像,编号存  相似文献   

10.
在繁华的十字路口有一家药店,由于地理位置好,店铺的生意一直不错.后来,对面又开了一家新药店,原来药店的生意明显下降.药铺店主的情绪极其低落,他在想为什么自己的店这么"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11.
我到乡间走亲戚时,听蹬三轮的表姐夫讲了一件亲历的事。他家附近有个监狱,星期天,常常有人赶来探监。那天,表姐夫拉了一个看样子很有钱的人,那人问他要多少钱,表姐夫因为太累,懒得说话,只伸出两个手指,意思是两元。谁知那人毫不犹豫地掏出20元,二话不说,匆匆钻进监狱。表姐夫是一个老实人,当时,还没有回过神,后来,他总觉得多收人家的钱有点内疚。于是,学经济学的我,给他讲了以下几个故事:“发明大王”爱迪生有件逸事,说是有一次,他想把一项新发明卖给某个厂商。在交易的前一天晚上,他与夫人商议该要价多少。他不知可卖多少钱,当然希望卖得越…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个采访得来的故事。陕西省,一次赈灾募捐活动中,有个手持钵盂,身穿红袈裟的和尚,当场一把就捐了1000万。四座皆惊。"从来就安于清贫,以清贫自诩,并开口自称“贫僧”的和尚,何能作出如此之豪举?"这样的新闻,能放过吗?于是我便来了个跟踪采访。其实在采访他之前,他的许多事,我就己经耳熟能详了。  相似文献   

13.
华晨  辽法 《决策探索》2005,(12):30-30
他在证券行业有“中国股票第一人”的名号;他曾是中国首位“世界青年创业者大奖”得主。他曾使自己的资产在4年里成万倍增长,1996年其资产达30多亿;他捐资1000万元设立了全中国级别最高的奖学金。之后,法院一纸判决,让他有成为中国第一个被判死刑的亿万富豪。他,就是北京建昊集团董事长袁宝璟。10月14日,他本该被执行死刑,但他还活着。  相似文献   

14.
广原 《决策》2014,(2):77-77
18世纪末,南非有个部落酋长得到块钻石,打算把它加工成项链献给英国女王。于是.他四处寻找手艺精湛的技师。可接连找了几位,都被拒绝了。原因很简单:这块钻石是稀世珍品,任何加工出现偏差都会令它折价除非他保证不追究失误的责任,否则没人愿意冒这个险。  相似文献   

15.
黄树东 《领导文萃》2011,(23):92-94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三国时期,后来三国归晋,是为晋朝。晋朝后来出了一个名人——晋惠帝。他是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名字叫司马衷,后来成了晋朝的第二个皇帝。史书上说他很傻,是个白痴。说他傻,我不太相信。因为,司马炎晚年鉴于曹魏的教训,对后继者的选拔还是非常认真的,曾经考察过司马衷好几次。史书上记载说,司马炎如何如何被糊弄了。这可能是当年写历史的人把历史书当成畅销书来写的结果。司马炎是什么人?  相似文献   

16.
看门人     
《领导文萃》2008,(12):120-120
在伦敦圣彼得教堂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看门人。一天,新来的牧师发现这个看门人一字不识,于是解雇了他。失去工作的看门人无奈之际,只好把仅有的一点积蓄投在生意上。不曾想到,生意做得特别好,这人发了一大笔财。靠着这些赚来的钱,买下一家店铺。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他的店铺不断扩张,最后成了远近闻名的成功企业家。有一天,一位银行家登门拜访该企业家,问他:“你不识字,就已经做得这么成功;假如你能写会读的话,简直不敢想象会怎样。”  相似文献   

17.
乃基公司是近些年来美国最成功的经营体育用品的企业之一。“志在必胜”是它创业的信念。这或许和公司创始人菲尔·奈特是位优秀运动员有着某种联系。1968年,乃基公司的创办人2:岁的菲尔·奈特大学毕业后不久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一家会计事务所任审记员,业务闲暇时充当小贩卖运动鞋。后来他办了一问小公司正式经营运动鞋生意,开始规模很小连他在内只有三个人。笋1980年乃基公司在各大商店中么开销售乃基牌运动鞋时,全美国都在争传:“俄勒冈的那伙鞋贩子”已创办了一间年产30万双跑鞋,年销售额达2.7亿美元的大公司。面对美国市场…  相似文献   

18.
<正> 小字辈智胜前辈 在一般人看来,股市上的散户永远不可能战胜大户,顶多只能紧跟大户捞点油水。但凡事总有例外,日本就曾出现一位依靠智谋和财力斗倒大户财阀的年轻散户石井新智。 1992年,刚从学校毕业的石井闲居家中无所事事。一天,他翻看《朝日新闻》时,被报上介绍买卖股票发财致富的文章吸引住了,便决定也去碰碰运气,于是他向父亲借钱。父亲是个胆小谨慎的商人,只给了儿子100万日元,并说这钱只给一次。当时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0元,石井  相似文献   

19.
刘文瑞 《领导文萃》2008,(12):121-124
《百万英镑》是一部老掉牙的电影,讲的是一个美国人亚当斯阴差阳错来到英国,身无分文。正好有两个英国富豪在打赌.给了他一张百万面值的钞票.要求他不动用这笔钱而在伦敦生存30天.看他是否能生存下去。因为亚当斯必须在30天后原封不动把它还回去,英格兰银行确认钞票是真的。故事由此展开。当亚当斯是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时,遇到的是白眼和鄙夷.而当他拿出这张钞票后.很快变成了伦敦名人。  相似文献   

20.
齐治平 《决策》2015,(4):33
幸福的种子 有两个追求幸福的穷苦青年,经过艰难的跋涉,终于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找到了幸福的使者.使者见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便给了他们每人一颗幸福的种子.一青年回去后,将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里,不久他的土地里就长出了一颗树苗.他每天辛勤地浇灌,第二年枝繁叶茂,果实挂满枝头.他继续努力,渐渐拥有了大片的果园,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足之人.他娶了妻子,有了儿子,过上了幸福生活. 另一青年回去后设了一个神坛,将幸福的种子供奉在上面,每天虔诚地祈祷.青年把头发都熬白了,却仍然一贫如洗.他十分生气和不解,所以又跋山涉水来到幸福使者面前,抱怨使者骗他.幸福使者笑而不答,只让他到另一青年那里看看.当他看到大片的果园时,顿时醒悟,急忙回去将那颗种子埋到土里,但幸福的种子已经被虫蚀空了,失去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