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平民族风情浓郁,尤其是侗族建筑、音乐、服饰、饮食等独具特色,是贵州省原生态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本文从物质民俗与非物质民俗两个方面对黎平侗族众多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月也"是侗族地区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其主要内容可简单分为宴请与娱乐两部分,涉及"吃"与"被吃","表演"与"观看",通过这样的关系转换,侗族人群交往背后相互宴请与娱乐的交换机制得以展现出来。双方之间的交往活动以猪头礼物的"欠"与"还"标记出来,形成一套互惠性计算的逻辑,这个过程中的礼物交换及其展演的文化象征代表着村寨之间交往关系的确立和维系。"欠"与"还"的运作,植根于各民族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套共享的规则体系。虽然"月也"本身限定在侗族的村寨之间,但是其背后的民俗规则超越了民族界限,适用于地区内的多个族群,从而整合出某种超越族群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3.
以武陵山片区侗族饮食民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侗族饮食民俗翻译中存在的文化缺失现象,从而提出应采用适当的文化补偿策略来避免这种文化缺省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目的在于消除理解上存在的语义真空,最大限度地传达原文的语言信息及所隐含的丰富文化,传播弘扬民族文化,扩大民族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阎江 《民族论坛》2006,8(10):30-31
本文通过对民间歌舞大赛的历时性考察,论述了广场民间歌舞通过民俗氛围的时空营造、地方民俗节庆时间坐标的确立得到传承与保护,而民俗基因的挖掘使得广场民间歌舞在精神品格上得以自立与舒展,并提出民间文化如何传承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生态美学的理论为指导,对侗族审美生存特征进行探讨.侗族审美生存的特征是以歌唱为乐生手段,以和谐共生为审美理想,以滑稽幽默为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7.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源源流长的发展历史,文化积累非常丰富。各民族文化特色不尽相同,都有自己的音乐形式和舞蹈风格。各民族舞蹈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依靠人体动作来表演,表达、传递思想感情信息,把人物的心理、生活活动与人体动作密切联系。人体动作借助音乐的节奏、旋律表现,通过“肢体语言”来抒发人们的思想情感,感召观众,使其领会主题思想,并从舞蹈节律中感受娱悦。在观赏舞蹈,欣赏舞姿、舞步律动的同时,亦欣赏它的艺术美、造型美、情感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民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成为民俗学研究的新领域。不过,这一领域的核心概念和研究成果散见于相关学科,缺乏集中且稳定的共识。以“民俗”的概念为出发点,我们能够通过批评性文献综述的方法来界定数字民俗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路径,并在民俗学和传播学的跨学科视角下提出数字民俗研究的四个核心议题,即民俗的数字文本与知识生产、口头传统的数字再生、在线社区的再部落化、新民俗与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实践,从而探索未来跨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民俗玩具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艺术形式,记载着我国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域的生活和艺术历史,具有非常高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然而,在传统文化日益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形式古朴的民俗玩具正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它们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基于此,本文立足传统民俗玩具于当今时代的创新发展问题,挖掘其社会文化内涵及其意义流变,试图唤起人们对民俗玩具和传统文化的重视,从而促进其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10.
正在通道著名的百里侗文化长廊,有一个十分经典的侗族村寨,名曰皇都。皇都侗寨是侗族歌舞之乡的典型代表,被湖南省文化厅首批命名为群众文化艺术之乡,享有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佳景观景点全国特色村寨等众多头衔。侗家人从小就在歌舞的熏陶下成长,个个都能跳会唱,父子、夫妻、兄妹、妯娌同台演出是常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2008,(10):63-63
由全国和云南省知名舞蹈编导、作曲家等担任主创人员的彝族大型风情歌舞《太阳女》,奥运会期间在北京隆重上演。由序《生命之歌》、上篇《享受生活—歌伴人生路》、下篇《创造生活—巧手织彩虹》、尾声《太阳女之歌》组成的《太阳女》,是一台以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彝族经典歌舞作品。  相似文献   

12.
“侗族文化圣地”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文明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生存目标,生活理想和原始的价值观念,是一种极具丰富历史内涵的文化概念,它是侗族人民保护原生态自然和文化环境的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侗族人民创造和美化幸福家园的一种崇高愿望。  相似文献   

13.
14.
台湾四面环海,独特的海洋环境、特殊的海洋生产生活方式孕育了台湾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远古时代,台湾的先民虽在陆地生活,但生产力极为低下,必须以采集贝类、捕获各种鱼类海洋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陆地文化与海洋文化相伴而生.历经封建社会的文化交融、殖民统治的文化碰撞和新中国成立的蓬勃发展,台湾海洋文化在海洋渔业和渔文化、海洋饮食...  相似文献   

15.
范怡倩 《民族论坛》2008,(11):30-30
<正>一、侗族大歌瑰宝面临泛化侵权危机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侗族人视唱歌为不可替代的精神需求,侗族歌唱历史源远流长。清代光绪年间《凝秀庵记》中,有一段记载:"前者唱於而随者唱喁,连袂而歌,於蔫喁如众乐,皆作八旨备,举合材中,无一非鸣者焉,彼天地间亦何尝有寂境耶。"旧《三江县志》里有这样的记载:"侗族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音佳者唱反音,众声低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侗乡人人会唱歌,事事可唱歌。  相似文献   

16.
"民俗志"作为文化书写的实践活动,并不是自现代民俗学科建立以来才产生的,在我国"民俗志"书写传统古已有之,它存在于我国卷帙浩繁的史志文献中,是一种"有实无名"的民俗志;自20世纪90年代"民俗志"概念被正式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写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民俗志已经进入了对其书写范式的反思阶段.本文首先追溯了我国史志文献民俗志的书写传统及其写作程式,并进而对"民俗志"概念作了发生学上的研究,提出在新形势下应当实现现代民俗志书写范式的转换,并对现代民俗志书写的可能形式和多种类型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正>侗族诗人姚茂椿那些歌咏侗乡生活的诗篇,不仅能让你欣赏到古老侗乡奇异的风俗和迷人的风光,而且能让你感受到一种侗乡文化生生不息、挫而弥坚的活力和坚韧如钢、永不屈服的生命意志。茂椿像一个激情澎湃、生命飞扬的运动员,用活力涂抹山水,用青春点燃希望,用汗水谱写乐章,选自他的诗集《放飞》中的诗作《闯滩》,就是一篇凝结智慧、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12,(10):66-66
9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侗族文学学会主办,省侗学研究会、怀化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2年全国侗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研讨会”在怀化市召开,来自北京、贵州、广西、湖北、湖南等地的170余名侗学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共商侗族地区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社会的一切生产活动中,都要求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广泛的合作,而有效的合作就需要有制度的保障。贵州清水江下游侗族人工营林业在清代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侗族社区的家族制度的保护下得以实现的。人工营林业是一个连片经营与产权稳定基础才能获得发展的长周期产业。人工营林业的这些特性在侗族家族制度中得以契合,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这种经济活动方式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推动着侗族地区人工营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