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王结拿到了硕士学位证,成为我国第一位盲人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 王结——宁夏第一位盲人大学生、宁夏第一位晋升为中医主治按摩医师职称的盲人大夫;他创建了西北第一家盲人网站,在盲人和社会之间打开一扇“信息窗”;他和妻子合作撰写了16万字的《中老年保健按摩》一书,被指定为宁夏老年大学专业教材。2004年,他被中残联推荐为全国“奋斗奖”候选人。  相似文献   

2.
张葳 《中国民族》2008,(9):70-71
马赞福,回族,宁夏邮政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他在邮电行业工作了35年,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身上那股一心为民、奋斗不懈的精神从未改变。2003年担任宁夏邮政局局长、党组书记以来,他带领宁夏邮政人敢为天下先,用小省也有大作为的气魄,创造性地提出构建大邮政构想,短短5年时间,宁夏邮政多项工作取得全国领先。2004年4月,宁夏邮政开办100周年,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为宁夏邮政专门题词:百年邮政,再创辉煌。2007年,宁夏邮政在2006年连创5个“全国第一”的基础上,又有10项工作创全国邮政第一。在历史的节点,宁夏邮政一跃成为全国邮政行业的一颗璀璨明星。风光优美的塞上江南,铭刻着马赞福艰辛的足迹;滔滔奔流的黄河水,映照着马赞福奋勇前进的身影。  相似文献   

3.
彭继福自1972年以来,一直奋战在旱粮育种和推广工作的第一线,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省、州旱粮良种数十项科研课题,和数以千计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经他收集和选育的品种资源达400多个。尤其是他带领攻关组研制的“湘玉一号”和“湘五十号’”两个杂交玉米优良品种,已在江南一带种植推广,该玉米良种使亩产由100——150公斤增长到425-440公斤。按累计推广面积260多万亩计算,净增产值达1.5亿多元。可以说,彭继福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情注科技彭继福出生在永顺县连洞乡高峰村这个土家族聚居的高寒山寨,传…  相似文献   

4.
6岁开始习武,16岁进入宁夏武术队,翌年获得“武英”称号,成为国内最年轻的国家运动健将;26岁入选国家话剧院,加盟我国第一部武侠话剧《英雄》剧组,成为男一号演员。他,就是吴越,穆斯林民族的后代,土生土长的塞外张家口“娃”。  相似文献   

5.
宁夏,“保卫”枸杞子枸杞是宁夏的“五宝”之一●宁夏市场上的枸杞三分之一是假冒●枸杞产业,宁夏退居老四●“重振河山”的希望在哪里“红(枸杞)、黄(甘草)、蓝(贺兰石)、白(滩羊皮)、黑(发菜)”号称“宁夏五宝”,其中的红宝枸杞被列为宁夏五宝之首,一直是...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年开始,回族上层人士马福祥、马鸿逵等在宁夏兴办新式回民学校,先后创办了“蒙回师范学校”、“宁夏中阿学校”、“宁夏河东中阿师范”、“云亭国民中心学校”等几十所回民新式学校,成立了“云亭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伊斯兰人才。  相似文献   

7.
裴艳 《中国民族》2008,(9):42-43
与田军仓相关的“第一”有很多:宁夏第一个水利工程专业博士、宁夏第一个获得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的“何梁何利基金奖”的人、作为学科带头人与所在团队携手实现宁夏理工科博士点零的突破…… 他完成的微灌用高含沙水净化技术成果和温室蔬菜滴灌、扬黄灌区节水灌溉、渠沟田全防渗技术、压砂瓜水肥高效利用等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前者的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果说用这些生僻的专业术语形容田军仓的成绩不够形象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引用权威部门认定的一个数据:其各项科研成果增收节支达4.6亿元,对节水农业的产业化具有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怀揣梦想离开家乡独自创业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业成功了,并获得了法律专业本科学历,在拥有这些的时候,他却当起了农民,试验成功了以黄粉虫生物蛋白为原料的蛋白颗粒饲料,此项新技术填补了宁夏以昆虫为原料的生物蛋白饲料加工的空白。同时,在2006年首届宁夏青年创业大赛中,经过激烈角逐,他获得了“创业之星”桂冠,并获得风险投资基金100万元。 王振和,是一位勇于创业的青年。  相似文献   

9.
钟敏 《中国民族》2008,(9):89-90
在2005年宁夏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活动揭晓时,青铜峡铝业集团总经理黄河的当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关注宁夏经济发展的人几乎都知道,是他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让一个濒临破产倒闭的大型国有企业,凤凰涅粲般地重生了。  相似文献   

10.
施娟 《中国民族》2008,(9):75-76
“我叫沈利萍,是宁夏书画院的职业画家。像所有幸福的母亲一样,我也曾经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从他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大起,我就对他寄予了无限的期望。然而,一场意外的灾难改变了我和全家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马青年同志是一位回族优秀领导干部,不论宁夏人,西北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18岁时成为红军中第一个回族师长,筹建中国第一个回族自治县,32岁当地委书记,40多岁当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副部长,80年代在宁夏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全国...  相似文献   

12.
微言     
《中国民族》2013,(11):76-77
国庆前夕,长城电脑第58所“七彩小屋”在宁夏银川市兴泾镇回民一小建成了。我们衷心祝福少数民族儿童们幸福快乐地成长.希望他们在全国人民的关爱下.利用“七彩小屋”这个平台努力学习知识,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3.
宁夏,是我国回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聚居区。自元代开始,宁夏就开始迁入回回人,明代设宁夏卫,大批回回以“屯戍”人的身份被安插在灵州、固原一带。清代始建宁夏府,乾隆四十六年,已发展到“宁夏至平凉千里,尽系回庄”,逐步形成了全国最大最集中的回族聚居区。民国成立,一九二九年建宁夏省,辖区还包括现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14.
10月15日,本刊记者采访了赴京参加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主任吴国才。记者赶到他下榻的“宁京苑”时,他刚下火车不久,不顾旅途劳顿和身患感冒身体不适,就开始了工作。(一)吴国才1943年10月出生于宁夏同心县一个回族家...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末,在偏居西北一隅的宁夏西大滩前进农场,就在人们依然为几尾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韦星柳这个“老三届”看到了旅游业的前景。他提出,将年年亏损的“渔湖”建成宁夏的旅游观光度假圣地沙湖,借助旅游专家的眼光。利用当地的“沙、水、苇、鸟、山”五大景源积极发展旅游。  相似文献   

16.
“我在南极只呆了两天——极昼和极夜。”李富虎总这样笑称自己在南极的日日夜夜。尽管回到宁夏已经3个多月了,这惊险漫长的“两天”却深深烙印在李富虎心上,也铭刻在宁夏人参与国际气象考察的史册上。 2006年8月,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各项突出业绩,西吉县气象局副局长李富虎顺利通过各项专业测试训练,被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确定为中国第23次南极科考队成员之一,成为我区第一位赴南极的科学考察人员。  相似文献   

17.
宁夏灵武:从农业大县到乡镇企业大户李小林“有了黄河有宁夏,天下黄河富宁夏”。地处宁夏平原腹地的灵武县,早在唐代就被称道:“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然而,正如秦渠只能浇灌出自然经济的农业文明一样,灵武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区四大粮食主产县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宁夏军区给水团1996年奋战10个月,在宁夏南部山区西吉、海原、固原、径源、同心、隆德、彭阳、盐池8县43乡(镇)97个自然村实施“百井扶贫”工程,成井102眼,日出水量达10多万吨,可供当地动余万回汉族群众及200万头牲畜饮用,还可灌溉农田3.4万亩。宁夏南部山区是回族聚居地区,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人口191万,其中回族95.8万,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之一,而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水——年降水量仅250毫米左右,两年蒸发量却高达2200毫米。这里长期严重缺水的状况甚至反映到了“一碗水”、“粮创水”、“喊叫水”、“干…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融合的高峰。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宁夏成为众多少数民族活动的场所。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借西晋王室衰微之机,以迁移、战争等方式在西北地区建立地方割据政权,不同程度控制宁夏地区,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民族交融。这一时期,宁夏民族交融的方式主要有民族迁徙、民族战争、移民兴屯、统治者的自我革新和政治改革、经济文化往来,民族交融呈现出的特点主要为民族融合促使“夷夏之别”民族观念改变、民族融合推动宁夏政治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具有双向性。  相似文献   

20.
宁夏曾是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多民族大融合的主要地区之一,各族人民在这片黄土地上共同创造了以引黄灌区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明,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和“塞上江南”的誉称。解放后,特别是自治区成立4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宁夏回汉各族人民与来自五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