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多地少,长期“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的坝区能不能很快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富裕起来?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水塘公社三年来的变化,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水塘公社是一个布依、苗、仡佬、汉等民族杂居区,多数社员居住在田坝上,每人平均只有几分地,过去由于不准搞多种经营,大量劳动力浪费,社员温饱都成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公社党委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在稳步增产粮食的基础上,大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尚有1000多万人未解决温饱问题。但是,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民子女不是等到解决了温饱以后再上学,而是同样地渴望“背着那书包上学堂”。这样,这部分学生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还要受生活的重压,为温饱而发愁。那么,他们是怎样面对这一切的呢? 让我们把镜头对准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巴马、河池、都安、大化等县边远山区的壮乡、瑶寨、苗岭,对准这些含辛茹苦的读书郎。兰××,刚考入乡中学时,四兄妹都在上学,母亲常有小病,家中壮劳力只有父亲一人。  相似文献   

3.
前18年的扶贫,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比如说:过去我们讲经济开发,只看重物、看重钱,动员贫困地区的人们去开发当地丰富的地上、地下的资源,很少讲人力资源的开发。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期间,曾提出了扶持贫困户创造稳定解决温饱的“四个一”的措施,即:人均建成半亩稳定高产的基本农田,户均一亩林果园或一亩经济作物,户均向乡镇企业或发达地区转移一个劳动力,户均一项养殖业或其他家庭副业。毫无疑问,这“四个一”,当时对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是非常适用的,凡是认真落实了这些措施的地方,群众的温饱问题都基本得到了解…  相似文献   

4.
一"有同志认为:社会主义要完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们计划部门就成了摆设……"内地前进一步,我们就得前进十步,或百步.目前靠政府投资,已行不通;靠自己,基础太差;靠兄弟省市,又不太现实.那么,到底靠谁呢?……"完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后,计划部门是否就成了摆设?西吉,西北回民哲赫忍耶门宦宗教活动中心,宁夏扶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国家"三西"地区解决温饱的重点县.面对市场经济,人们的疑惑是:西吉一下子能从  相似文献   

5.
1989年,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总产值达到9.39亿元,103万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相当一部分农民走上了富裕道路。但是,近几年,农民的负担也越来越沉重。他们要求党和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农民负担,以便增加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脱贫三思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第九个年头,但许多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同内地相比,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但没缩小,反而扩大了,至今很多地方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如何使这些地区迅速脱贫致富?值得认真思考。温饱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农业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人民,搞了千百年农业,都未能解决温饱。在全国提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今天,有人似乎觉得找到了“金钥匙”,似乎民族地区只要  相似文献   

7.
1990年,对兴安盟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来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他们依靠科技,走开发扶贫之路,全盟83196家贫困户中95%实现了温饱.脱贫致富,奔小康,大有希望.故人流泪谁之过兴安盟虽处在"绿色王国"大兴安岭的怀抱,但也不是处处生机,在边远大山的褶皱里时见苍凉与贫困.占全盟少数民族人口1/3的群众,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盟5个旗县市,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扶贫的  相似文献   

8.
广角镜     
广东提出用两年时间解决民族地区温饱近年来,广东省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全省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相比,仍不相适应.广东省委、省政府要求在今明两年内把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解决温饱问  相似文献   

9.
关于使用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效益的分析缪文辉一、开展扶贫工作解决温饱问题。发展资金开始投放到黑龙江省民族地区的1984年,是黑龙江省刚刚完成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头一年。广大少数民族农民有了自已承包的土地,进发出了极大的生产热情。但是他们面...  相似文献   

10.
天南地北     
天南地北哲盟地区中央、区属大企业积极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近10年来,驻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的中央和自治区直属企业与当地建立民族团结联谊点60多个,为联谊点投入资金550多万元。在他们的扶持和帮助下,全盟有52个少数民族贫困嘎查(村)解决了温饱或实现整...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部地区同全国一样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但是,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很落后,还有一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按照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从1991年起,西部地区要在解决大多数群众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转入以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开发新阶段.到本世纪末,要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初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必须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自治区成立45年来,千里草原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畜牧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由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的转变,生产稳步发展.自治区的成立,改变了依附于自然、靠天养畜的局面.特别是自1987年开始,在占全区牲畜69%、占全区草原面积85%的38个易灾旗县进行的以解决牲畜"温饱"为目标,以水、草、料、棚、加为重点的"防灾基地"建设,使畜牧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现在,全区人  相似文献   

13.
广角镜     
广西龙胜县照顾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是被国务院有关部门列为扶贫对象的一个穷县。这个县的边远贫穷山区,居住着侗、苗、瑶、壮等少数民族。多年来,许多家庭由于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无力送子女上学读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县政府规定,每年从县财政中拨出一批经费给边远贫穷山区的村校和教学点,让这里的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免费或半免费入学。目前,全县享受免费入学的有135个教学点,学生4400多名,享受半免费入学的有88个教学点,学生4500多名。这两类学生近9000人,占全县在校小学生总数的45%。  相似文献   

14.
在少数较早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民族地区中,鄂西自治州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鄂西自治州虽然有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但至今仍然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地区,1988年全州工业总产值为8.8亿元,农业总产值为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3元,人均粮食665斤,全州尚有20%左右的人未能解决温饱问题,长期靠国家财政补贴。所以抱着金碗讨饭吃,就是因为缺乏科学技术,文化水平低,农民素质差,不能迅速把自然资源变为现实的财富。州委、州政府认识到  相似文献   

15.
最近,西藏经济理论界就《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下简称“设想”)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们认为“设想”较好地体现了方向性、原则性,基本的构想也是好的,但作为发展战略的研究显得过于单薄,而且确定度也不够。例如,“设想”中提到,目前西藏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到本世纪末根本上解决温饱,一部分人达到小康生活水平。这里“温饱”和“小康”的标准是什么?食物构成将达到一个什么水平?人均收入多少?恩格尔系数约多少?因为消费结构的确定,将决定我们战略中对农牧业发展目标的  相似文献   

16.
贫困农民的需要与出路曾艳华据统计,我国农村至少还有7000万贫困的农业人口年收入低于400元,而未解决温饱问题,广西未解决温饱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0%,约700万人。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多方面的,而最重要两点是:第一,自然环境恶劣。比如广西的贫困农...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论坛》2013,(2):13-17
正2011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中国扶贫标准从现有的人均年收入1274元大幅提高至2300元;中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按照最新扶贫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再次过亿。而湖南武陵山片区的贫困人口,湘西自治州达到150万,占总  相似文献   

18.
我省蒙古族主要聚居在杜尔伯特、肇源、泰来、富裕四个县,共有61,000余人.三中全会以后,我省蒙古族聚居地区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有部分村屯至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一部分蒙古族农牧户缺吃少穿,居住条件差,日常生活用具不足,甚至有的家庭一贫如洗.所需生产资料靠上级贷款或补助解决,否则无法进行生产.确切一点说,就连维系基本生活的费用和简单再生产的条件都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方面:一、生产力水平相当低.首先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劳动力素质低.据对泰来县的黄花、努鲁玛和杜尔伯特的后乌古敦、波菏岗子四个村的71户调查,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  相似文献   

19.
资源丰富,经济落后,是少数民族山区的共同特点.经过十多年的改革,资源优势已开始向经济优势转化,自然资源得到多品种、多层次的开发利用.但少数民族山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仍然缓慢,不少群众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象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全县31万人,还有17万人没有解决温饱. 人才缺乏或严重浪费、外流,资金短缺,这些都是事实.但纵观三江几十年的发展情况,我认为决策是重要因素.决策正确,没有条件可以创造;决  相似文献   

20.
易子 《民族论坛》2004,(1):22-22
在而不属于——温饱已解决,小康之路上“城里人”的精神迷惘,作哲思状喟叹:生活在别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