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种特殊的被动形式——定中型被动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中型被动式不同与一般主谓型被动式,它是一种以受影响性的名词性成分作为指称中心语,以具有影响性的动词性成分作为修饰语的定中短语。定中型被动式与主谓型被动式地位相等,与主谓型被动式之间存在变换关系。定中型被动式也可以分为无标记和有标记两种类型,其中有标记定中型被动式也经历了以“于”字被动式为主流类型。以“为”字被动式为主流类型.以“被”字被动式为主流类型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为传统成语,是由古代、近代发展、演变而来。因此,释文中就存在着反映义项的古今变化问题。近年来出版的几部词典对这个问题均相当重视。这从释文中有“原”“本”“后”“现(今)”“也(又)”这些标志变化的字眼儿可以看出来。但从这几部词典中的一些条目看,释文要正确表现义项的发展演变,还有不少问题尚待研究,这里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希望同志们教正。  相似文献   

3.
<正> 成语,在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宝库中都是晶莹的明珠。汉语的成语更是光采夺目,数量众多,功用超群。它言简意赅,表现能力特别高强,面对纷杂的事物,它既有片言囊括的本领,又有一语破的的神通,有时候千言万语说不尽的,只消用一成语,便觉活灵活现,恰到好处,而又意味无穷。正因为成语是如此之美妙,要在词典的简短释文中恰切地把它表现出来,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加之成语的产生和形成,又都与其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紧密相关联,有的还有一个语义的源流演变过程,这就更增加了释文难度。因此之故,成语释文为历来的词典编撰者所特别重视,孜孜以求。国庆三十周年时出版的新《辞海》的成语释文,又取得了新成就,有了新收获。  相似文献   

4.
释义,是词典编纂的中心任务,是词典的微观结构中的核心部分.词典释义的原则应是以通俗释冷僻,以浅显释深奥.词典释义有多种方式,如同义对释、反义对释、定义式、解说式等,但按释文是提供语义信息还是提供语法信息来分,所有释义方式可归纳为语法性释义和非语法性释义两大类.而按释文能否在实际语句中代替被释词来分,则可将所有词典释义方式归纳为可代换性释义和不可代换性释义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两岸汉语同本共源.在语文词典编纂方面,总体来说,从释文的简明原则、通俗原则看,大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诸版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表现略优于《国语辞典》等台湾地区出版的语文词典;从释文的概括原则、准确原则看,两岸语文词典则各擅胜场;推普并服务于民众,发挥对日常言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两岸规范性语文词典编纂出版的不变目标...  相似文献   

6.
被动式与主动式结构不同,用途也不同。关于汉语被动式用途,过去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看法是:汉语的被动式主要用来表示不幸和不如意情感色彩的。稍作测试可知,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汉语被动式包含多种类型,其用途也是丰富多样的,其中有的属于基本用途,有的属于辅助用途。本文通过被动式与一般主动式、主谓谓语句等句子形式以及被动式内部各种类型的比较,对汉语被动式的用途进行归纳、梳理。  相似文献   

7.
双语词典乃对译词典,即在译语中寻找理想的全同概念来替代源语词目;源语词目实质上被转化为该词目在译语中的对应词.译语对应词因此具有双重身份:一是充当原有词目的译义;二是被转化为实质被解释词目.这种双重身份要求例证既须以某种方式来界定或补充实质词目的词义,还须承载源语词目在语法、搭配、语用等方面的信息.在例证中,源语词目与其它词汇单位之间往往呈现出某种横组合关系,它体现了二者之间在词条、语法、语义等方面的选择或制约关系;词汇之意义主要寓于横组合关系之中.在释义中充分利用横组合关系,可确立为双语词典的释义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8.
歇后语释义过程中所使用的连接被解释条目和释文的语言学术语———释义用语的准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歇后语词典的整体价值。然而,目前歇后语词典释义用语的使用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现象,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比喻”“指”的泛用和混用;“比喻”“形容”的混用。为准确运用释义用语并实现它应有的价值,需要真正了解歇后语的认知语境,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好歇后语深层意义与表层意义之间最佳关联点的关联方式。  相似文献   

9.
词语交叉对释法利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语交叉对释法是词典释义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种释义法有利有弊。本文着眼于被释词 (词条 )、释文 ,具体分析词语交叉对释法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就被释词而言 ,文章从其词性、词条的来源及其受语境的制约程度、词的构成方式等方面分析其利弊。就释文而言 ,文章认为使用词语交叉对释法在释义简洁、明了的同时 ,易出现循环论证、主观随意性大、堆砌词语等弊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双语词典中提供的对应词的功能以及使用者对双语词典的使用要求入手,提出在双语词典词目的翻译中,保留原语词目中的文化含义,以便读者在使用双语词典时,不仅得到一个对应词,而且能得到这个对应词提供的文化意义,使双语词典在某种意义上既充当一个双语词典也充当一个单语词典的文化局限词翻译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本文还提出了处理词典翻译中文化因素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用得相当多,当着重指出动作的承受者或不必说明谁是动作的执行者时,就用被动语态.汉语中虽也有被动句式,但比较而言,使用范围窄得多.因此,在翻译科技文章时,英语的被动语态一般都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式.只有在特别强调被动动作或特别突出被动者时才译成汉语被动句式或汉语无主句.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内部被动句”和“外部被动句”概念并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被动句的历史溯源;“V NP Prep”动词习语的结构分析;“内部被动句”和“外部被动句”转换的特点;被动转换的语义限制。最后强调“内部被动句”和“外部被动句”是英语被动转换中比较独特的现象,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3.
被动语态是科技英语中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从信息传递角度看,科技文本中使用被动语态,能起到确立话题、衔接语篇、凸显和对比信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首先回顾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相关研究;然后从认知的角度基于原形范畴理论,借鉴语法符号隐喻,对被动语态的语言实例做具体分析,探求被动语态的原型及其语义特征。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原型式为其标记式"be+V-ed",其实质为施动性,原型语义为被动意义,且随着认知的发展,被动语义呈多样性和层次性:显性被动意义(真被动)、隐性被动意义(次被动)和隐性主动意义(假被动)。  相似文献   

15.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使用是相当广泛的。本文探讨了几种切实可行的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汉维语在表示被动关系上,没有共同的、完全对应的语法形式,采用的语法手段各不相同,两种语言被动句的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维语被动句只部分地相当于汉语的“被”字句,大部分则相当于汉语的意念被动句或其它语法手段。  相似文献   

17.
被动句是一种语言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句子结构,英语与汉语在被动句的使用方面,有异有同。本文从语法范畴、功能和结构成分三个方面就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着重讨论了英语中没有而汉语中存在的被动句式的语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英语被动语态作为真实而准确的表达手段之一,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常见于各种英语新闻报道、科技文章及现实生活中。在英语表达中,或出于礼貌、或着重事实、或注重流畅,常常使用被动语态。解决被动语态在汉译时出现的问题,探讨英语被动语态汉译的一些技巧,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语文章的流畅性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日语为了着重事实的真相和客观情况,在表达上常使用被动句。通过对日语被动句的语用分析,认为由于日语突出受事、淡化施事、语篇连贯、客观表达、行文简洁、统一视点等因素致使日语使用被动句非常广泛,并指出日语被动句的使用并非只体现一种语用功能,而是多种重语用功能的交叉体现。  相似文献   

20.
汉日被动句表现异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动句是语言表达的一种重要的方式,由于语言构造的不同必然在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汉日被动句在分类、结构等方面的有同也有异,了解这些有利于我们在汉日互译中正确把握、使用好被动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