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3年8月,我8岁,哥哥11岁,去塘里网鱼。鱼网得不多却捉到一只大甲鱼,拿回家问母亲:是自己吃还是拿去街上卖?母亲想了片刻后说:“自己吃填不饱全家7人的肚子,还是拿去卖吧,换些大米全家人能吃两天。”后来邻村一个姓赵的地主要我卖给他,照街上的价格,两升米一斤。我到他家  相似文献   

2.
阳夏 《新天地》2017,(1):28-29
面对校园欺凌,为他出头 瞿佳出生于1956年,是江西省修水县矿产资源局一名普通司机.6岁那年,父母因性格不合离异.11岁那年,母亲改嫁,瞿佳跟随母亲和继父瞿信银一起生活,他对从未见过面的继父有一种恐惧和陌生感. 让瞿佳没想到的是,继父第一次见他,就怜爱地摸着他的头,从兜里掏出两粒糖块,笑着塞给他.在那个困难年代,能吃块糖也是不容易的事情.继父的和蔼给了瞿佳很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她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年也难得吃上一顿肉或鸡蛋,而每当她生日的那天,母亲无论如何也要给她煮两个鸡蛋吃。渐渐地,她长大了,在生日的时候,母亲给她买衣服,她不是挑剔样式土气,就是挑剔颜色难看,母亲便索性做上几个她喜欢吃的菜,再订个她喜欢吃的蛋糕,  相似文献   

4.
湘龙的父亲在南海一家陶瓷厂打工,他把自己每月的生活费控制在100多元,期望通过节约费用把儿子培养成材。湘龙的母亲对他也是百依百顺,宠爱有加:他要高档球鞋,母亲二话不说,马上买;他想吃新奇的菜食,哪怕是最贵的,母亲宁愿自己省着吃,也会给他买一份,  相似文献   

5.
1952年,他出生在香港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一名电影导演,母亲是一位歌剧演员。他两岁时,感情走到尽头的父母离了婚,他被留在母亲身边。在他7岁那年,母亲患癌症永远地离开了他,他再度回到父亲身边。读到小学二年级时,他被父亲送到了香港东方京剧学校。那是一所带有慈善性质的学校,免费给学生吃住。  相似文献   

6.
罗伟 《百姓生活》2011,(10):37-38
他是湖北竹山一位命运多舛的打工仔。15岁那年,他向警方作证母亲给父亲投毒,使母亲进了监狱。从那以后,母亲对他心生怨恨。可是,他一直想念着母亲。8年前,四处漂泊的他在媒体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已经出狱的母亲,然而母亲还是不能原谅他。两年前,母亲因患重病给他打来电话,他义无反顾把母亲接到身边尽孝……  相似文献   

7.
耀忠 《华人时刊》2012,(2):74-75
在做菜上他有一个主张,就是发挥食品的营养。比如每天吃一个鸡蛋,两个就吸收不了,造成浪费;鱼和豆腐炖最佳,最有营养;西红柿和胡萝卜要熟吃,营养吸收才好;大蒜要切片和空气接触才能杀菌。他觉得,食品的营养最为关键,吸收了充足的营养,然后才是想到怎样省钱才对。  相似文献   

8.
最疼我的是母亲?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那时父亲在北京的一个国家机关工作,除了星期天和节假日,他都是早出晚归。家里就我和母亲两人。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冬天不至于冻着就行。在吃上,可就非  相似文献   

9.
一罐爱情     
新婚燕尔,他告诉她,自己最爱吃排骨,糖醋排骨。有一天,她在街上逛,看见有人在卖砂罐,类似于砂锅的那种容器。她站住了,挑了一只样子最漂亮的。那天晚上,他吃到了香喷喷的糖醋排骨,盛在一只小巧的砂罐中,他连声说好吃。一晃十年,每周她都做糖醋排骨给他吃。将砂罐放在炉灶上,微火慢炖,  相似文献   

10.
苗君甫 《社区》2012,(2):63
有了孩子之后,生活的琐碎一下子让我有点无所适从,吃饭也是将就一顿算一顿,常常到小饭馆去凑合。这样过了没多久,我开始发现,我和老公的感情不如以前那么好了,每天为了上街吃什么也要争论半天。想起以前,他是多么疼爱我啊,不管什么事都会听从我的意见,现在为了这琐碎小事,居然和我争得不可开交。心里的失望一波波漫过来,回娘家和母亲说起来我的烦恼,母亲说:"不做饭的家咋能叫家?没有烟火气的日子不叫日子啊!"我听着母亲的话,开始有点感慨。  相似文献   

11.
林业凯 《新少年》2012,(Z1):60-61
"千年老妖"是他给自己起的外号。其实他才13岁,为什么就叫"千年老妖"呢?原因当然很多了。这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是班里的尖子生。可在生活中,他却总觉得自己很孤独,常常愁眉不展。他父亲在外地打工,数月才能回家一次,每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家里日子一直过得很苦。母亲总是不停抱怨,只要他一犯错,妈妈就哭个没完,边哭边唠叨,说自己命苦,日子过得差,孩子也不懂事……他听不得哭声,幼小的心灵却时常被哭声所笼罩。于是他很消沉。  相似文献   

12.
苗君甫 《社区》2012,(3):63-63
有了孩子之后,生活的琐碎—下子让我有点无所适从,吃饭也是将就一顿算一顿,常常到小饭馆去凑合。 这样过了没多久,我开始发现,我和老公的感情不如以前那么好了。每天为了.上街吃什么也要争论半天。想起以前,他是多么疼爱我啊,不管什么事都会听从我的意见,现在为了这琐碎小事,居然和我争得不可开交。 心里的失望一波波漫过来,回娘家和母亲说起来我的煨畸,母亲说:“不做饭的家咋能叫家?没有烟火气的日子不叫日子啊!”  相似文献   

13.
刘保明 《山西老年》2013,(11):29-29
一个穷人为给患绝症的母亲治病,卖掉家里仅有的衣被和锅灶,跋山涉水到深山老林里去采药。他的孝心感动了神仙,神仙扮作一老翁下凡,送给穷人一个“如意算盘”,称有什么愿望只要拨动算盘珠子就可实现。穷人第一愿望就是希望母亲病愈,他拨了一下算盘珠子,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穷人兴奋不已,又连续拨动算盘珠子,要吃要穿要金要银,他很快成了富翁。然而,他仍然不满足,再拨动算盘珠子,没完没了地要……这一下神仙生气了,便将他的“如意算盘”和由其带来的所有财富全部收回,使他又回到母亲得病时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奶奶住我家     
前几年,我家砌了一幢比较宽敞的房子,母亲提出:每年接80多岁的奶奶住上一些日子。全家人都表示赞同。 奶奶到我家后,母亲主动承担起服侍年迈老人的义务。每天天一亮,母亲就煮好了早饭,亲手盛起热腾腾的第一碗,端到奶奶的面前。上街买菜前,母亲总要主动征询奶奶的意见,只要奶奶喜欢吃的菜,母亲总是千方百计地买回来。到了晚上,母亲为奶奶端水洗脚,替奶奶脱衣服,直到把奶奶安排上床后,母亲才回到自己的房间休  相似文献   

15.
头脑转盘     
这是发生在南方某大学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位正在大学读书的儿子,因为春节没有回家,深为惦念他的母亲从数千里外的农村老家来学校看望儿子。端午节快到了,这位50多岁、衣着破旧的农村母亲还特意拎了一篮子粽子。然而,母亲的到来,却让这位大学生感到十分不快,甚至还异常震怒。他觉得土头土脑的母亲会使自己在同学面前“丢脸”,于是坚决不让母亲进校园。经过十多分钟的僵持,在儿子的一再催促下,这位母亲含泪而去。临别,母亲还反复小心地问儿子:要不要把粽子留下来吃?但儿子嘴中嘟囔一句:你快走吧,谁还吃这个东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北方人》2007,(5)
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光明。在医院的那段日子,他整天发呆,不说一句话。母亲坐在他的床边,对他说,别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不信,20岁的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他知道  相似文献   

17.
秋冬季节的早晨,我有为老公炖一碗羹汤做早餐的习惯。我从来不喜欢吃这样的东西,但老公喜欢。我常常边看着他吃,边打趣他,这是女人坐月子才吃的东西。他每次都是笑而不语,专注地享用着那一碗汤。看着他把汤  相似文献   

18.
大四学生卢洋一直在给两个初中生做家教,靠兼职勉强混个温饱。听说妈妈上山捉蜈蚣时把腿跌伤了,他毫不犹豫地只留下20元钱,把剩下的全寄了回去。卢洋开始精打细算,一天三顿只吃馒头,可离给家教费的日子还有好几天,他不知如何才能挺过去。  相似文献   

19.
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了。 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者阳己着。端上来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  相似文献   

20.
安雯 《山西老年》2008,(12):23-24
在新疆,习惯了吃羊肉。久而久之,竟觉得猪肉腥了。但父母从成都回来了。老人习惯吃猪肉,第一天就买来猪肉做了鱼香肉丝。我咬了一口,皱起了眉头。而女儿甜甜却欢喜地叫:"呀!姥爷炒的菜真好吃!""明天姥爷给你炒回锅肉,那才香呢。"母亲喜滋滋地答。于是,在父母小住的日子,我家羊肉、猪肉轮番上桌。因为女儿喜欢,父亲三天两头要做一盘回锅肉。亮晶晶、明灿灿的回锅肉摆在桌上,女儿吃得津津有味。"你也尝一片吧,真的很香。"父亲总是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