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佛教“空”义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是佛教哲学的根本概念和核心范畴,也是佛教义理的最高范畴。在佛教"空"义演变的历史中,一些佛教学者对空的义理进行了不同的区分,其中以十八空最为著名,也最为重要。十八空说是对空的义理的系统分类和全面总结。佛教尤其是大乘空宗的"空"义具有多重内涵,具体可以从空性、空理、空境和空观四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在佛教的"空"论体系中,交织着诡辩与真理、糟粕与精华、偏见与智慧,"空"论在人类思辨认识史上实是独具华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成语法的不断发展,空语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空主语是空语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言研究具有特殊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空主语存在的理论依据和解释力,以此说明空主语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临空经济区是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利器。近年来,我国各地临空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如何开展临空经济区建设上,地方政府更多地将重点放在引进临空产业、直接创造税收上,而对临空经济区所要临的"空"着墨不足,特别是对开通国际长航线、构建航空枢纽、发挥主导航空公司作用等方面更是缺乏深入的研究,有的甚至出现了无"空"可临的窘境。引入"源创新"理论,对成熟临空经济区进行全面分析归纳,对内地临空经济区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以重庆临空经济区建设为案例进行剖析,指出建设好内陆临空经济区必须选择、培育主导航空公司,推动其扎实建设航空枢纽、积极开辟国际长航线,使临空经济区有"空"可临,进而建好航空大都市,实现地区经济"走出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运输方式的变迁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临空为指向的各种产业不断聚集,形成了众多临空经济区。将源于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共生理论引入临空经济问题研究,从临空经济区共生单元的互动机制、共生模式的进化机制和共生界面的媒介机制三个方面,剖析基于共生理论的临空经济发展机理,并通过各要素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临空经济区发展机理模型。在临空经济区内共生关系、共生能力与共生界面以创新能力为中介,促进临空经济区内各产业协调发展,各要素融合时产生的共生效应共同推动临空经济区实现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空时频分组码,通过分析其成对错误概率的Chernoff边界,揭示了多径时延特征影响空时频分组码性能的根本原因,给出了在快衰落信道中空时频分组码设计方法。并在ITU-R M.1225建议的车载信道模型下,利用仿真评估了空时分组码、空频分组码和空时频分组码在快衰落信道中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快衰落信道中,空频分组码性能优于空时分组码;多径时延特征是设计适合快衰落信道中具有最大分集增益空时频分组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空”在王维诗中的“角色”较为独特,它兼具元语言和对象语言两重性质。一方面,作为元语言,王维诗中使用“空”这一词语(以“空”写“空”);另一方面,作为对象语言,王维诗中大量使用“空”、“清”等单音词以及“惆怅”、“寂寞”等双音词,它们共同营造了一种空语境。“空”同时作为元语言和对象语言,较为典型地体现了文学语言和语境的动态共生。  相似文献   

7.
"空"是佛教大乘空宗的一个核心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空"?魏晋时期,中国佛教界对之有不同的理解。以"六家七宗"为代表的"格义佛教"以"无"来解释"空",或认为"空"是"本无",或认为"空"是"色无",或认为"空"是"心无",总之是认为"空"只是"无",而与"有"无关。僧肇作《不真空论》,驳斥了"格义佛教"对"空"的这些错误理解,认为"空"是"色法"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的"有无间性","空"不简单地就是"无",而是由"有"和"无"共同构成的。因为构成"空"的"有"和"无"都是"不真"的,所以"空"也是"不真"的,是为"不真空"。  相似文献   

8.
妙玉和宝玉的色空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由空到色,一个由色到空,妙玉和宝玉的色空悲剧是无法避免的.这取决于曹雪芹以情为核心的色空思想以及色与空的矛盾冲突和人物生活的世俗环境.  相似文献   

9.
“四大皆空”是佛教的标识。“四大”怎么就是“空”,不重要 ;色空是何关系 ,可以不甚了了 ,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只要达到“空”了 ,就是佛教徒了。关于佛学大乘空观理论的基础、龙树中观论、二谛的学说 ,历来寡见全面释论。中观论 ,即世界观 ,其出发点在于离有离空 ,辨析假有真空 ,得到中道 ;二谛 ,即方法论 ,辩证阐释世俗与第一义这二谛的因明关系 ,更为了方便众生悟、觉。以此使有 ,因空而得以延续、升华 ;以此使空 ,因有而不虚妄 ,成为正道。有即空的载体 ,空是有的抽象 ;辩证二者 ,“缘生性空”,这就是佛学大乘“空”的根本之所在 ,也就是龙树之“中”:名相为中观论 ,其思想体系即为中观学派。认知佛学大乘“空”的真谛 ,必须认知龙树的中观论、二谛 ,因为正是其内涵构成了大乘空的底蕴。“空”的证明 ,必须以龙树的中观论与二谛为基础 ,因缘生法、轮回渐进地辨识物质与精神相互交替、亦真亦幻的现象 ,这就是佛学“空”真谛的特殊性。这种思维方式尤其对于中国佛学思想体系的形成 ,实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园林中的门空、窗空,这一即是门窗又非真正意义的门窗小构建,造型样式十分丰富,寓意深邃,其间包含了主人的众多美好意愿和期盼,因不设门扉和窗棂,就有更大的造型设计空间;可喜的是有文人雅士的参与,提升了门空、窗空的品味,为其造型和装饰注入了更多人文关怀,增加了门空、窗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在空有之争的视域下,将省庵所代表的净土宗思想放在整个佛教发展过程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净土宗一方面通过“空”强调自宗所推崇的净土法门圆具佛教核心思想,另一方面,又在“空”的基础上,通过延展“空”所具有的积极的一面,进一步肯定“空”原本没有肯定的“妙有”。由此,“空”本来所指向的对自性的否定,一变而为对自性(佛性)的肯定,从而实现了从“空”向“有”的转变。在空与有的张力中,净土法门成为了沟通外在与内在、佛教理论与主体自性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梳理汉语中的空语类、隐含和省略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汉语中的空语类与省略的差别以及空语类与隐含之间的相同点。空语类与省略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空出的语类类型、空位判断的标准和空位出现的条件这三个方面。空语类与隐含在句法结构、生成的方式、出现的句式等方面完全一致,且隐含和空语类都不能补出来,不能在语音层面还原,这些共同特点说明隐含是空语类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大乘佛教的般若空宗讲求"空"观万象,认为诸相"无常"、无"自性",即是"空"。当然,这种"空"不是说外物是真的虚无或是要求人们彻底离开现象界,而是启悟众生保持清净本心,无须执著于现象表层和人生诸名利得失,脱离时空的具体环境限制,超越原先固定的意义,从而达到对万物、诸相的真如体悟。深入地分析,这样的"空"观智慧也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意义。通过对"空"的细致解读和深入分析,结论认为:"空"体现了主客圆融、感性直观的审美特质;"空"彰显了真幻相即、有无相生的艺术与审美的辩证法;"空"蕴涵着虚境纳物、澄怀味象的审美体验论。  相似文献   

14.
厦门临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厦门临空经济发展现状及产业基础环境,以供应链QR理论为指导,提出建立航空物流产业链、汽车制造产业链等十大临空产业链,并阐述了厦门临空经济发展的三个演进阶段。提出需通过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建立高效海关监管政策等措施,以保障厦门临空产业的发展。研究结果对指导厦门发展临空产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遵循Chomsky最简方案新框架精神并基于Hicks关于空算子的假定,设定英语Tough句包含一个附带DP成分的空算子结构,空算子带有格和WH特征,内嵌DP成分带有格特征。通过一致关系特征核查,Tough句中的非解释性特征一一删除。借助空算子的搭桥作用,与Tough句相似的特性形容词空算子结构的生成也得到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空语类是乔姆斯基在对英语、西班牙语等欧洲语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具有一定的语法语义作用、但不具有语音形式的语言成分。对于汉语空宾语的归属问题有不少争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简单句中的空宾语受主语约束的现象,并指出这类空成分同样可以纳入乔姆斯基的空语类的四种分类之中。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空语类理论进入我国,此时期学者们就汉语空语类的分类、分布和所指展开了激烈争论。90年代,学者们发现前人争论的问题所在,即试图在GB理论框架内找寻汉语空语类的归宿,故而不少人跳脱GB理论框架的限制,将汉语空语类研究从句法扩充到语义、语用、词汇等领域。进入21世纪,汉语空语类研究出现两个新特点:一是将空语类理论与更多的汉语某单一语法现象结合研究,二是从语言类型学视角的空语类研究开始多起来,其中以英汉对比研究居多,也有方言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上海具备航运中心、航空枢纽双重建设目标,及其作为全国唯一"一市两场"的城市发展临空经济的构想,提出上海临空经济发展应做到促进临空经济与上海区域经济的耦合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推进临空经济区的产业规划。  相似文献   

19.
罗伯·格里耶的小说《橡皮》展现了激进的现代主义空核价值结构。具体表现为欲望结构中的共时缺失。悲剧价值的历时置挟,世界之症候的主体失败。其体现的减法逻辑既要求空核作为“空”是不可能被占据,任何填补空白的因素和行为都必然是不完满的;又决定空核作为“核”心促生一切欲望追求、叙事认知、自我认同行为的运行。这里重要的并非是占据空核的某物,而是空核位置本身。这种“空核”意义在于保存对现存秩序合法性的基本质疑与批判,乃至作为中介性因素导向鸟托邦的解放空间。由此对《橡皮》的重读,也是一次对现代主义批判维度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佛教与“空门”联为一谈,清楚地说明了“空”在佛教中的地位。正如在佛弟子中有“看破红尘”而遁入“空门”的消极厌世者,亦有通透“四大无主,五蕴本空”,从而喊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无畏猛士一样,学术界对“空”的理解也仁智各见,众说纷纭。从“空”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虚无绝望情绪的贬词,到“空”与现代物理学的量子场理论有着惊人相似的溢美,这一理解上的巨大差异,说明对“空”这一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远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