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她曾是一名歌手,30年前,还是一名高中生的她,凭借一副好嗓子出道,成为台湾歌坛的玉女歌手;她是琼瑶“御用”的清纯女明星,20年前琼瑶两部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婉君》、《三朵花》中,有她含蓄柔美的笑颜;十多年前,她获得李安导演的赏识,出演电影《喜宴》,一时间赞誉不断。那时候,她还叫做金素梅,名如其人,仿佛一株原本暗自芬芳的梅树,一不小心,枝头盘延出墙头,引得人世间一片暗香浮动。 相似文献
2.
文革结束后,随着新的政治形势的确立,文化形势趋向解冻。其在电影界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复映片的通行、外国译制片的盛行、香港电影在大陆的引进。民族传统文化、爱情、美开始成为合法化的话语,而这些都通过《五朵金花》、《阿娜尔罕》、《红楼梦》等影 相似文献
3.
4.
古代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只有在保持原著人文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对文学经典进行当代独创性阐释,才能真正起到传承文化、打造精品、实现文学经典当代价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存和死亡总是余华小说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活着》还是新作《文城》,在生死问题上均体现了余华对生命意识和态度的思考.《活着》中凸显的是"生存即是意义"的价值取向,而《文城》中更多表达的则是生命、精神价值,这样的变化,体现的是余华对生命哲学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幽默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情感方式,在人们的笑声背后,幽默系统如何运作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2015年国庆档热映的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包含丰富的幽默语料,但是目前对这部小成本电影中幽默的分析还很少,因此本文将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角度,分析这部电影中幽默对白,探讨电影中人物会话因违反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而产生的幽默效果,对幽默的理解认知过程进行阐释,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幽默和掌握语言的技巧,从而提高自己鉴赏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近年来实现口碑与票房双赢的两部印度歌舞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与《摔跤吧爸爸》的成功因素之一即在于与传统的印度歌舞电影相比,这两部影片能够在剧情融入、感情表达、主题反映上达到一定的创新.本文将以此为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我是从电影《心跳墨脱》开始认识蒙古族电影导演哈斯朝鲁的,我知道他是一个为了电影可以玩命的人。后来通过电影《长调》,又加深了对他的认识,那就是对电影艺术的一种追求:用一个民族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形式作为手段,打通艺术与人生,打通历史与现实,打通心灵与生活,打通信仰与命运……他的这样一个特性,又表现在电影《唐卡》的创作上。和《长调》一样,《唐卡》也是一种打通。而这一次我不再只是作品完成后的观赏者,而是受邀担任了该片的总顾问之一,从剧本的通关到影片的完成、展映、研讨、推广,导演与其作品都进入了我的评价系统。其过程也使我本人也受益很多。 相似文献
9.
刘一广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132-13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阿来在文坛崭露头角,诗歌、小说、散文众体兼备,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令人瞩目的实绩。在他的长篇小说中,从一举成名的处女作《尘埃落定》到二十年后出版的《云中记》,阿来的作品伴随着藏族地区这一神秘世界不断被世人发掘,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植物也越发成为其文学基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态景观与精神世界,两者互相参照、紧密联结,阿来的深切忧虑与文学情思在其间生发、开展,形成独属于他的“植物密码”。 相似文献
10.
《德寿宫舞谱》是南宋词人周密著作《癸辛杂识》中的一部分,首次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中国宋代宫廷舞蹈的姿态,集中体现了宋代舞蹈的规范化和程式性,审美性与艺术性。本文对《德寿宫舞谱》的破译方法进行文献梳理,总结出戏剧身段、符号转译、活态传承等舞谱复现的途径,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新时代语境下科技助力古代舞蹈重建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的五德象征君子之德。笔者通过考察被视为"名士风流教科书"的《世说新语》,总结被誉为美玉的名士有出身高贵、容貌秀美、才情卓越、德行可称的四个特点,而贾宝玉也具有这些特点,可谓"真宝玉"。但贾宝玉却用"须眉浊物"的痛贬之词决绝地否定了包括他在内的男儿群体的存在价值。贾宝玉因为拒绝参与社会交往,其君子形象无从在社会上得到展现,其君子价值亦无法实现,从这点来说贾宝玉又不算君子。因而在《红楼梦》中,君子形象是缺席的。 相似文献
12.
<厄舍屋的倒塌>是坡最具哥特式小说特色的短篇小说.通过分析此篇文章,本文指出坡继承并发展了哥特小说传统.坡是使哥特小说朝内在化、心理化方面发展最突出的作家. 相似文献
13.
《密洛陀》是瑶族的民族史诗,主要流传在桂西北的布努瑶支系,被誉为布努瑶的“百科全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半个多世纪以来学界对《密洛陀》搜集整理以及相关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先后出版了五个版本的《密洛陀》,使《密洛陀》汇入中国民族史诗的长廊,在研究上则探讨了《密洛陀》的定位、创世特点、哲学思想、文化认同、传承规律、史诗比较等众多议题,但也存在着搜集整理成果形式单一、重文本轻田野的研究倾向等问题。今后《密洛陀》的研究,需要全方位、立体式地进行搜集整理,在研究方面则要加大田野调查研究、拓宽研究领域、实现与国内外史诗研究接轨。 相似文献
14.
15.
《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是一个古汉语词,产生于周穆王西巡之时。西膜是一个古羌语词,是古羌人母系氏族部落的自称。西王母的历史原型是一位与周穆王存在血缘关系、远嫁西部的周王室公主,西王母是由东土王室公主变身为西土部落女酋长的。其后,西王母一词逐渐取代西膜等音译词,变为汉语社团对西土古羌人母系氏族部落的统称。 相似文献
16.
17.
蔡大梁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4)
通过对二战后,再次兴起于西方的社会学分支——历史社会学理论的介绍和分析,研讨了西方学术界,把思想探索和学理研究,现实和书本相结合的治学传统和努力。同时,也由此启发,展开了对当今中国理论学术界在学术研究上,“问题与主义”这两种取向的检讨。通过对以顾准、吴敬琏为代表的中国(改革)经济学的历史实践的考察,和对以费孝通《乡土中国》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学经典的重新解读,提出了今日中国社会的历史现实已要求我们的理论学术界做更多的思想突破与创新,做更多“主义”取向的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8.
《暴风雨》作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作者晚年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中思想所发生的巨大改变。从作品对人性弱点的剖析、主人公温和的复仇手段、作品的结局和体裁等方面可以看出,晚年的莎士比亚对现实的客观深刻的认识,以及由此表现出宽厚平和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9.
典妻现象实则是由旧社会买卖婚姻发展而来的一种非正式的婚姻制度.据记载,在汉代时期已经有类似风气,到唐宋时期形成典妻制度.“典妻”这种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是一种迫害女性的身心,扭曲人性的怪胎文化.本文以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为例,分析典妻的孕育、产生的原因及各类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爱沙尼亚是东波罗的海国家,其民族史诗《卡列维波埃格》世界闻名。这是一部诞生于浪漫主义时代,典型的“以传统为导向”的英雄史诗,它由F.R.克列茨瓦尔德根据民俗资料,用古老诗体形式写成。史诗的主人公形象在编写过程中也经历了从森林巨人到文化英雄的转变。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部史诗的产生时代、搜集整理过程以及文本内容与主题等方面加以概述,来揭示英雄传说史诗化的历程,并讨论史诗对于族群认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