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贞勤 《老年世界》2013,(20):18-20
在著名小说《铁道游击队》中,有个善搞国共摩擦的顽军头目秦荣,其原型就是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中最卖力的“摩擦分子”秦启荣。秦启荣“摩擦”出名后,受到当时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共同“关注”,毛泽东冠封他是“摩擦专家”、痛斥他“无法无天。和汉奸的行为很少区别”;而蒋介石则对他非常青睐,不仅给予接见和表彰,还每月另拨2万元的整军特别经费。  相似文献   

2.
沈锄云 《老年人》2005,(10):37-37
抗日战争胜利后,住在北京跨车胡同的齐白石非常高兴。给他看家门的尹春如,兴奋地将宅院大门上的字条一一揭下,十分珍惜地保存起来。这一张张字条,记载了抗战岁月一个艺术家的爱国心。1937年7月9日北京沦陷后,日寇汉奸一心想拉拢齐白石,有的登门“拜访”,有的设宴“相招”,有的携礼“馈赠”……齐白石明白这是敌伪的圈套,坚持不见客、不赴宴、不照像,对送来的礼物也一概不回赠。他在大门上贴了一张字条,写道“:白石老人心病复发,停止见客。若关作画刻印请由南纸店接办。”1939年底,他又在门上贴出纸条,曰“:二十八年十二月初一起,先来之凭单…  相似文献   

3.
“中共五老”之一的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他德高望重,深受全党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毛泽东称赞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周恩来称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朱德更是称他为“当今一圣人……”  相似文献   

4.
齐静 《老人世界》2011,(12):11-12
马海德,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与斯诺并肩走进延安。他出生在美国,但他毕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是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致力于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为中国消灭性病和在2000年全国争取达到消灭麻风病作出了贡献。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相似文献   

5.
日寇的入侵,将战争的苦难强加到了中国人民的头上,中国的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少都在痛苦地承受着,并勇敢地去面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为了抗战的需要,就像电影《小兵张嗄》、《鸡毛信》中描述的那样,许多机智勇敢的少年,也加入到抗战的行列,成为侦察员、地下交通员,而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相似文献   

6.
道生 《老年世界》2013,(13):39-39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历史学家对他的功过已做出了很公正的评价。他虽然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但他倡办的洋务运动,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科学技术,对推进我国工业进程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人们对他的学问修养、勤俭治家、对子弟的严格教育以及处世为人的方法,更是加以肯定,并引为借鉴。毛泽东曾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相似文献   

7.
国民党抗战老兵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为驱除日寇、洗雪国耻出生入死,用血肉之躯书写了8年抗战的光辉历史,彰显出生命的价值与尊严。然而,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抗战老兵几乎无人领过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得过参战抚恤金。更让人同情的是,他们的晚年生活缺乏应有的保障,多数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近年来,尽管社会各界不断呼吁,民间团体热心帮助,一些地方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资金补助,使部分健在的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生活有了一些改善,但这些仍只是杯水车薪,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晚年的生活困难。健在的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他们晚年最大的期盼又是什么?如何让这些抗战老兵暮年有尊严地活着?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中国,"革命"似乎并不是一个"好词"。《周易》所谓"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总觉得有强辩意思在。直至孙中山出,"革命"渐成为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新词。这是孙中山的伟大贡献,也是后来国民党史观建构的基础。由此检视国民党主导编写的近代史,革命,包括洪秀全的太平天国,都与正统史学渐行渐远,清政府、满洲贵族承担了中国落后的原罪,孙中山、革命党成为救世主,晚清叙事逐渐脱离正统史观、王朝史观,叙述主线不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说:“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文化交流有过几次高潮,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西方文化的传入。这一次传入的起点,是明末清初;从地域上来说,就是澳门。”“明末清初传入西方文化者实为葡人,而据点则在澳门。”澳门,一块弹丸之地,却历尽时代的风尘———经历了明、清、民国至今将近450年的历史。它是16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远东最早的传教中心,是东西方文化双向交流的最早基地,是近代史上中国的先知先觉吸纳西方思想、传播革命真理的摇篮。一、交汇流通的语言文化400余年来,澳门一…  相似文献   

10.
张树德 《中外书摘》2008,(12):66-68
1948年初,国民党方面宣布进入所谓的“宪政时期”。如果真正实行“宪政”,那就应该是政治越来越民主,社会越来越进步,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而事实上,实行“宪政”,蒋介石当上总统,局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是国民党的统治越来越腐败,社会越来越混乱,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艰难。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抗日战争当初建立在当时日军全面侵我国土,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可能,在国共合作基础上大体分为两个战场:以国民党的部队为主的正面战场,以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为主的敌后战场即游击战场。有效的打击日寇,重创敌人,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对抗战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以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方针路线,成功的联合了广大人民群众。抗战期间又联合统一战线,建立了强有力的抗战战线。在思想建设上又有"整风运动",将党内思想问题肃清。毛泽东同志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具体问题上具体分析,最后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3.
霍修勇 《老年人》2008,(6):40-41
夏曦是中共党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关注他的革命贡献,说功大于过;有人强调他肃反滥杀,说过大于功;有人则说功过相抵。对于他的一生,贺龙指出是“两头小,中间大”,萧克评价为“两头好,中间错”。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史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天演公式至少影响了两位学者的名字。一位叫胡洪驿,1910年留美前改名胡适;另一位叫张江流,1912年赴法后改名张竞生。后来前者名满天下,后者却因一部《性史》被赶出了学坛,与画人体画的刘海粟、唱《毛毛雨》的黎锦晖同列“三大文妖”,就连鲁迅也揶揄他:“张竞生的主张要实现,大约当在25世纪。”  相似文献   

15.
1937年冬至1938年春,我从武汉《新华日报》《抗战三日刊》(邹韬奋主编)上得知陕西省径阳县“铁路被切断,去延安就困难了”消息。我不顾祖父重病瞒着家里去西安,沿途绕过国民党军警盘查,4月12日,到达中共中央青委冯文彬、胡乔木为正副主任的安吴堡“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编入四队当班长。  相似文献   

16.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鉴于过去长期依靠旧军队进行革命而屡遭失败的教训,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总理孙中山在改组国民党的同时,为“建立革命军,以挽救中国的危亡”,根据国民党一大决议,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在苏联的大力帮助下,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也称“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相似文献   

17.
王心文 《当代老年》2011,(12):29-30
八路军“夜袭阳明堡飞机场”的英雄事迹,存八年抗战中几乎家喻户晓。 1937年10月上甸,侵华日军突破山西省北部国民党军防线,侵占代县、崞县后,继续南犯。国民党军退守忻口一带,阻止日军进攻太原。为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奉师长刘伯承的命令,率该团在代县、崞县以东地区,执行侧击南犯日军后方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粤人 《炎黄世界》2010,(2):71-73
胡宗南曾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的“西北王”。他一生追随蒋介石。为蒋介石忠心到底;胡为真是胡宗南的长子,曾任台湾“国安局”副局长等职,新任“国安会”秘书长。他表示,不赞成民进党当局推行的“去蒋化”和“去中国化”政策。  相似文献   

19.
提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们就会自然地联想到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统治区召开的旧政协。的确,旧政协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努力下,在扩大统一战线,探讨战后国家发展问题等方面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作出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但是新政协的组织规模、性质、任务与旧政协根本不同,新政协不是发源于旧政协。  相似文献   

20.
抗战期间,有100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以身殉国,其中就有一位素有“儒将”之称的学者型将领、国民党防化部队创始人李忍涛将军。其为国殉难的情况,直到近半个世纪后才真相大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