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狄马加是一位优秀的彝族诗人,他用汉语写作并言说彝族的文化传统。他的创作受到聂鲁达诗歌的影响。本文以《马楚.比楚高峰》和《吉狄马加的诗》文本为例,对两人诗歌的意象、主题、世界性、民族性、文化语境等进行比较,从而分析聂鲁达对吉狄马加创作的影响和两者诗歌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从舒婷称顾城为"童话诗人"之后,新时期文学界一致将顾城看作是当代唯一的一位"童话诗人"。但考察顾城一生所创作的2000余首诗歌,远不是一个"童话"可以概括的,其中存在大量的"非童话"因素。从创作历程上看,顾城的"童话诗"主要是在其创作早期完成的。这部分诗歌作品在顾城2000多首诗歌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从创作内质上看,代表着顾城诗歌艺术水准的并不是其"童话诗",而是他以反思文革为背景的、带有强烈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朦胧诗"。即使是顾城早期的"童话诗",从写作目的来看,也大都与"童话"精神有所背离,其中有太多的与恐惧和死亡相关的"反童话"因素。这些"童话诗歌"从批判社会的意义上来解读更符合其诗之本意。因此,从整体上看,以"童话诗人"给顾城定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其诗歌全貌的一种遮蔽,甚至是一种深刻的误读。这种定位既不利于我们全面认识顾城,也大大矮化了顾城的诗歌成就。  相似文献   

3.
在诗歌界,很多诗人和学者都认为重庆是中国新诗的重镇之一。一个地区要成为"诗歌重镇",一般应该具有这样几个因素:诗人多,诗歌作品多,诗歌活动多,诗歌研究力量比较雄厚。进一步说,在全国诗歌的发展版图中,"诗歌重镇"应该拥有较多的有影响的诗人与诗歌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为重庆诗歌奠定重镇地位的  相似文献   

4.
顾城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他的童话世界已成为一种思想,一种诗歌和生活的理念,他带着这种思想理念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也演绎了他另类的人生.本文通过顾城人生中一些重要的因素来分析诗人"童话世界"的产生、发展和结局.  相似文献   

5.
吉狄马加、阿库乌雾以及吉木狼格三位当代彝族诗人的写作成熟而颇具代表性,在三位表现殊异的作品里,各不相同的“思考”隐约形成一个谱系,这一谱系不仅是诗人对创作方向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彝族诗人新诗创作的进入角度。在今天的诗歌写作里如何处理现代生活,如何在毫无着落的、繁复无趣的日常经验中找到坚实与归属感,是所有诗人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拜伦的叙事诗作品,尤其是其代表作<唐璜>,显示出诗人极强的叙事节奏感.无论是叙事主线的跌宕起伏,还是叙事辅线--各类非叙述性插入文本的错落有致,抑或是诗歌文本中场景与停顿等技巧的穿插运用,都可见出拜伦对叙事节奏的驾驭能力.拜伦这一能力的发挥与其对时间的敏感与重视息息相关,作为诗人的经验和智慧告诉他:时间为诗歌叙事提供了素材;佳作不仅是应时的产物,同时也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陈之遴是清初很有特色的一位诗人,因其贰臣身份,他的诗作在后世流传不广,诗名也不为后人所知.陈之遴就其诗歌风格而言,与吴伟业相近,其成就较高的作品以他在辽东谪居期间创作的诗歌为主.陈之遴诗歌内容上主要表现谪居后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塞外的风俗景物;艺术上以强烈的抒情性、擅长用比兴手法为特色.  相似文献   

8.
程振兴 《天府新论》2008,2(1):154-158
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诗人穆旦已经被充分经典化了.王佐良的评介文章<一个中国诗人>,是穆旦研究的经典之作;穆旦的诗作<饥饿的中国>,标志着穆旦创作走向世界.从<一个中国诗人>到<饥饿的中国>,穆旦提供了一种"世界诗歌","可译性"是这种"世界诗歌"的重要特点.穆旦的"世界诗歌",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意义重大,但也由此带来了穆旦诗歌中备受争议的"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9.
诗人创造了诗,诗人是整个创作过程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诗人的体验和感受无论通过什么形式在诗歌作品中呈现,都必然以明显的情感特征反映出诗人主体精神的影象.从这个基点上看问题,诗人在创造的同时,他也必然体现为一种“角色”.所谓诗人的“角色”就是诗歌作品中表现出的由诗人主体精神形成的艺术“人”化形态,是诗意创造及传达的通道.诗人的“角色”是诗人个性的物化显现,对于诗的表现具有决定意义.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强化创作和阅读中的“角色”意识、理解诗的个性特征都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0.
朝士张良臣、名士林宪和游士戴复古是前后相继的三代人,作为"富贵不可致""择术复自苦"的能诗者被定性为"诗人".南宋中期以后有些文人逐渐疏离政治,以诗歌为生活和社交重心;拥有诗集和诗名成为确认"诗人"身分的资本,诗集刊行使"诗人"和诗歌的空间得以推扩;同时,士大夫与"诗人"的文学观念和评价体系却渐成扦格.学"晚唐体"的风气是地方"诗人"影响到中央文坛最终又成为"诗人"之诗与士大夫之诗的分界.张良臣举进士到戴复古挟诗干谒、名动公卿,其间的半个世纪正是江湖诗人群体形成的早期阶段.从楼钥为这三位诗人的诗集所作序跋切入研究,能够解析南宋中期以后诗歌相关现象和观念的变化,对既有结论作出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寒山子是一位以通俗名世的唐代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人化诗僧.他的诗歌,以俗为主,既俗且雅,雅俗并重,从思想情趣到表现形式都兼具俗与雅两种要素,是僧人诗歌从传教布道转向抒写性灵、自村野民间步入高雅殿堂这一过渡时期的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12.
被湮没的辉煌--论"‘文革’地下诗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润霞 《江汉论坛》2001,2(6):73-78
老一代诗人与青年一代诗人在"文革"时期的秘密写作构筑了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一段被湮没的辉煌,他们的创作不仅是"‘文革'地下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酝酿了新时期诗歌潮流的两条主要流向--即"归来者诗歌"和"朦胧诗".本文全面论述了"‘文革'地下诗歌"的生成境遇、文本特征、文学(文化)渊源及其诗学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曾轶峰 《理论界》2015,(1):134-139
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虽然没有留下明晰成文的诗歌理论,我们依然可以从她谈论"诗歌"和"诗人"的具体作品中追索提取其诗歌散论。狄金森的诗歌创作阶段有明显的旺盛期与非旺盛期之区别,其中蕴育了不同内涵的诗学观:从旺盛期受超验主义影响的诗人论,到狄金森独家的诗歌生成论和诗人论,再到从读者角度提出的诗歌本体论,最后是充满玄学色彩的诗观,显示了狄金森对"诗人"和"诗歌"的原创性认知。  相似文献   

14.
罗筱玉 《兰州学刊》2007,(6):141-144
如果说杜甫诗歌的用典是中国传统用典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那么盛极而变,李商隐作为唐代用典极多且颇具个性的诗人,其诗歌用典较之前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可谓"唐人中另开一境".刘禹锡身处中唐,他诗歌中的用典也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成为唐代两位用典名家杜甫与李商隐的过渡与中介,体现出从成熟趋于新变的特征,具体表现在追步杜甫和开启樊南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诗人在"诗史"创作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诗史源于诗人的"史笔","史笔作诗"使诗歌具"史体".诗人对诗歌历史价值的再认识,促使"以诗纪史"成为诗人自觉的创作理念.诗人倡导诗歌要"补史之阙","诗可以正史之讹"、"以心为史"、"史外传心之史"新观点诞生,文学家亦对诗人主体性和诗歌抒情性进行重新认定.明末清初诗人独特的"诗史观"促进了叙事诗的发展,叙事与抒情相融合的诗史创作与以前的"诗史"创作拉开了差距,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都是以往中国文学史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6.
洪树华 《江汉论坛》2003,(10):66-68
"牛郎织女"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众多的原型意象之一,它反复出现于诗歌中,如同许多网结一般联缀着诗歌的传统,传达出不同诗人的独特的审美的情感体验,注入了诗人的新鲜的血液,积淀了民族的原始心理内涵.在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牛郎织女"的原型解读中,我们看出中国古典诗歌的原型意象具有两个显明的特性民族性与增殖性.  相似文献   

17.
陈衍是同光体诗人的代表诗人之一,<石遗室诗话>中提出的"三元说""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以及诗歌的真实与虚构等问题成为同光体的理论指导,在中国近代诗歌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考察了钱钟书与陈衍的诗歌理论,并指出了二人在诗论核心问题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是中国古典诗学后期的重要命题,辨体与破体的争论是此命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学人之诗"、"诗人之诗"的命题关系到"风"与"雅"两大诗学传统,涉及到中国封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与人格追求.自宋代以来,随着理学的发展,长期浸润于经学环境中的古代士人的"经学中心"意识导致形成"学人之诗"、"诗人之诗"争相为高的局面.从中国先秦以后诗歌的发展来看,各个时期对"风"、"雅"传统的承续情况不同.唐诗基本指向具有"风人之致"的"诗人之诗",而宋诗则基本指向具有"雅人深致"的"学人之诗".近代同光体诗人,在反思前代诗学的基础上,肯定"诗人之诗"的创作方法,同时也认识到"学人之诗"产生的历史必然.他们试图使"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调和诗歌的"吟咏情性"与"明志见道"功能,为近代诗歌发展寻找新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汉末到魏晋主要诗人的作品入手,侧重分析了诗歌中的个体生命意识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从而论述了魏晋 "人的觉醒"在不同时期诗歌中的表现,说明诗歌中"人的觉醒"的征显历程.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诗意解读侧重于抒情论.在网络成为诗歌重要传播媒介的今天,众多网络诗人呈递的仍然是一份"抒情"的答卷;但同时"拒绝抒情"亦成为网络诗坛的一股强劲潮流,"抒情"被认为是"缺乏先锋性的基本表现".当网络诗歌在"抒情"与"拒绝抒情"的悖论之间挣扎的时候,也许诗歌的内在情性、诗人所应该具有的才识胆力才是弥缝这一悖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