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群梅 《兰州学刊》2012,(9):145-150
自由主义面对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共生中的权界冲突性于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主张并付诸于实践:传统自由主义显示了权利的傲慢与权力的卑微;现代新自由主义进行权力提升式纠偏,却陷入了国家干预主义的权力扩张困境;当代自由主义权利复归下的分歧犹在,但面对现实的折中已是必须。不断地自我否定是自由主义寻求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实践合理性的具体呈现,权利域中的权力制约是自由主义构建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基点所在。实现权利与权力关系具体性与历史性的有机统一,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由主义是西方发端于洛克、亚当·斯密、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传统,也是自英国"光荣革命"以来的政治传统,从近代起一直居主流地位.其中心思想是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比如言论、结社自由、个人财产权以及市场经济、法治、国家权力的制衡,等等.  相似文献   

3.
近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逻辑与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个人权利出发,分别延承国家路线与社会路线,近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形成了两条基本路径。国家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将这两条路径发挥至极致,而自由主义则走在中间,强调个人权利优先,倡导消极国家观,主张以社会制约权力,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关系模式。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家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诠释和解析是当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最为直接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4,(9):24-29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理论基石,是欧洲政治联合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一方面,为维护不受外来干预的自由权利,在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一种经济特权并威胁个人自由时,欧洲人认为超国家的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建立,是人类理性之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为建立维护自由权利的外在保障,欧共体虽按照西方近代民主传统设计其政治结构,但要求欧洲政治共同体以自身权利进行建设的呼声,使民主赤字问题凸现,成为当今欧洲一体化建设的瓶颈。解决民主赤字,事实上需要从欧洲政治共同体、民族国家、个人三者之间的权力与权利关系角度,回答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属性。  相似文献   

5.
自由主义者往往认为国家权力与私人权利之间是一种零和关系上的博弈,只有政府干预的减少才会使公民的权利得以扩大。这种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自由主义观仅仅关注到了权利的可欲性问题,却忽视了权利的可行性问题。霍尔姆斯、桑斯坦从研究权利所依赖的成本入手,提出了一种具有公共属性的权利观,认为政府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并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关系,政府干预的减少必然导致公民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要想将纸面上的权利或道德权利变为切实可行的法律权利,必须依赖于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警署、法院等国家机构。如此,公民个人所享有的私权利,便不可避免地带有公共属性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以罗尔斯、诺齐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主张权利基础论,把个人权利作为政治哲学的唯一基础.社群主义者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认为权利基础论是错误的,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个人权利没有现实性;个人是社群的成员,个人权利不能自发地实现,只有公共利益的实现才能使个人权利得到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7.
1996——自由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主义是西方发端于洛克、亚当·斯密、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传统,也是自英国“光荣革命”以来的政治传统,从近代起一直居主流地位。其中心思想是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比如言论、结社自由、个人财产权以及市场经济、法治、国家权力的制衡,等等。“自由主义”这一概念在中国长期以来有另一种理解,因为毛泽东有一篇著名文章《反对自由主义》,说的是共产党内部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和平的不良风气。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有强劲的自由主义运动,但自50年代起销声匿迹。 在90 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依法治国成为指导思想,自由主义思…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观上,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主要围绕国家中立、公民政治参与和“弱国家”与“强国家”等问题进行了争论,其核心在于对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之关系的歧见。实质上二者是互补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及政治实践的进路,决非在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作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而是通过构建以法治为基础的良序社会结构,在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共生与张力中维持平衡,从而构建正义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贺然 《河南社会科学》2015,(2):57-61,123
隐私权是现代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权利。隐私权源于自由主义理论,今天人们对它的理解也大都没能超出自由主义的樊篱。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隐私权是自私自利的个人的权利,它使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合法化,维护和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的权力关系。资本主义的隐私权本质上是富人和企业的权利。作为对自由主义隐私权的超越,社会主义隐私权旨在保护工人和消费者的利益,并促使权力结构尤其是经济权力结构透明化。社会主义隐私权强调经济关系和社会地位,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  相似文献   

10.
卢向国 《兰州学刊》2006,(7):100-103
自由主义产生于17世纪的英国,后传播到整个西方。它首先应用于政治领域,后扩展到经济领域,先后经历了主张放任主义的古典自由主义时期、主张国家干预的新自由主义时期,后又回归到主张放任主义的新古典自由主义时期。中国在现代化的战略上,不应再重走西方的老路,而应当利用后发优势,在放任的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之间找到平衡;在个人权利的保护上,应尽力保障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少数派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俞祖华  赵慧峰 《河北学刊》2008,28(2):151-157
在近现代中国,对市场经济的排斥及对经济自由的忽略,经济自由主义在自由主义言说中的普遍缺席,成为自由主义思想传统的重要特色。晚清的严复、梁启超等人曾表达过反对政府干预、要求放任自由、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主张;但到了民国时期,在经济上却倾向于与自由经济对立的计划经济、统制经济与社会主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从最初鼓吹自由竞争、放任主义,到后来转向倡导与经济自由主义大异其趣、大相径庭的统制经济、社会主义,这种从"发声"到"变调"的历程,既是受外部环境影响所致,也与中国社会文化、中国思想界乃至自由主义者内部的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政治自由主义的发生发展,大致以1903年严复翻译出版《群己权界论》、1922年5月14日胡适等人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1941年10月10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发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三份标志性文本为节点,经历了个体发声——同人结社——组织政党三个阶段;而言论形式则经由从学理到理念再到政纲的三部曲,依次出现了以严复为代表的专注于思想启蒙的启蒙型自由主义,以胡适为代表的徘徊于文化与政治之间的议政型自由主义,以20世纪40年代"中间路线"为代表的着重于参政从政的行动型自由主义三种演进形态;总的趋向是,从思想向行动、从理念向操作、从论政向从政滑动,实践色彩不断增强。其思想演变的基本轨迹是,由市场转向社会与政府,由经济层面的自由转向社会与政治层面的平等均富,由古典自由主义的反对政府干预、鼓励自由竞争的"放任主义"转到新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的"干涉主义",进而倾向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贾可卿 《北方论丛》2015,(5):125-130
平等是衡量公平、公正和正义的基本尺度。右翼自由主义的平等观止步于形式上的权利平等,左翼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则进一步主张实质性的资源平等与能力平等。权利平等致力于消除社会特权背景对于平等实现的障碍,资源平等致力于消除外界物质条件对于平等实现的障碍,能力平等致力于消除人的主观能力条件对于平等实现的障碍。权利平等、资源平等与能力平等的要求均源于社会共有的逻辑。法定权利、物质资源、能力禀赋在根本上属于人类社会的集体资产。利用权力、资源与能力创造财富的人可以获得收益的较大部分,其他人则因为对权利、资源与能力的共同所有权而分享部分收益。对个人使用权、收益权的肯定支持了按贡献分配的市场效率原则,对个人终极所有权的否定则为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提供了正当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论反垄断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经济自由主义、经济民主主义及相应的法学思想是反垄断的三大思想理论基础。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主要贯穿在竞争理论中,竞争理论的变化发展过程也是反垄断的立法与实践的变化发展过程。经济民主主义呼唤民主与自由,强调机会平等与权利平等,对反垄断的影响较晚。从权利本位到社会本位,单个企业的利益要服从国家经济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既促进了反垄断法的形成,也预示着反垄断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5.
国家对于公民私有财产进行宪法上的保护,既涉及到对公民私人的财产权益用财产权利的方式加以确认和保护的法律问题,更涉及到在这一政治行为中国家自身的正义问题。当把这种关于国家正义的追问放置在当代自由主义语境中的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宪法问题上来思考时,其要旨实质是要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寻找到一种合适的关系状态,实现国家权力的伦理正当性,以此作为一切法律讨论的前提。20世纪以来,面对功利主义在实际社会生活中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以及主导的实证分析传统对社会伦理问题的无能为力,当代自由主义学者如罗尔斯、德沃金等试图以新的国家正义学说复兴西方自由主义传统、挽救濒于倒塌的社会伦理大厦。尽管二者关于财富分配制度的理论设想各不相同,但在强调国家财产权和基本分配制度之正义性这一点上却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16.
严复创立的社会进化论意义上的立宪国概念,由"社会有机体"、"民权"和"力"三个要素构成,"民"的要素作为分别立宪国与专制国的标准,似乎与自由主义宪政之间存在某些关联.严复提出要限制君权,并非旨在对国家权力实行宪法限制,而是为了容纳"民权",依靠民的力量实现国家的富强.  相似文献   

17.
公民社会理论之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政治社会学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公民社会理论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各国学者为了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对公民社会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虽然理论界认可的公民社会理论具有构成要素及价值上的共同基础,然而,公民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存在着众多理论及实践上的困境。一是公民社会理论构建的要素之间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内在结构性问题。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自身内涵的局限性造成外延上的逻辑冲突,而非政府组织在实现自治并形成对国家权力制约的过程中,由于其内部的科层结构以及外部对国家的依赖很难实现其应然目的。二是公民社会理论价值方面存在严重弊端,表现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多元主义理论的缺陷。占有性个人主义以及自由主义所阐述的人性的缺陷和精英多元主义对公民社会理论的构建造成严重障碍。三是公民社会理论的实现要素受到国家主义的干涉。国家和社会的划分问题至今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菅从进 《兰州学刊》2008,(8):102-108
权利的防御权能,是指权利主体应享有的一种要求其他人承担不得侵害其权利的不作为义务的能力。在一个真正实行宪政和法治的国家,权利的防御权能应主要是针对国家机关的。从权利的防御权能充分化的角度,可对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应承担的相应消极义务,进行系统的条理化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淑梅 《社会科学》2012,(6):108-118
施蒂纳将"自由主义"理解为崇拜国家、社会或"人"的理论,包括政治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和人道自由主义。他认为,只有消灭国家和社会观念,消灭一般的"人"的概念,摆脱这些外在力量的束缚和限制,个人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才能成为自我一致的利己主义者、"唯一者"。马克思揭露了施蒂纳对自由主义划分和理解的狭隘性和扭曲性,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说明现存国家、社会和思想观念,把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作为实现人的自由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相似与重合之处甚多,参照于中国当前现实考虑他们所能起的参考、借鉴作用,二者的相同之处更是多于相异之处。但是,谈到在宪政基本原理方面所起的作用,二者的差异就比较大。这是因为,宪政的出发点是维护人的权利和自由,并以权力的分立和制衡来加以保障。提出并深刻阐明这种宪政原理的是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长处之一是忠实地继承了这种理念。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民主主义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这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