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君书》是公元前二六○年前后,由商鞅变法路线的继承者编撰的一部书。这部书生动的记述了战国时期杰出的法家代表——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斗争事迹,阐述了商鞅所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法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我们研究这一时期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重要资料,是我国历代法家著作中主要作品之一。这部书在汉时有二十九篇,现实存二十四篇。从现存这些篇章的内容来看,它对于  相似文献   

2.
<更法篇>是现存本<商君书>的首篇,该篇因记载商鞅的变法言论而著称,但也因篇中屡称秦孝公谥号等问题而连带被人认定整本<商君书>都是伪造的,商鞅本人并无著作之可能.即便在认为该篇所述基本可视为商鞅生平材料的学者眼中,<更法篇>与<战国策·赵策·赵武灵王平昼闲居>纠缠不清的关系也颇为可疑.因此,<更法篇>的成书问题其实疑窦颇多,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3.
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家。秦孝公六年,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初步实行了变法。秦孝公七年,商鞅被任命为大良造。秦孝公十二年,商鞅又进行了第二次变法。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是:废井田,“开阡陌封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重农抑商,奖励垦荒发展地主经济;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耕战,废除奴隶制的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推广“连坐法”,统一度量衡。商鞅之法“行  相似文献   

4.
杨作龙同志《秦商鞅变法后田制问题商榷》(简称《商榷》)一文,对拙作《试论秦自商鞅变法后的土地制度》(简称《制度》)一文提出商榷意见。读后颇有收益。然而唯觉其全部论据、论证与结论皆误,故于1989年4月即作《对<秦商鞅变法后田制问题商榷>的商榷》四万余言以答驳之。拙文寄《中国史研究》,幸得编辑部应允为刊布之。然因版面所限,不能尽意刊出,无奈析为二篇,一篇载于《中国史研究》,一  相似文献   

5.
商鞅变法是我国古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历史上曾发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两千年来儒法两家在复辟倒退与反复辟倒退的斗争中,往往围绕商鞅变法这个问题,进行着翻案与反翻案的争论;而历史总是不断地否定了儒家的反动谬论.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翻案复辟从来不得人心!(一)商鞅在秦进行变法的政治活动只有一、二十年的时间,而对于商鞅变法的论争却延续了一、二千年之久.商鞅变法破坏了腐朽的奴隶制,打击了奴隶主复辟势力,限制了奴隶主的反动特权,促使新兴的封建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起来.当时的一小撮奴隶主复辟势力,不甘心于他们的失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弱小落后的秦国能在战国时期脱颖而出,最终灭六国而“一四海”呢?一般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商鞅在秦所进行的彻底变法,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至。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商鞅变法究竟是如何成功的,换言之,商鞅变法所追求的目标是凭借什么手段,措施来保证实现的,似乎尚未引起深入的注意。我们认为,商鞅  相似文献   

7.
商鞅变法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功绩如丘山,声名传后世。这是法家人物王充、桑弘羊对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中国奠定基础的功绩的赞美。商鞅(又叫公孙鞅、卫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坚持革新,反对复辟,为开创新兴地主阶级的事业,与奴隶主贵族反动势力和孔孟之道拼斗了一生。下面讲的是商鞅变法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杰出的军事家。秦孝公时,他在秦国执政十八年,担任过大良造(相国兼大将军),不但变法取得重大成功,军事也取得重大胜利。他亲自统率军队多次打过仗,迫使魏国旧都安邑投降,后来又率兵伐魏,俘虏魏国主将公子卬,并收复了被魏国占去的河西郡地。他遗留下来的二十四篇著作,几乎篇篇都谈到军事问题,其中《战法》、《立本》、《兵守》还是专门讲军事的。《汉书·艺文志》把商鞅列为最出色的“兵权谋家”(讲战略、战术的军事家)。荀子对商鞅曾有过这样的评价:“秦之卫鞅……善用兵者也。”(《荀  相似文献   

9.
谈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我国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时代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革新派、法家的杰出代表商鞅(?——公元前三三八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的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本身,就是一座法家的胜利纪念碑。正因为如此,在儒法斗争的历史上,商鞅变法成了儒家攻击的一个重要目标。历代的孔孟之徒花了大量笔墨来诬蔑它、中伤它。叛徒、卖国贼林彪也对它进行恶毒的咒骂。今天,是彻底清除尊儒反法的历史垃圾、恢复商鞅变法应有的历史地位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0.
商鞅是我国战国前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有名的教育革新家。他总结和发展了早期法家李悝、吴起的变革经验和理论,发扬了大无畏的精神,以战斗的姿态,在秦国进行了较为彻底的变法实践。商鞅的变法涉及到各个方面,他把教育革新也当作变法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鲜明的教育革新思想,为法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可是,古今中外的反动派,出于其反革命政治的需要,篡改中国教育史,从根本上否定  相似文献   

11.
商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生活于我国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大变革的战国时期。他顺应历史潮流,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辅佐秦孝公厉行变法,摧毁旧的奴隶制,建立新的封建制,使秦国“民以殷盛,国以富强”,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他的辉煌业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历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商鞅的变法主张是以他的历史观为理论依据的。在先秦诸子中,商鞅的历史观包含有比较多的合理因素,闪烁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在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留下了深远的、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共有两次,第一次始于秦孝公六年,变法的主要课题是奖励告奸与耕战;第二次始于秦孝公十二年,变法的主要课题是推行新的授田制。历史界对于商鞅第二次变法中的田制同题,长时期来曾进行了反复探讨,但遗憾的是,由此对秦国社会形态作出的结论却是很不相同的。郭沫若同志在《奴隶制时代》一书中就中国古代史的阶段划分问题指出:“我们因为材料不够和认识不足,所以还不容易划分阶段而聚讼不决。”这个意见,我看十分中肯。秦国历史的研究也是如此,占有史料不够充分和史料的解释存在偏差,是秦国社会历史阶段不能彻底澄清的重要根源。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商鞅变法的田制问题,从史料和事实的角度进一步作些探索,以期对促进秦国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有些帮助。倘有不妥,尚希方家赐教。  相似文献   

13.
对商鞅变法时规定的“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的意义,史学界若干论著的解释既不符合商鞅变法时秦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户籍管理水平,也不符合商鞅变法后秦国的赋役制度以及秦人的家庭结构、规模和对父权的维护等史实。商鞅这一法令旨在在国家授田制的基础上或者是增加户赋和田赋的收入,或者是增加服役人手,在一定程度上,有促使秦民分家而刺激土地开垦的作用,但并不强迫分家。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为了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大国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旨在“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最早的是魏国实行的李悝变法,继之有楚国吴起变法,泰国的商鞅变法。此外,还有韩国申不害的改革,齐国的邹忌改革等,其中时间最晚,但改革较为彻底,卓有成效,影响较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相似文献   

15.
商鞅本人的结局是悲惨的,但他在秦国的变法却是成功的。 当时和后世对商鞅及其变法有过许多公允的评价。战国时秦国蔡泽论述商鞅的政绩说:“夫商鞅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应侯范睢对商鞅也有适当的估量,他  相似文献   

16.
楚国吴起与秦国商鞅,都是卫国人,他们在青年时代分别从事兵学、“刑名之学”的研究与实践,都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当时周王室进一步衰微,随着诸侯王争霸的历史潮流,吴起服务于楚,官至令尹;商鞅出力于秦,升为大良造。虽然吴起在楚推行变法在先,商鞅在秦主持变法在后,但都是处在战国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大变革时期,他们所采取的变革措施和政策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当他们的革新支持者楚悼王、秦孝公薨后,旧贵族势力反扑,吴起被旧贵族乱箭射死,商鞅车裂身亡。他们的遭遇看来是相同的,但他们所从事的变法事业并不完全一样。楚国的变革,随吴起之死而夭折,人亡政废,从此衰败下去,  相似文献   

17.
艳红 《山西老年》2013,(9):17-17
商鞅:五马分尸秦孝公通过变法使秦国国力跃于各国之首,商鞅功不可没。但他由于执法严厉,得罪了不少人。秦孝公死后,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告发他"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施以"车裂"之刑(即五马分尸)。李斯:腰斩李斯不仅是辅助秦王横扫天下的政治家,也是小篆的发明人,现在泰山石刻据说好多都是他的手笔。同时他的文章水平也是屈指可数的,尤其是他的《谏逐客书》,鲁迅就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就这样一个大人物竟被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巨大变革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们的主张与社会实践,对当时的巨大变革起了促进的作用。商鞅就是这个时代中杰出人物中的一个,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大家知道,商鞅于公元前三五九年击退秦国内部保守势力这股反动逆流之后,即在秦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他先后推行大规模的变法有两次,时间延续近二十年。到公元前三五二年,由于商鞅变法的成效卓著,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大良造。  相似文献   

19.
商鞅变法是历史上著名的变法运动之一,它通过种种措施使秦国走向了富强并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商鞅变法的一些理念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异化,最终超过了限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国的灭亡。而商鞅思想中对于在战争中不断“杀力”的需求又从根本上不适应统一后秦朝对外战争急剧减少的现状,因此,从商鞅治道就不难理解秦国二世既亡这一问题了。  相似文献   

20.
“黥劓师傅”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说的是商鞅变法中一场打击政治教唆犯的斗争。公元前三五九年,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在秦国展开。在轰轰烈烈的革新运动打击下,腐朽的奴隶制“忽喇喇似大厦倾”,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声名狼籍。那些“怨毒商鞅之法甚于私仇”,变天之心不死的家伙,在他们的阴谋复辟活动屡遭失败的时候,变换招数,用更隐蔽狡猾,更阴险毒辣的手段继续同新兴地主阶级较量。进行政治教唆,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