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新保守主义是美国兴起于冷战期间的一个思想流派,主张对意识形态上的敌人持强硬态度,推崇美国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的优越性,要求美国实现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导地位。新保守主义作为美国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对美国的国内外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冷战后,新保守主义把中国定为战略对手,成为“中国威胁论”的理论基础。中美关系受此思想流派的影响,一直处于曲折发展之中。新保守主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仍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2.
与20世纪末期以来美国政治舞台上强大的新保守主义势力交相辉映,美国学术界保守派谱系中也存在一个(几乎是保守阵营中唯一一个)强大的施特劳斯学派。可以认为,活跃于政治前台的那个新保守派的小群体,正是以这个更大的学术流派为其主要学术背景的。不过,这一学术流派的创始人列奥·施特劳斯生前埋首解经,发掘古典哲学,几乎从不参与当代美国政治活动,也从未写过关于美国政治的文章;而且,他在1973年即已去世。但是,自80年代后期以来,他的政治哲学尤其对古典自然权利论的重新发掘和回归,对当代美国保守主义运动起了振聋发聩的  相似文献   

3.
叙利亚危机是"阿拉伯之春"引发的一场极其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是集内战和反恐于一体、大国干涉和地区力量介入相交织的冲突,也是在美国中东战略收缩背景下发生的重大事件,因而成为观察美国中东战略和外交调整的重要视角。在"奥巴马主义"的指导下,美国坚持采用"以压促谈"的方式参与叙利亚危机进程,避免因军事卷入而重蹈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覆辙,并注重发挥多边作用,试图通过力量制衡和利益置换来实现稳定叙利亚局势的目的,进而服务于美国的中东核心利益及中东政策。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新保守主义和孤立主义倾向,可能使"奥巴马主义"未来在美国的叙利亚政策乃至整个中东政策中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4.
美国应对中东剧变的政策措施彰显"奥巴马主义",即军事上谨慎用兵,避免直接地面占领或卷入一场针对伊斯兰国家的新战争,而是通过武装反对派推行"阿拉伯人打阿拉伯人",减少人道主义干预的成本;政治上运用所谓美国的"巧实力",让欧洲大国和阿拉伯盟友提出议程设置,充当"急先锋",美国在背后"掌舵",以最廉价的方式延续美国在中东的领导地位;外交上通过议题设置,让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服务于美国政府;经济上运用援助和制裁两手政策来实现政治目标;文化上利用媒体、非政府组织和网络,开展民间外交和网络外交。奥巴马政府试图综合运用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和文化手段,推动中东反美国家的政权更迭,维护亲美国家的政局稳定。研究表明,无论是主张依靠硬实力的"布什主义",还是主张依靠巧实力的"奥巴马主义",其在中东维持美国领导地位的战略目标,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由泽耶夫·亚博廷斯基创立于20世纪初阿犹冲突时期,它基于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主张犹太人对“大以色列”的所有权,并发展出了“贝塔”“伊尔贡”“利库德”等组织。亚博廷斯基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反对唯物主义,强调“精神”的重要性;反对以阶级斗争为民族发展动力,主张为保留民族“特性”而斗争;反对左翼以经济和外交等手段解决民族矛盾,主张先增强武力,构筑对阿拉伯人的绝对优势(即“铁墙”)。继亚博廷斯基之后的修正派领导人分别对其思想进行继承与调整,共同点是加深民族主义与宗教思想的捆绑,强调犹太人对巴勒斯坦“历史权利”的绝对性和“复国”合法性,否定巴勒斯坦民族的存在及其建国权利,崇尚实力优先的强权哲学。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主张在“以色列地”重建犹太国,是以色列右翼集团在巴以问题上立场强硬、否定“两国方案”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6.
“9·11”之后,对抗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共外交也因此成为炙手可热的外交命题.进入21世纪,美国公共外交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了三个重要变化:非国家行为体的增多、传播技术的革命以及宗教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上升.正因为这些变化,在传统的公共外交策略之外,美国又发展出了新公共外交策略.美国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公共外交的非传统性特征包括:公共外交的品牌化和私营化、媒体工具的互联网化、项目内容的价值观化.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均势外交思想和实践与其地缘特征密切相关。远离欧亚大陆的地缘孤立以及在多条战线上维持支配地位的需要阻碍了美国有效参与欧亚大陆的权力争夺,均势外交成为美国谋求霸权的“法宝”。冷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基础更为脆弱;海湾战争以来的美国中东政策偏离了均势外交的要求,转而寻求武力支配中东地区;伊拉克战争更使美国的战略重心向中东地区倾斜,暴露了美国全球战略的缺陷。美国中东政策的困境在于布什政府对美传统均势外交的背离。不管2008年美国大选结果如何,未来美国中东政策将围绕重启中东均势外交作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8.
2016年7月土耳其未遂政变是中东变局以来的又一个高潮事件,其标志着埃尔多安倡导的"新土耳其"论和"土耳其模式"同时陷入危机。作为一种政治主张,"新土耳其"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强势民主、活力经济和积极外交等思想主张,背后隐藏的却是伊斯兰主义的回归,并被解释为对凯末尔主义传统的超越。在国内层面,正义与发展党连续数次选举成功后,伊斯兰民主逐步演化为以民粹主义为基础的选举霸权;在国际层面,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变动提升了土耳其扩张主义的野心。在土耳其与大国的新一轮博弈中,埃尔多安再次表现出反复无常的特性。未来土耳其的政治走向已成为影响中东地区乃至全球政治的一个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亨廷顿在1993年提出“文明冲突论”,是出于对西方文明(基督教文明)在未来会受到伊斯兰文明或儒教文明的威胁的担忧;那么,他现在提出的“美国内部的文化冲突论”,则是出于对拉美文化可能最终取代或严重挑战盎格鲁-新教文化的担忧。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均势外交思想和实践与其地缘特征密切相关。远离欧亚大陆的地缘孤立以及在多条战线上维持支配地位的需要阻碍了美国有效参与欧亚大陆的权力争夺,均势外交成为美国谋求霸权的“法宝”。冷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基础更为脆弱;海湾战争以来的美国中东政策偏离了均势外交的要求,转而寻求武力支配中东地区;伊拉克战争更使美国的战略重心向中东地区倾斜,暴露了美国全球战略的缺陷。美国中东政策的困境在于布什政府对美传统均势外交的背离。不管2008年美国大选结果如何,未来美国中东政策将围绕重启中东均势外交作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1.
王金锋 《职业时空》2008,4(8):68-69
中国学制近代化最初发端于戊戌变法时期。19世纪60年代,留美归来学者容闳曾提出仿效美国建立中国近代学制,但并未提上议事日程。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提出师法德日建立中国学制的主张,正式提出了学习德国和日本建立中国近代学制的主张,这一主张贯穿了中国学制近代化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总统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对外政策的第一要务是处理自身当前面临的严重金融危机问题,中东问题处于美国对外战略中相对次要的位置。根据奥巴马的外交理念,新政府将更加强调使用外交手段解决中东问题,并吸引地区和世界各国与美国开展安全合作,建立稳定的中东安全新架构。奥巴马中东政策所要应对的主要任务是:尽早解决伊拉克问题,分阶段从伊拉克撤军,卸下包袱;继续视伊朗为潜在战略威胁,但将奉行具有弹性的接触政策;启动多边外交机制来实现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积极推动巴以和谈,消除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探索与哈马斯等伊斯兰组织的对话与交流渠道;积极争取中俄在中东对美国的支持,鼓励两国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帮助美国减轻中东外交压力。  相似文献   

13.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迫切的需要和世界融为一体,以加强各国对我国的了解,树立起良好的国家形象。2011年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中国国际外交上的新里程碑,中国开始更主动、更自信的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软实力"。我们在欣喜于中国外交取得进步的同时,与美国宣传片进行比较,也发现了我们在宣传片上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在美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被公认为是新保守主义的结束、新实用主义奥巴马时代的开始。本文从衔接与连贯的角度对奥巴马就职演说进行个案研究。研究发现了其主要的衔接手段以及全文是如何实现连贯的。本文对于篇章阅读与写作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文明冲突论",指出未来世界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冲突而不是意识形态或经济的冲突,文明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本文首先梳理了文明冲突论的主要内容,接着就"文明冲突论"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进行分析,最后就中国只有正确地理解文明冲突论,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的中东政策初见端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奥巴马总统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对外政策的第一要务是处理自身当前面临的严重金融危机问题,中东问题处于美国对外战略中相对次要的位置.根据奥巴马的外交理念,新政府将更加强调使用外交手段解决中东问题,并吸引地区和世界各国与美国开展安全合作,建立稳定的中东安全新架构.奥巴马中东政策所要应对的主要任务是:尽早解决伊拉克问题,分阶段从伊拉克撤军,卸下包袱;继续视伊朗为潜在战略威胁,但将奉行具有弹性的接触政策;启动多边外交机制来实现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积极推动巴以和谈,消除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探索与哈马斯等伊斯兰组织的对话与交流渠道;积极争取中俄在中东对美国的支持,鼓励两国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帮助美国减轻中东外交压力.  相似文献   

17.
侨务政策是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指导侨务及有关部门开展工作而制定的涉侨方面的政策。建国初期的新中国侨务政策主要分为国内与国外侨务政策。就新中国成立后所处的国际局势而言,国家侨务政策的制定与变迁,是服从于国家的外交发展需要的,而外交形势的良好建设又服务于海外华侨。因此,1949年至1965年新中国侨务政策的演变,既是新中国力图改变外交孤立的努力,又是与外交形势的一种互动。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一场对华政策大辩论正在美国国内进行。这是自1989年以来规模最大、也最深刻的一场辩论。辩论主要是在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国际政治学者和美国外交专家之间进行的,许多前政府官员也参加进来。辩论的主题是:从尼克松访华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实行的与中国接触的政策是否失败了?中美关系像现在这样一方面合作一方面竞争的态势是不是可持续?美国下一任总统是否需要大幅度调整甚至改变对华政策?辩论参与者主张各有不同,大  相似文献   

19.
张丽 《公关世界》2022,(18):162-164
国家间关系的永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间的“硬支撑”,也需要人民间的“软助力”。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国和平发展、睦邻友好的外交理念,更好地传播中国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思想,以民间外交的理论研究推进民间外交的实践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民间外交概念进行界定、明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追溯其思想渊源,并对民间外交的当代价值展开学理性思考,以期对开创新时代民间外交新局面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保守主义并不是一种思想体系,也没有统一的核心价值,而是非常庞杂而混乱的各种思潮的胶着集合。中国完全没有西方意义上的保守主义,即休谟、伯克以降,经历了几百年实践考验的相当成熟的自由主义的保守理论谱系,它保守的是自由和个人权利的传统,反对大政府,警惕和防范多数人暴政,主张在现制度下的渐变和改良。本文所谓的保守主义是当代中国语境下的狭义上的判断,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出现的那些质疑改革、否定市场经济、反对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