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七、收复安西四镇相关地名《旧传》:“长寿元年,武威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之众,克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等四镇,乃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发兵以镇守之。”《新传》较详,云:“是岁,又诏右鹰扬卫将军王孝杰为武威道行军总管,率西州都唐休璟、左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击吐蕃,大破其众,复取四镇,更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以兵镇守。议者请废四镇勿有也,右史崔融献议曰:‘戒狄为中国患尚矣,五  相似文献   

2.
经不同年龄段体重、体尺相关分析,敖汉细毛羊生长发育与其它同类型品种羊的规律基本一致,属于中晚熟品种;单胎羊与双胎羊有所不同,前者胚胎期生长发育快,初生重和初生体尺均大于后者,而后者初生后体重和体尺生长发育速度均大于前者,至周岁时二者差异几乎全部消灭。这一生长发育规律,可为单双羔选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走进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的唐安西大都护府文化园,浓郁的唐风古韵迎面而来。文化园中,按比例复建了通古斯巴什古城。通古斯巴什古城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发掘证实,古城始建年代在距今1700年左右的西晋时期,是唐代安西大都护府下辖龟兹都督府所在地,是中央政府有效治理新疆的重要历史见证。新疆的考古遗址、历史文物,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有力物证,对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元七世纪初期,吐蕃迅速崛起,成为青藏高原上一个强大的军事王朝.在政治上,松赞干布制订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与唐朝联姻修好;在军事上,对内征服象雄.统一全境.对外征服吐谷浑,占领丝路,后来,向西域进攻,与唐朝进行了长期的争夺,最终导致了安西四镇的陷落,使于阗一度成为吐蕃的臣属.  相似文献   

5.
唐蕃对峙     
吐蕃王朝兴起后,即不断向外扩张,并合蕃羌各部。并苏毗,占多弭,从争夺安西四镇到攻掠剑南道,唐蕃时战时和,战争几乎连年不断。公元663年吐蕃尽占吐谷浑牧地,慕容氏王室播迁。唐朝为恢复原先政治格局,670年大非川之战唐军败绩,678年青海之战唐军再败。娄师德在河湟大兴屯田,储粮备边,曾败吐蕃于良非川。692年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唐朝方恢复了先前优势地位。698年吐蕃大相噶尔家族被赞普器弩悉弄翦灭,  相似文献   

6.
自南宋宝庆二年(1226)成吉思汗蒙古大军攻占西夏河西地区之后,不断攻取金、宋今属甘肃各地,于端平三年(1236)攻破金朝遗留的最后一个据点会州,又攻克南宋的陇南各州,使今甘肃地区完全归于蒙古旗下,至洪武六年(1372),明军最终收复河西的安西、敦煌始,蒙元在甘肃地域活跃了约150年时  相似文献   

7.
安西大都护府的伟大功绩和突厥对丝绸之路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安西大都护府领导西北各民族在其存在的一百多年间为丝绸之路和丝路贸易繁荣发展建立的历史功绩.文章并不赞同过分夸大突厥对丝绸之路的危害,客观、公正地评价了突厥对于丝绸之路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回族习惯法的直接渊源来自《古兰经》、“圣训”,作为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一贯按伊斯兰教的教义行事。《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中记载穆圣说:“凡婴儿初生时,均属原造。以后,其父母使其成为犹太人、基督教人或摩尼人”。根据这一条“圣训”,回族形成了一条重要的习惯法,即当孩子出生后父母便通过口头、行为和心理等方式对孩子进行伊斯兰教育,即家庭教育。由于回族习惯法具备法律功能发生的条件,因此它对回族家庭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反作用力。在这一习惯法的影响下,回族家长将孩子教育成才视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9.
翻 越白雪皑皑的天山 ,穿过赤日似火的吐鲁番 ,一直向西 ,沿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焦枯的胡杨林 ,在风沙的裹挟下来到了新疆库车县。当你要涉过库车河 ,抬头看到大桥上“龟兹古渡”牌坊时 ,便知道自己已经来到西域文明史上著名的古龟兹国。这段路程有多远呢 ?正应了“西部歌王”王洛宾那首歌里唱的 :“阿拉木汗住在哪里 ?吐鲁番西三百里。”因为研究古丝绸之路 ,我曾无数度奔波于这条风雨故道上 ,光是库车已经来过七八次 ,对这片荒凉偏僻的热土 ,却总是魂牵梦绕。这一回借着参加“唐代西域文明与安西大都护府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机会 ,了却…  相似文献   

10.
公元840年东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推翻后,其统治阶层及游牧民大部向南方和西方迁移。关于南迁部分的史料较多,对其以后的历史阐述也较详尽。至于西迁部分,不但史料极少,而且对其以后的行踪也有诸多疑点,特别是对他们建立的西回鹘王国及河西回鹘王国的经过,众说纷纭,问题迄今未得到解决。所传西迁回鹘的最初史料如下:〔A1〕有迥鹘相驭职者,拥外甥庞特勒及男鹿并遏粉等兄弟五人、一十五部西奔葛逻禄,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旧唐书·卷一九五·迥纥传》)〔A2〕其相馺职与厖特勒十五部奔葛逻禄,残众入吐蕃安西。(《新唐书·卷二一七·  相似文献   

11.
对敖汉细毛羊成年母羊的初生重、断乳重、毛长与剪毛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断乳重对剪毛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占96.8%,体重与毛长对剪毛量的影响各占50%,初生重对剪毛量的影响无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这篇文章的上部分中,我们探讨了Sart一词和中亚撒尔塔人的有关问题。在这一部分中,重点谈谈中亚撒尔塔民族与我国甘肃东乡族的关系。对此,我们试从两个方面探讨。 第一个方面,中亚撒尔塔人怎样到了甘肃? 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和东乡族的意见基本一致,认为主要是通过三个途径,一是与蒙古军西征中亚后在今临夏、临洮、东乡地区的军事活动和屯兵有关,二是与安西王阿难答驻守唐兀之地的军队有关:三是与撒尔塔人来东乡地区传教有关。对前二个途径,目前研究得比较充分,这里只补充有关的资料和新的分析。对传教这个途径,尽管有研究,但不充分、不深入,这里拟作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安西王阿难达是元朝前期政坛上一位重要人物.为了实现问鼎皇位的政治野心,他不仅充分利用元帝国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政治势力来扩张势力,还积极利用东方的高丽王国势力以及在元的高丽国宗教、贡女、宦官等政治力量来提高自己的影响,为元朝前期与高丽政治交往中备受重视的政治人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初生公牛犊肉及其副产品的加工和利用做了探讨。公牛犊肉可作为肉制品的原料向,尤其与猪肉配合使用,效果更好;一个初生犊牛可采集无菌血清800-1300ml;从犊牛第四胃中能提取皱胃酶,促进乳业的发展。小牛胸腺、肾脏、睾丸、皮等资源也可利用。  相似文献   

15.
杨铭 《西藏研究》2008,108(2):5-14
7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吐蕃进入西域、河西走廊,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敦煌等地,其间在进出南疆、河西乃远至中亚地区之际,与粟特人有了密切接触,甚至鄯善、敦煌等地的粟特移民一度成为吐蕃治下的属民.此外,吐蕃与粟特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面亦有广泛的交流,对两族各自的社会经济进步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库伦旗部分地区良种细毛羊与杂种羊(良×杂)杂交改良的效果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良×杂F1,F2成年母羊的体重间及育成母羊一、二代的产毛量间没有显著差异,成年母羊一代、二代产毛量间有显著差异,说明良种细毛羊的产毛性能遗传力强。初生羔羊一代、二代、三代初生重间无显著差异,而二代、三代羔羊断奶重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50年代的新中国就像一轮初生的红日,让生活在新的天空下并获得新生活的人们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那是一个歌唱和生活都泛着黄金般辉煌色泽的时代。我们因此记住了很多美丽动听的歌、很多难以再忘怀的往事,也深深记住了那个时代的流传下来的旋律。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从一诞生起就唱红了中国大地,这就是在1957年的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中获得金质奖章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路上的花朵正在盛开,树上的果实等人摘,远方的客人请你停下来吧,老圭山也在万山丛里欢迎你来。”…… 1957年诞生在内蒙…  相似文献   

18.
西辽帝国的经济与文化纪宗安西辽,又称喀喇契丹,是十二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北方的辽朝被金人算灭后由皇室成员耶律大石率部分族人西迁别建的王朝,辗转七年,进入中亚后发展为强大帝国。当耶律大石率部进入土耳其斯坦的广阔草原和肥沃绿洲后,契丹人遇到了自己已经比较熟...  相似文献   

19.
忙哥刺在忽必烈封王诸子中,"一藩二印,两府并开",地位十分尊荣,但年未及而立而身死,且死因不明.只有郑思肖<大义略叙>明确记载他是因谋篡父位而被忽必烈所杀.结合史料中的其他记载,笔者认为忙哥刺在任安西王、秦王期间,确有不臣之心,他的死一定和汗位之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郑思肖的记载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0.
Sart一词,在中世纪以来的中亚一直被广泛使用着。十一世纪以后,这个词在中亚具有了民族的意义,确指一个民族实体。蒙元以来,居住在我国甘肃中部被黄河、洮河、大夏河、广通河环绕的山地上的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的人们,也曾自称撒尔塔(Sart),这个词实际上是这部分人的族称。但由于种种局限,我国史学界把这个词译作“回回”,用以指中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以后以讹传讹,掩盖了它的本来面目。本世纪五十年代初,人们把甘肃中部自称撒尔塔的那部分人识别为东乡族,又一次使撒尔塔这个词失去了作为民族名称使用的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正本清源,还撒尔塔以本来面目。本文认为,撒尔塔是十一世纪以后形成于中亚的一个民族,由于成吉思汗西征中亚、用兵西夏,安西王阿难答屯兵唐兀之地和传教等原因,中亚撒尔塔民族的一部分来到今甘肃东乡地区,以后逐步形成了以他们为主的东乡族。对此,我们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据记载,Sart一词最早出现在十五世纪作家纳沃伊的著作中,而在更早的史料中,仅有与之同义的、显然是这个词的更完全形式的Sartaqti和Sartaul这两个词。此外,它还有一些写法,如Sartavax、Sartaqtai等。对这个词,古今中外的学者解释五花八门,迄无权威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