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南海争端的升级以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等诸种因素的作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面临一系列困境。越南由于自身战略地位和在东盟组织的重要性以及与中国关系的多种特殊性,成为中国开拓东南亚外交的突破口以及理顺东南亚外交的通道。越南与中国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的趋同性、在文化上的同源性、在经贸上的互系性、在外交战略上的契合性,都使得中国可以依靠越南及发展中越关系这个抓手搞好与整个东南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地扼印度洋到南中国海的通道,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为616.3平方公里,人口为235万,其中华人178.9万。新加坡市在新加坡本岛的南岸,面积200多平方公里,人口190多万。新加坡是东南亚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世界第四大港口。  相似文献   

3.
一、东南亚是当今世界上最富经济潜力与活力的地区之一 1、东南亚具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优越区位。东南亚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北靠中国,西邻印度,是联接亚洲与大洋洲的桥梁,是东亚西往欧非,南下新澳的十字路口,也是美洲前往南亚西亚所经之地,在亚太经济圈中处于关键位置,如此优越区位,在当今世界上并不多见。 2、东南亚拥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辽阔空间和充足的人力资源。东南亚陆地总面积460万平方公里。有10个国家。按地形可分半岛(中南半岛)、群岛(包括印尼群岛和菲律宾群岛)两部分,按历史和政治经济情况,可划分东盟六国、印支三国和缅甸三部分。东南亚海陆兼备,地形多样,面积广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条件。东南亚约有4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4.
重视对东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的公共外交工作,培育更多的“知华派”,为中国—东盟长期友好合作奠定坚实的人脉基础,是中国对东南亚地区开展公共外交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尽管目前我国对东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公共外交工作仍然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但电于我国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东盟关系的推进,以及留学生公共外交的特殊优势,未来我国对东南亚国家留学生公共外交工作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是我国与东盟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战略通道,正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大力发展网络汉语教育,构建"中国-东盟汉语教育与人才服务平台",使汉语人才培养事业与我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构想相结合,有效扩大云南对东南亚的汉语教育规模,有效提升云南对东南亚国家的汉语教育影响力,切实发挥云南对外开放"桥头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战文献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物质载体,侨批所记载的抗日战争有关史实极为真实、珍贵,是抗战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本文精选了侨批中有关记录抗战的点滴史料展示给读者,以此来揭露日寇在中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所犯下的累累罪行,讴歌海外侨胞共赴国难的爱国壮举,并提出现阶段要重视侨批文献史料的保护与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 ,是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 ,不仅对中国与东南亚 ,而且对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全、发展和繁荣 ,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拟在简要回顾冷战结束以后至金融危机爆发前东南亚与中国关系的基础上 ,探讨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新发展。由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涉及的方面甚多 ,本文主要探讨三个问题 ,即趋势、格局和经济合作 ,特别是经济合作问题。一、对金融危机前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回顾进入90年代以来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 ,…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中国和印度之间、区位优越从古至今一至是东西航道的咽喉和南北交通的要冲。其陆地总面积450万平方公里。人口4.45亿,东南亚拥有丰富的并以其特色闻名于世的生物和矿物资源,很多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占世界首位或者排在前列,例如稻米、橡胶、棕油、椰子、柚木、藤条等农林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锡的储量位全球之冠。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关键区域,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冷战结束以来,中国逐渐在东南亚塑造了良好的经济、政治、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国家形象。当前,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经贸问题、南海争端和中国威胁论的影响等问题。要进一步塑造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必须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妥善解决南海争端,加强文化外交,协调好与美日在东南亚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0.
澳门,旧称濠镜,是珠江西南口外的一个半岛,位于香港西边六十五公里处,由半岛和两个小岛组成。总面积15.5平方公里.约相当于香港岛面积的五分之一。它位居亚太地区及世界航道要冲,是进入中国内地的重要通道。在香港开辟为贸易港之前,澳门一枝独秀,它曾经是我国同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的场所。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63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混入澳门。因当地官吏接受贿赂,听凭葡萄牙殖民者用砖瓦木石建造房子,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起他们就在澳门定居下来.嗣后,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随着葡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与云南的对外开放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运用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及中国和东南亚的实际出发,全面、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取向和战略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方案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给云南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云南省的应对措施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者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中国(包括云南省)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作者认为,鉴于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不平衡性和一般自由贸易区的局限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要真正取得实效,就不能建成一般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未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建成以实现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合作形式共同推进的新型经济合作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云南可以充分发挥前沿作用,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努力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紧紧抓住机遇,将云南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对东南亚的开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琼州学院学报》2019,(3):20-26
15—16世纪琉球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交往,促进了转运贸易的繁荣,进而使琉球进入"大航海时代"。1425—1570年,近150年的时间里,琉球使船穿梭于东海和南海,航行于中国和东南亚诸国沿岸,在频繁的贸易往来中拓展了对东南亚地理风情的认识,也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航线:遵循沿海岸航行的定例,途经福建、广东沿岸,到达中南半岛东部并由此岔分为西向与南下两条路线,逐渐形成了特定时期的"琉球网络"。  相似文献   

13.
宋代,中国与东南亚各古国间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药物交流。各种东南亚药物,通过贡奉、进献、贸易等方式输入到中国,许多中国药物,也以赠送、贸易的方式外销到东南亚各国。同时,东南亚又是当时中国与印度、阿垃伯地区进行药物交流牟中转站,因此宋代中国与东南亚的药物交流,也是宋代中西药物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正在崛起的东南亚经济及其对中国西南的影响马树洪当今东南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增长率为世界平均增长率的3—4倍,为拉美、南非和加勒比等经济增长区增长率的2—3倍。近几年来,东南亚部分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已超...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纵横》是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编辑出版 ,国内较早专门介绍东南亚、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和双方边境情况的综合性杂志。创刊以来 ,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与欢迎。东南亚 10国 ,人口 5亿 ,面积 4 50万平方公里 ,华侨华人众多 ,近年经济发展成就世界瞩目。中国与东南亚有着数千公里的共同边界 ,目前双边关系进入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时期 ,相互贸易、投资、旅游、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得到加强 ,边境贸易和民间交往更是热火朝天。为了更及时地向读者提供有关东南亚的时事、贸易、投资、旅游及中国与东南亚边贸市场信息 ,增进对东南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战略给面向东南亚的视听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互联网+资本”背景下促进面向东南亚的视听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健全面向东南亚的投融资及相应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资本的杠杆作用,继续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政治环境制订个性化的融合发展规划,并从经济结构调整的高度思考面向东南亚的视听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吕娜 《学术探索》2012,(7):53-56
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山水相连,文化习俗相近,双方商业合作和友好往来历史悠久,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自贸区的启动,双方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投资合作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强大推动力,这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开始实施,双方开放投资市场,改善投资环境,降低贸易壁垒,为双方企业创造更多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南是东南亚国家的近邻,认清东南亚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中国西南开放与东南亚国家发展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调整与东南亚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采取扩大开放的对策,对于发展双边和多边关系,振兴西南经济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肖媛 《阴山学刊》2008,21(5):75-80
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理念的重要变化。但是,又好又快发展将面临许多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难题。基于发展伦理的视野,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我们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建议。只有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通过对又好又快发展的条件、模式、空间结构与政府主导政策之间的互动性分析,把握又好又快发展的本质、功能、结构、价值和演化特征,发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律范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等五国华人企业集团在中国的投资为例,从一个侧面讨论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活动,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投资动因、现状以及特点的分析,了解其跨国经营的一般特征,并正确认识当今东南亚华人与中国之间经济关系的性质。一、投资总量东南亚华人资本是在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的,但是,作为华人企业集团对中国的大规模投资和众多集团进入中国,则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今东南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