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遍性的品牌价值增长时代即将结束,中国新主流消费群体已成为未来最大的增量消费群体。新老企业的品牌创新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为成功转型升级的企业做好品牌战略定位。研究发现,基于中国新主流消费人群偏好的品牌形象设计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通过消费认同理论中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对两个当下深受新主流消费人群喜好的案例品牌属性进行分析。在消费认同理论中,分别找到品牌定位、产品与空间、服务与推广三大品牌设计项目中的对应属性。探讨了品牌设计在受众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两方面的迎合策略,得到了品牌设计策略可参照的设计规律。  相似文献   

2.
"责任消费"逐步成为研究和推行CSR的新视角。通过对中国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消费行为问卷调查,得到SRCB-China量表的6个构成因子,分别是利益相关者责任、维权与监督、环保节约与循环经济、适度消费与自然性情、品质保证与感知质量、保护动物与消费禁忌。基于这6个因子进行中国消费者群体细分,得到了维权监督型、适性自然型、无谓无识型、盲目过度型、节约淡漠型、责任消费型六个聚类群体,各群体有着较为鲜明的类型特征。这为企业跟踪社会责任消费趋势、比较研究消费价值观、识别有效的目标市场、制定社会责任战略和营销战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SOM聚类分析方法运用于健身行业,对健身行业的消费群体进行合理的细分,在此基础上对细分后的子群体进行特征分析,从而得到每类顾客相似的消费特征和消费心理。这些相似特征是企业进行针对性营销和提高顾客满意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白酒企业在视觉消费时代面临着品牌定位、消费对象、产品类型、外观包装等诸多现实问题,为开拓消费市场、培养新生消费力量,一些白酒企业在营销模式和设计对策方面做了大胆创新。通过考察市场上年轻消费群体追崇的小瓶装白酒的销售业绩和营销模式发现,中青年消费群的圈层营销、健康饮酒的低度酒营销、小酌怡情的时尚群体营销成为这类白酒企业较为典型的三类营销模式。白酒包装设计创新性地采用了文案介入、插图点靓和结构优化等主要设计策略,引领起年轻、时尚、前卫的白酒消费潮流。  相似文献   

5.
消费是由不同的消费群体构成的 ,其中某些消费群体的消费增加能够直接影响社会消费总体水平 ,只有促进这些消费群体的消费 ,才能有效拉动社会生产 ,促进经济的繁荣。而能够持续推动社会生产的消费群体 ,是占人口多数的普通消费民众。因此 ,目前刺激消费 ,促进生产 ,关键是要面向普通民众构筑我们的消费政策 ,把普通民众纳入到消费者大军之中。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先富群体消费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先富群体以其对社会财富占有量多和财富增长速度快而在启动消费市场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先富群体的消费对社会其他阶层人群具有很强的先导性 ,是带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但是 ,无论从经济理论进行思考 ,还是从现实的统计数据进行推断 ,先富群体消费结构升级缓慢 ,特别是先富群体惊人的收入增长速度与其合理消费支出间的严重失衡现象 ,在某种程度上确已成为我国当前扩大内需的瓶颈所在。启动消费是一种政府行为和居民个人行为有机结合的过程。政府应制订各种有效政策 ,引导先富群体扩大合理消费。同时 ,要遏制先富群体中一些成员的不合理消费如关系消费等 ,净化我国消费环境。要鼓励先富群体进行投资 ,以促进中低收入者的消费和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7.
当前 ,扩大消费需求已成为学术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许多学者从需求与收入的关系入手 ,提出了增加收入扩大需求的对策。然而收效甚微。笔者认为 ,需求是收入的函数 ,收入不同的群体其需求水平也不同 ,而各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即构成总消费需求。因此 ,扩大消费需求的目标应通过扩大各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关于消费社会中新贫困阶层的研究是鲍曼的后现代社会理论的重要内容。鲍曼通过对消费社会中的消费美学与时尚机制的分析,将注意力聚焦于不能与后现代消费方式保持一致的新穷人群体身上,认为该群体在后现代消费社会中将面临社会角色与义务双重剥夺的境遇,提出新穷人将成为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废弃物并遭遇社会大屠杀的论断。  相似文献   

9.
由于机关报的权威与导向功能,机关报对企业的宣传报道,更能增强企业品牌的权威,更能让品牌获得消费群体的认可,直接推动了一个品牌的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10.
浙江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浙江女大学生服装消费心理与行为。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与研究,得出女大学生比较喜欢的服装类型、购买服装时重视的因素、购买服装的时间、场所等结论,为服装企业了解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满足这一群体的服装消费需求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呈现多元化趋势.以滁州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方法将调查样本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消费群体.计量分析发现,多元化消费来源、多样化支出结构等因素在消费习惯、消费行为等方面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影响程度不同:从消费来源看,高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受家庭收入影响最大,低消费群体受校外兼职收入影响最大,中等消费群体介于二者之间;从支出结构看,高消费群体侧重人际交往,低消费群体侧重饮食及考级考证,中等消费群体侧重饮食及人际交往.为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消费习惯,提出加强家庭消费教育观、提高理财能力、引导杜绝消费攀比心理以及构建合理的消费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影响消费决策的消费预期呈现盲目化、年轻化、超前化的倾向,这些都导致消费预期的群体效应,消费预期的增长与经济增长不相匹配,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因而倡导理性消费是避免受消费预期群体效应影响的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研究农村市场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农民消费者群体。本文主要划分依据是农民的收入,从收入上划分农村不同消费群体,了解不同消费群体的购买力特点、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点,探索不同消费者群体内部规范与沟通方式,对工商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不同职业和收入群体的体育消费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国范围内 ,对不同职业和经济收入群体的体育消费现状的多阶层抽样调查分析表明 ,职业与收入的差异与体育消费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而且 ,我国不同职业和不同经济收入的群体的体育消费各具特点。弄清楚这些将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价值追求的程度越来越高。青年群体是文化消费市场既广泛又持久的主要消费群体。当前青年存在非理性、盲目西化和娱乐性文化消费突出的问题。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因素是造成青年群体不良文化消费倾向的主要因素。对此,要加强对青年群体文化消费的研究,培养青年群体树立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消费理念,丰富青年群体的文化消费内容,引导青年群体提升文化消费层次,积极倡导文明的文化消费方式。这对加强和改进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对炫耀性商品的消费动机与一般消费品有很大不同,现有消费者行为理论未对炫耀性消费动机给出恰当的解释,更缺乏对特定群体消费者炫耀性消费动机的系统研究。鉴于中国人的炫耀性消费日益呈现低龄化倾向,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针对独生代群体的炫耀性消费动机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中国独生代消费者炫耀性消费动机的三维因子结构。包括“面子”动机、自我享乐动机和追求独特动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及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分析社会参与和中老年消费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社会参与影响中老年消费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参与对中老年总消费、日常性消费、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均有正向影响,其中对享受性消费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社会参与能通过影响认知能力、投资与缓解信贷约束间接影响中老年消费,且三者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社会参与对中等收入群体、城市消费群体、中年消费群体的影响更大。因此,未来应创造相应条件鼓励中老年人积极进行社会参与,加大对中老年人学习信息技术、参与老年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同时,加速适老化社交型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以有效发挥社会参与对中老年消费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80后"为主的青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这一群体对我国当前的消费文化的形成和日常消费情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群体的消费特征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两类:第一类是外部环境因素,第二类是内在因素。内在因素形成了消费者自身的普遍性特征或是个别性的消费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研究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前期收入、前期消费等变量建立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函数并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利用1985-2011年东、中、西部地区相关变量的统计数据,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差异和群体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受当期收入、前期收入以及前期消费的综合影响,上述变量对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最大;同时,各变量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影响也不同,对中等消费群体影响最大,对高消费群体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参照群体理论,分析了大学生群体炫耀性消费的表现及原因,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引导大学生走向理性消费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